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134章

第134章痞块门

病机

痞,痞塞不通之义也,由气血郁滞,凝结而作块,坚硬而成形,致于寒热作痛,呕吐胀闷,甚者饮食不入,令人渐渐黄瘦。始因脾胃所伤,或因疟久而成,谓之疟母,右关脉弦而紧细者是也。

丹溪谓在中为痰饮,在左为死血,在右为湿痰气结,极是。但坚积既久,非寻常气血痰药所能消除,必须内外兼攻,《内经》所谓留者攻之,坚者削之。使愈过半,随即调理气血,然后复攻,方可保十全之效也。痞证甚者可与积门参看施治。凡妇人有痞块,多是血块。

治法

治痞先须开郁豁痰,消坚化血,然后理脾胃,调正气。

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药方

(《秘方》)化铁丸治痞块等积。

香附米(四两,用巴豆三十粒去皮膜研细,同香附热水浸透,春二日,夏一日,秋五日,冬十日,取出洗净晒,只用一半)三棱莪术半夏(各一两。醋煮过)丁香肉豆蔻(面包炒。各半两)杏仁(去皮尖炒熟)青皮陈皮良姜(各八钱。多年壁土炒)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医林》)阿魏丸(方见积聚门治诸积痞块。)(《宣明》)积气丹(方同上门)治痞块。

(东垣)广术溃坚汤(方见肿胀门)治痞块积,坚硬如石,形大如盘。

(《经验》)治痞方治一切痞块。

猪涩脾七个、新针七枚,每一针刺一脾,为度。皮硝七钱,每一钱擦一脾,瓷器盛七日,铁器焙干。又用水红花子七钱同脾捣为细末,用无灰酒空心调下。一年以下者,一服可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三服。

(《医林》)小阿魏丸治痞块。

山楂(三两)石碱(二钱)半夏(一两,皂角水浸透三次晒干)上为末,姜汁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千金》)大硝石丸治痞积。

硝石(六两)大黄(八两,另研)人参甘草(各三两)上为细末,以好陈醋三升置瓷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服后当下如鸡肝,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下后忌风冷,宜软粥将息。

圣散子(方见积聚门)治痞积成块。

(《集成》)消痞方木鳖子(二十枚,去壳)猪腰(一对)黄连末(三钱)上将腰子切开煨熟捣烂,入二味,和丸如绿豆大,汤下三十丸。

(太无)神功助化散治男子妇人腹中痞块,不拘气血食积所成。此方之妙不可尽述。

蓄(五钱)瞿麦穗(二钱)大麦芽(五钱)神曲(五钱)木香(钱半)甘草(五钱)川大黄(三两)上为细末,男用灯心淡竹叶等分煎汤,及无灰酒一同调服一钱,酒多于汤。妇人用红花、当归、灯心等分,及无灰酒一同调服,亦酒多于汤。忌油腻动气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黄昏时服,次早二便见恶物为度。

(云岐)牡丹皮汤治妇人久虚羸瘦,血块走注,心腹疼痛。

牡丹皮桂心当归延胡索(各一两)莪术牛膝赤芍药(各二两)京三棱(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煎服。

没药散治一切血气脐腹撮痛,及产后恶露不行,儿枕块痛。

没药血竭(各研细末)桂心当归蒲黄红花木香玄胡索干漆(炒)赤芍药(各等分)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若血块冲心,痛甚至危者,以大顺散三钱热酒调下立止。

(丹溪)胎前血块方胎前血块如盘,难服峻剂,此方主之。

香附(醋煮四两)桃仁(去皮尖,一两)海粉(醋煮,二两)白术(一两)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

产后消块方产后消血块滑石(三钱)没药(二钱)血竭(二钱,有用丹皮一钱,无血竭)上为细末,糊丸。恶露不下,以五灵脂为细末,陈皮汤调下一钱。

又方消血块。

香附子(童便浸)桃仁(去皮留尖)上等分为末,醋糊丸服。

药方

(《神方》)二仙膏治痞气腹中作块。

明矾雄黄(各二两)研细,先将二两水糊和成膏,纸摊贴患处即效。不效,再以后二两摊贴,须看贴药之后大便如脓下,即愈。

三圣膏贴痞块,化为脓血。

用未化锻石(半斤)为末,瓦上微炒红提出,候热稍减,入大黄末一两炒热,仍提出,入桂心末五钱略炒,以米醋熬成膏,浓摊烘热,粘贴即愈。

(《经验》)四圣膏专贴痞块。

叶独蒜盐穿山甲上以好醋捣成饼,量痞大小贴之,两炷香为度。痞化为脓水,从大便中出。

琥珀膏大黄朴硝(各一两)为末,以大蒜捣膏贴之。

又方以水红花或子,每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纸摊贴,以无力为度。仍将膏用酒调服,忌荤腥油腻。不饮酒者,白汤下。

药方

长桑君针积块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立应。针讫灸之。

章门天枢气海通谷上脘中脘上六穴皆灸积块,可按证选用。

奔豚气块攻心,胁痛满,奄奄欲绝。(先以汤洗手足囗之,却取下穴。)期门气海关元(各灸五壮。)

医案

丹溪治一妇人,因哭子后胸否有块如杯,食减面淡黄黧黑,惫甚。脉弦虚细涩,日晡发热。知其势危,补泻兼用,以补中益气汤随时加减,与东垣痞气丸相间服之。食前用汤,食后用丸,必汤多于丸。一月寒热退,食稍进。仍服前药,二月后忽大寒热,天明退,其块加大,至晚手足下半节皆肿。遂停药数日,忽肿如失,天明胸中之块觉小。遂以二陈加白术、桔梗、枳实服半月而安,次年生子。

一妇人年四十,面白形瘦性急。因有大不如意,三月后乳房作一块,渐渐长大掩心,微痛膈闷,饮食减四之三,每早口苦,两手脉微而短涩。予知其月经水不来矣,遂与参、术、归、芎,佐以气药,作大服,一昼夜与四次,外以大琥珀膏贴块上,防其块长。经一月余,得补药百帖,食及平时之半,仍用前药。又过一月,脉气渐允,又与前药,吞润下丸百帖,月经亦来,涩脉减五分之四。时天气热,意其经行必紫色,仍以前药加醋炒三棱,吞润下丸,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又经一月,块消食美如常矣。

一人年五十余,因饮酒醉后受怒气,左胁下与脐平,作痛。自此以后,渐成小块,或起或不起而痛,痛止则伏。面黄口干无力,食少,吃些物便嗳此气味,转恶风寒。脉之,左大于右,弦涩长。此木火甚,脾胃伤而阴血耗。且与和胃汤,以补胃气,滋养阴血。吞下保和丸,逐其糟粕。胃实血充时,却用消块和胃汤,即人参(三钱)、白术(钱半)、陈皮(一钱)、芍药、当归(各五分)、干葛、红花(各三分)作一剂煎服,吞下保和丸。

一妇人腹下有块,一男子心痛膈有块,俱用白术汤吞保和丸三十粒愈。白术(二钱)、青皮(一钱)、芍药、木通、川芎、苍术、甘草(各五分)。

一妇胁下有块,渐长大,脉数而大。询之,近已发热,食亦减,倦怠。先与补之,次攻其块,用陈皮(五钱)、白术(一两)、柴胡、当归、青皮(各五钱)、木通(三钱)、甘草(一钱),作八帖先服,次服攻块丸,用醋炒青皮(一两)、桃仁(五钱)、醋三棱(两半)、桂枝(三钱半)、海藻(八钱),神曲糊丸。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