第294章
第294章用药之法,不可僻执古方,当因证轻重加减药味,冷热玄微,务合其理,切忌妄施误投丸散,顷刻伤残性命,天理不容。为医者可不自慎?如雄黄、牙硝、石英、硼砂、丹砂之类,不可火煎,川乌、附子、郁金、南星、半夏不可生用,务须精细根据法修制,斯药无不获效矣。
服药则例
病在胸膈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心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病在表者,不以时候。
金银薄荷之误
古方所载金银薄荷为汤,使后之医士,遂以薄荷外加以金银耳环同煎,殊欠明理。夫环为女人常带之物,垢腻浸渍,用以煎煮,其味杂乎药内,大非所宜。昔何澄论金银薄荷,即金钱薄荷是也。今之家园薄荷叶小者如金钱,考其名曰金钱薄荷,此理甚明,非所谓再加金银同煎。大概钱字与银字相近,故讹以传讹,是亦鱼鲁亥豕之类是也。
姜枣
姜味辛微温,无毒。生者发散寒邪,炮者守中和胃。枣味甘平无毒,滋补脾胃,调和百药,去核煎。不去核者,令人烦闷。
小儿鸡医于大人
夫医之道,诚为难矣。故治小儿为尤难。孙真人云:能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何也?男子者,荣卫气壮,妇人血脉相冲兼产,又难为治。《千金》云:妇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难疗。又云:能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何也?妇人可以问病,血气尚全,小儿言语不能,精神未备,切脉难凭,故曰难。
小儿十五候死证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顶门突起,兼及作坑。鼻孔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指甲青黑,忽作鸦声。舒舌退场门,啮齿咬人。鱼口气急,啼不出声。蛔虫既出,必是死形。
用药速救,十无一生。
五脏克绝
心病目黑,肾克心,壬癸日绝。肝病皮黑肺克肝,庚辛日绝。脾病唇青,肝克脾,甲乙日绝。
肺病颊肿目赤,心克肺,丙丁日绝。肾病面肿唇黄,土克肾,戊己日绝。
胎热证第一
巢氏曰:小儿在胎,母食热毒之物,或热药,令儿生下体热面赤,眼闭口热,痰盛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多因胎中受热,或因误服温剂,致令热蓄于内,蒸胎气,固有此证。
若久而不治,则鹅口重舌,紫赤丹瘤,急惊风搐,皆由此而生也。
胎热证第一
小儿初生有胎热证者,宜先以木通散煎与母服,使通于乳,令儿饮之,通心气解烦热,不可求速效。乳母服药,渐次解热,百无一失。若以凉药攻之,必致呕吐也,变生大患。乳母仍忌辛辣酒面浓味,庶易得安。
胎热证第一
木通汤治小儿胎热,诸热肠腑闭涩,疮毒丹斑,母子同服。
木通豆(各五钱)大黄赤茯苓甘草(各三钱)瞿麦滑石山栀子车前黄芩(各一钱)上水盏半,灯心十茎,薄荷五叶同煎。
酿乳法乳母服之。
猪苓泽泻赤茯苓天花粉茵陈生甘草生地黄山栀(等分)上咀每服六钱,水煎,食后乳母捏去宿乳,却服此药。
甘豆汤治小儿胎热。
甘草(一钱)黑豆(二钱)淡竹叶(十片)上咀水一钟,灯心七茎煎,不拘时服。
四圣散治小儿胎受热毒,生下两目不开。
灯心黄连秦皮木贼上水一钟,枣子一枚煎,澄清去渣,无时洗,两目自开,后服地黄膏。
地黄膏治胎热。
山栀子绿豆粉(各两半)粉草(六钱)上为末,用生地黄捣杵两半,和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内煮成膏如稀糊,候冷后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研匀,和丸芡实大,每以半丸麦门冬汤化服。
胎寒证第二
小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禁不开,名曰胎寒。其证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寒。经云:胎寒多腹痛,亦有产妇喜啖生冷,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治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乳泻白。若不早治,多成慢惊。
胎寒证第二
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散调其气。不乳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胎寒证第二
当归散治小儿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宁。
当归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调下,日二服,看大小加减服之。
匀气散治小儿胎寒,咳嗽气喘腹胀。
桔梗陈皮(一钱)砂仁茴香(各五分)白姜(二分半)粉草(四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空心沸汤调。
参苓白术散治小儿脾胃虚寒泻泄,不思乳食。(方见泻泄门。)白芍药汤治胎腹痛,乳母同服。
白芍药(炒)泽泻(各一钱)炙草薄荷(各二分)上水煎,加姜三片、钩藤一钱。如乳母服宜大剂。
胎肥证第三
小儿生下肌肉浓,遍身红如血色。盈月以后,渐渐肌瘦,目白睛红花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者是也。当用浴体法主之。
浴体法天麻末(二钱)全蝎朱砂(各五分)乌蛇肉(酒浸)白矾(各三钱)青黛(二钱)麝香(一字)上同研匀,用水三碗入药三钱,桃枝一握,并药五七枝同煎,至十沸,温浴之,勿浴背。
胎怯证第四
小儿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当如前法浴体。
胎惊候第五
巢氏曰:小儿在胎,因母惊悸有所触扑,惊气入胎,子乘母气,降生之后,其儿精神不爽,颜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则悸。印堂青色,壮热乳,睡中多惊,手足微掣,久则成痫。受惊之轻者,青龙汤、全蝎饼、至圣保命丹。重者用夺命丹治之。钱氏曰:小儿壮热吐乳,心神不宁,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反张,则是胎惊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