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160章黑锡丹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涸,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并宜服之。(方见头痛门。)灵砂丹治上盛下虚,痰涎壅塞,此药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扶助元气。
水银(一斤)硫黄(四两)上以硫黄新铁杓化开,次入水银炒成砂子,入固济罐内,以铁灯盏封口,盐泥赤石脂,固定三钉在地上架住罐子,四围砖拦,以文武火炼一日,罐子通红为度,冷定取下,则成灵砂。研极细末,糯米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粒,空心米饮下。此灵砂即炼银朱,市中罐口砂是也。
(《三因》)强中丸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
高良姜干姜(炮)陈皮青皮(各一两)半夏(制,二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八味丸肾气丸并治虚寒痰饮。(方见虚损门。)
药方
(《和剂》)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并治中脘痞满,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半夏(三钱)茯苓(二钱四分)浓朴(一钱六分)紫苏叶(一钱二分)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丹溪)香莎丸调中气,散郁痰。
香附子苍术(各四两)黄芩(二两)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中和丸治湿痰郁热。
苍术黄芩半夏香附子(各等分)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清痰丸专清中脘食积热痰。
南星(制)半夏神曲(炒)山楂香附子(制)陈皮(去白。各一两)青皮枳实苍术黄芩乌梅枯矾滑石干姜(炮。各半两)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僵蚕丸治郁痰。
白僵蚕栝蒌仁杏仁诃子贝母五倍子(各等分)上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良方》)前胡半夏丸治感冒停痰咳逆。
前胡半夏茯苓(各一钱)陈皮紫苏枳壳木香甘草(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盏,食远服。
药方
(《和剂》)千缗汤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则安。
半夏(制)南星(制。各二钱)皂角(一寸)甘草(一钱)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
苏子降气汤治痰喘气逆不已。(方见气门。)(丹溪)黄栝蒌丸治食滞痰壅喘急,如神。
栝蒌仁半夏(制)神曲(炒)山楂(各等分)上为末,栝蒌水为丸。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杏仁来复丹治痰喘。(即来复丹加杏仁,方见痼冷门。)
药方
(《和剂》)葛花解酲汤(方见饮食门)治酒滞,宿痰留积,胸膈痞满。
(《瑞竹》)半夏汤消酒痰宿饮痞满。
半夏(制)橘红桔梗(炒。各一两)枳实(炒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服。一加黄连、砂仁各一钱。
御爱紫宸汤(方见前。)(《集成》)白龙丸治酒积有痰。
半夏白茯苓白矾(各等分)上为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姜汤下。
药方
(仲景)瓜蒂散瓜蒂(七十五枚)赤豆(同上)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钱半,量虚实加减,空心温齑汁调服。
(子和)独圣散瓜蒂(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齑汁调服。胁痛加全蝎,头痛加郁金同服吐。
茶调散(一名二仙散)瓜蒂(二钱)好茶(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齑汁调服。
稀涎散猪牙皂角(炙去皮弦,一两)藜芦(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或一二钱,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灌之。
三圣散瓜蒂(一两,锉炒微黄,研末,滓再炒研)防风(一两)藜芦(三钱,去苗去心)上为粗未,每服约半两,以齑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四沸,去齑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三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蔚金散(轻剂)蔚金滑石川芎(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空心齑汁调下。
青黛散(吹鼻)猪牙皂角(一条)玄胡索(一粒)青黛(少许)上为细末,鼻内灌之,其涎自出。
(《元戎》)胜金丸薄荷(半斤)瓜蒂(半斤)藜芦末(一两)猪牙皂角(一两)朱砂(半两)上将皂角炙,去皮弦捶碎,水一升,与薄荷一处,揉取汁,熬成膏,另将藜芦等研匀,用膏子和丸,龙眼大,以余朱砂为衣。温酒化下一丸,以吐为度。得吐知人事者,愈。不知者,不救。或谓不吐唾痰涎,不须吐法。有痰饮凝结胸膈,阻塞清气,或咳而不已,或闷瞀昏沉,或悸怖健忘。如此诸证,俱宜吐涌。若谓无显而不吐,病何由安?
药方
(《金匮》)浓朴大黄汤治肢节胁满,痰饮为患。
浓朴(一钱)大黄(五钱)枳实(八分)上水二盏,煎八分,温服。即《伤寒》小承气汤是也。
十枣汤治悬饮内痛。
芫花(醋拌经宿炒黑勿焦)甘遂(面包煨)大戟(长流水煮半时晒干。各等分)上为细末,水盏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分,去枣纳药末。强人一钱,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决下,徐以糜粥自养。
(《三因》)小胃丹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
芫花甘遂大戟(各一两)大黄(酒拌蒸,一两半)黄柏(炒褐色,二两)上为细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温汤下。
(《三因》)控涎丹凡人忽患胸背手足头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时时走易不定,乃是痰涎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制)大戟(制)真白芥子(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或温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甚者量加之。
妙应丸治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