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128章

第128章木香沉香(各二钱)砂仁葶苈益智仁连翘(各三钱)桑白皮白牵牛(半炒)陈皮枳壳木通黑牵牛(半炒)椒目青皮泽泻大黄(各半两)槟榔胡椒(各一钱)甘遂(四钱)上为细末,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空心五更嚼葱白汤下,(消上。)次服橘皮汤下,(消中。)三服桑白皮汤下。(消下。)倘有余肿,沉香汤下,忌盐酱。

大腹皮散治风水,身体浮肿,发歇不定,上气喘急,肢节疼。

大腹皮桑白皮川芎汉防己羌活青皮大黄槟榔(各七分)桂心甘草(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仲景)十枣汤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方可为丸。)三花神丸(治前症。)舟车丸浚川散(四方并见痰饮门。)(《圣惠》)牵牛汤治腹中湿热,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

牵牛(头末,一两)浓朴(姜制,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或水丸服。

(《圣惠》)顺气丸(一名气宝丸)治腰胁俱病,如抱一瓮,肌肤坚硬,按之如鼓,脚肿不能屈伸,脊瘦露骨,四肢无力。

木香茴香(炒)羌活槟榔木瓜川芎当归(酒浸。各一两)黑牵牛青皮陈皮(各一两)大黄(两半)皂角(四两)上为细末,熬皂角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

(杨氏)十水丸治十种水肿,四肢胀满,面目虚浮,以手按之,少时方起,喘急不得卧,小便赤涩。

远志石菖蒲椒目羌活大戟肉豆蔻(面包煨。各一两)泽泻猪苓胡葶苈(炒)白牵牛(炒。各半两)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良方》)半边散治诸般水肿。

芫花(醋浸焙干)甘遂大戟大黄(各三钱)土狗(七枚,五月内取细腰能飞者)上先以葱捣烂马饼摊新瓦上,将土狗摊葱上焙干去翅嘴,每个剪作两片,分左右成对记之,再焙干为末。欲退左边肿,即以左七片为末入前药二钱调服,右边如之,淡竹叶、天门冬煎汤调五更服,候左边退至四日服。右边如或未动,只以大黄三钱煎至一半助之。

如不动,茶清助之。

(《良方》)神助丸(又名葶苈丸)治十种水气,面目四肢遍身俱肿。

大戟一青水,先从左胁肿起,根在肝。

葶苈二赤水,舌根肿起,一云脚跟肿起,根在心。

甘遂三黄水,腰腹肿起,根在脾。

桑白皮四白水,从脚肿起,根在肺。

连翘五黑水,从外肾肿起,根在肾。

羌花(醋炒)六玄水,从面肿起,根在胆。

泽泻七风水,从四肢肿起,根在胃。

本八石水,从脐肿起,根在膀胱。

巴豆(去油)九里水,从小腹肿起,根在小肠。

赤小豆十气水,或盛或衰,根在大肠。

上十味,用所主药一两,余者各半两,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茯苓汤下,一日三服,忌盐百日及鱼虾面食、一切毒物、房事,半年病愈后更服鸭头丸。

(《济生》)鸭头丸治湿热遍身悉肿,腹胀喘急,二便秘涩。

甜葶苈(微炒)猪苓防己(各一两)上为细末,取绿头鸭血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白汤送下。

雄黄神金散治十种水肿证候。

桑白皮雄黄芫花(醋炒)甘遂大戟茯苓泽泻葶苈椒目巴戟上为细末,所主药加倍,余各等分。每服二三钱,空心用井水调服,以利为度,量人虚实加减法如前。

(《良方》)防己汤治膜外气水病,不限年月深浅,浮肿大喘。

防己大戟木香赤茯苓海蛤椒目白术犀角屑葶苈防风木通诃子肉陈皮牵牛槟榔郁李仁桑白皮紫苏(各一两)大黄(二两)麝香(少许,汤擂去脚)上咀,分作二剂,以水三升隔宿浸,明日五更用文火煎减去一升,搅取饮可三盏,平旦空心先饮一盏,如人行五里又服一盏,至第三服,如药冷,用重汤暖之,不可冷服。若久病腹中虚,服至第三盏则微汗三两行。若腹中实者,至日午即转泻,宜用盆盛验之,必有污浊黄水或青黑之物出三五升,并气化为之泻。若不甚浊,困倦,切勿止之,必自住。若觉力乏,即服浆粥补之。后隔三五日又服一剂,仍根据此法服之。按徒都先生云:服第一剂则病减半,至第二剂则去根本。前后历试,重者朝及二剂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药即肿消能起,但觉小腹内有块结,则须后剂。其药滓慎勿抛弃,布囊盛悬于风中,他日或有微觉发动,则更煎,可更治两人。徒都先生云:人家有此药滓悬于户上,一家终不患疫气。此饮不独治水气,凡是气病皆治之。若患肺气,不限年月深浅,于此十二味中减去大黄及诃子,加贝母、人参,以童便煎,每日空心服之,当去病根。有患肺气困重者,因逢患水气人服此药,偶得一盏服之水瘥。有人患香港脚,时时冲心,服此亦除根本。以此推之,但是气病皆治,不独治水气而已。妇人有孕服之亦无妨,小儿老人随意增减。

(《良方》)退肿集肾丸治诸肿。

商陆猪苓汉防己苦葶苈椒目滑石海金沙黑牵牛大腹皮赤茯苓(各一两)巴豆(二十七粒,去油)黄连(净,一两)上为细末,煨蒜捣烂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五更温服,两日一次。初服商陆汤下,次服赤豆汤下,三服木瓜汤下。

雄黄木香散治男妇八十种水气,取水法。

大鲫鱼(一尾,去鳞肚,入大戟、甘遂各二钱半)雄黄(另研)黑牵牛木香(各半两)土狗(一枚,另研)上以大戟、甘遂一半入鱼内煨令焦,取出焙干,同众药研为末。每服二三钱,冷水调下。

(《宣明》)牵牛丸治一切湿热肿满等疾。

黑牵牛黄芩大黄大椒滑石(各等分)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姜汤下。

(《圣惠》)牛郎丸治诸水肿。

槟榔枳壳黑牵牛白牵牛(半生熟)上各等分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商陆汤下。

(《良方》)夺命丸治水气肿病。

大戟(麸炒)甘遂(炒。各一分)苦葶苈(五钱,半生半炒)泽泻(一分半)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梧桐子大。若四肢肿者,名为顺水,温浆水下三丸,星月上时服,至天晓利下恶物。若四肢瘦腹肿者,名为逆水,以苦葫芦子陈面煎汤下,二便频快是效。

商陆赤豆汤生商陆(切如豆大)赤小豆(各等分)鲫鱼(二尾,去肠肚留鳞)上将二味实装鱼腹中线缚,水三升慢火煮,豆烂去鱼,取二味空心食之,以鱼汁送下。

甚者过二日再为之,不过三剂瘥。

(《医林》)温白丸治一切积聚,腹中有块,久久不治,变成肿胀。

川乌(制,二两半)皂角(去皮子炙)巴豆(炒去油。各五分)浓朴(姜炒)吴茱萸(泡)紫菀茯苓人参桔梗菖蒲柴胡干姜(炮)肉桂川椒(炒出汗)黄连(各五分)上除巴豆另研外,余为末入巴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远姜汤下,治气肿水肿,腹中有块,用木香、木瓜、槟榔、商陆磨汤下。血肿者有赤紫纹,用苏木、桃仁、赤小豆煎汤下。

(《直指》)行水丸治前证。

葫芦巴(炒)破故纸(炒)砂仁荜澄茄川椒(净炒出汗)乌梅肉(各二钱半)牵牛(炒。各半两)巴豆(略去油,钱半)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姜汤下。

涂脐膏治肿满小便少。

地龙猪苓针砂(各等分)上为末,葱涎调内脐中寸高,以帛束之。

药方

水分(一穴,在脐上一寸,灸七壮,疗腹肿不能食,若是水病宜灸。)神阙(一穴,当脐中,灸三壮,主水肿鼓胀,肠鸣如流水之声极效。)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灸七壮,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便黄,气满肿。)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外廉两筋间,灸七壮,主水腹胀皮肿。)水沟(一名人中,在鼻下,灸三壮,主一切水肿人中平满证。)水肿证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此明堂铜人所戒也。庸医多为人针分水,误人多矣。若其他穴或有针得瘥者,特幸焉耳。大抵水肿禁针,不可为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