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第186章川黄连(五两)干葛知母茯神麦门冬(去心)熟地黄(各一两)栝蒌(三两)人参(一两)粟米(一合)入石臼中为细末,装净猪肚内,密缝,置甑中,蒸极烂,乘热杵细,若硬少加蜜,丸梧桐子大,饮汤下五十丸。
(《良方》)醍醐膏治消渴。
乌梅(一斤槌碎,甜水四大碗煎至一碗,滤去渣)白沙蜜(五斤)砂仁末(半两)上入砂锅,慢火熬赤色,成膏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末三钱,麝香一字搅匀,以瓷器盛贮密封,夏月凉水调,冬月沸汤调服。
(《良方》)珍珠龙脑丸治消渴,镇心安神。
珍珠辰砂(另研)人参黄连(各半两)龙脑天花粉(一两)银箔(五十片)上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日午及临卧时细嚼,麦门冬汤送下。
神效散治消渴。
白芍药甘草(各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药方
白虎加人参汤治上焦消渴引饮。
人参(一钱)石膏(二钱)知母(一钱半)甘草(五分)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宣明》麦门冬饮子同服。
人参石膏汤治膈消,上焦燥渴,不饮多食。
人参(二钱)黄芩知母杏仁(各一钱)甘草(七分)石膏(三钱)粳米(一撮)水煎服。
(东垣)绛雪散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数者,大有神效。
黄芩黄丹防己栝蒌根(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汤下,日进三服即止。
药方
(东垣)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治中消,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升麻(四分)防风甘草(半炙)防己生地黄当归(六分)柴胡羌活黄(炙)知母黄芩(酒炒。各八分)桃仁(去皮尖,十枚,另研)龙胆草(酒洗)石膏黄柏(各一钱)杏仁(十枚,另研)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东垣)生津甘露饮子治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飧泄,身目俱黄,四肢痿弱,前阴如水,尻臀腰背寒,面黧色,急痛,善嚏,喜怒不常,健忘。
藿香(二分)柴胡黄连木香(各三分)白葵花麦门冬当归身兰香(各五分)荜澄茄甘草(半炙)栀子白豆蔻白芷连翘姜黄(各一钱)石膏(一钱半)杏仁(去皮尖)酒黄柏(各八分)知母(酒炒)桔梗(各三钱)升麻人参(各二钱)全蝎(五枚去足)上为细末,汤泡蒸饼,和作饼子,日中晒半干杵细。每用一钱,于掌上食后舐之,随津咽下,或用白汤少许下。
人参白木汤治胃膈瘅热烦满,饥不欲食,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而成消渴,多饮水而小便数。兼疗一切阴虚阳实,风热燥郁,头目昏眩,中风偏枯,酒过积毒,肠胃燥涩,并伤寒杂病,产后烦渴,气液不得宣通。
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大黄栀子荆芥穗薄荷桔梗知母泽泻(各半两)茯苓连翘栝蒌根干葛(各一两)甘草(三两)藿香叶青木香官桂(各二钱)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滑石(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盆硝半两、生姜三片煎半盏,入蜜少许,温服;渐加至十余钱,得脏腑流利取效。如常服,以意加减。如肠胃郁结,湿热内甚,自利者,去大黄、芒硝服。
甘露膏治消渴饮水,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半夏甘草(半炙)白蔻仁人参兰香叶升麻连翘桔梗(各五分)防风(一钱)知母(酒炒,钱半)石膏(三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作薄片晒干,为粗末。食后姜汤下二钱。
(钱氏)加味白术散治消谷善饥。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藿香(各八分)干葛(一钱)木香枳壳(麸炒)五味子柴胡(各四分)水煎,食远温服。
茯神丸治消中,烦热消谷,小便数。
人参茯神生地黄黄连麦门冬(去心)枳壳(麸炒)牡蛎粉石莲子(去心)黄(蜜炙)知母(各半两)栝蒌子(七钱半)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饮下。
消痞丸治三焦壅滞,丹热中消渴,及治心火上炎,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漏,小儿消疳积滞。
黄连葛根青黛牵牛(头末。各半两)大黄黄柏山栀薄荷浓朴藿香(各二钱半)木香官桂(各一钱)黄芩小茴香(炒。各二钱)上为细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药方
人参散治消食善饮,而食后数小便弱者。
人参砂仁白术栀子桔梗栝蒌连翘泽泻(各钱半)葛根黄芩大黄白茯苓甘草薄荷(各一钱)石膏寒水石滑石(各钱半)水二盏,蜜少许,煎八分,温服。
加减肾气丸治肾气不足,心火上炎,口舌干燥,多渴饮水,肢体消瘦,并皆治之。
山茱萸肉白茯苓牡丹皮熟地黄(浸酒中)五味子山药(炒)鹿角霜泽泻(各一两)官桂沉香(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或盐汤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两,兼常服黄六一汤。
加减八味丸治肾水枯竭,不能上润,心火上炎,不能既济,心烦燥渴,小便频数,白浊,阴痿弱,饮食不多,肌肤渐消如削,或腿肿,脚先瘦小,宜降心火,生肾水,烦渴即止。
白茯苓牡丹皮泽泻(酒蒸。各八钱)五味子(微炒,一两半)山萸肉肉桂熟地黄(酒蒸)山药(炒。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五更温酒盐汤任下,晚间再服。此药不惟止渴,亦免生痈,久服永除渴疾,气血加壮。
平补丸治肾消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涩数而沥,如欲渗之状。
菟丝子(制)山茱萸益智仁当归(各半两)川楝子牛膝(酒洗)葫芦巴(炒)杜仲(制)肉苁蓉(酒浸)巴戟(去心。各三两半)乳香(二两)上为细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枣汤下。
(子和)葛根丸治消渴肾消。
葛根(三两)天花粉(二两)铅丹(一两炒飞)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治日饮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枸杞子丸治肾消,久渴困乏,小便滑数。
枸杞子白茯苓牛膝(酒洗)菟丝子(制)麦门冬熟地黄黄(炙)牡蛎粉(各一两)鸡内金(炙,半两)桑螵蛸栝蒌根牡丹皮(各七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
(《三因》)鹿茸丸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酥炙)麦门冬熟地黄黄五味子鸡(酒炒)肉苁蓉山茱萸肉破故纸(炒。各七钱半)茯苓地骨皮人参玄参牛膝(酒浸。各两半)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苁蓉丸止消渴,补心肾。
黄(盐汤拌)苁蓉(酒洗)巴戟(酒浸)泽泻龙骨菟丝子(酒煮)磁石(淬)茯苓桂心萆鹿茸(去毛酥炙)牛膝熟地黄远志破故纸(少)山药(炒)杜仲(制)茯苓石斛五味子山茱萸肉覆盆子(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八钱)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珍珠粉丸治肾消,白液随溲而下,或梦遗精滑。
黄柏(一斤,新瓦炒令褐色)蛤蚧(一对酥炙)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
(秘方)补肾地黄丸降心火,补肾水,治消渴,除骨蒸,壮筋骨,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