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121章翻胃门
病机
巢氏《病源》云:荣卫俱虚,气血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反胃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来寒热,甚者食已即吐。其脉紧而弦,紧则为寒,弦则为虚,虚寒相搏,故食已则吐,名为反胃。
《金匮》云:病患脉数,数则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肺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反胃,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玉机微义》云:反胃之证,其始也,或由饮食不节,痰饮停滞,或因七情过用,脾胃内虚而作。古方不察病因,悉指为寒,用香燥大热之药治之。夫此药止能散寒邪行滞气,其于饮食痰积勿能祛逐。七情之火反有所炽,脾胃之阴反有所耗。是以药助病邪,日以深痼。
脾气渐虚,不能运化,故食久而复出,有实时吐出,皆为正气不完。辛香之药,尽是治标,当扶助正气,健脾和胃,是为治本,而疾可瘳。
病机
凡浩饮过食生果冷水,或饮食失度,脾胃有湿热之伤,渐渐运化失职,此为翻胃之所自来也。其始则皆湿热郁滞,或吐或利,以致血液干枯,则大便秘涩。甚则闭结不通,必反上行。脾困既久,变而虚寒者有矣。不察新久,概言胃寒,峻用乌、附辛热之剂,乌乎宜乎!
脉候
《难经》云:脉革则吐逆。
《金匮》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治难。
《千金》云: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食。设言未止者,此为反胃,故尺为微涩。
《脉经》云: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反胃。
治法
翻胃病,多是损伤胃气,不能纳谷,故食入即吐。有思虑顿食,并浩饮伤脾,不司运化,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皆原物之完出,故有脾胃二经分治。此又不可不察也。夫脾胃之气不充,则阴阳失其升降,所以浊气在上则生胀,而邪气逆上则呕而吐,是为反胃。故调气养胃,则阴升阳降;传化合时,则无反胃之患。致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此又以健脾消导兼治之也。反胃之病,治法不外于斯矣。
治法
夫翻胃病,其始皆成于湿热,既久,或吐下相延,寝成虚寒者,理固所有也。食毕即吐,脉洪大或数,此为热也,宜清胃。《金匮》甘草汤、荆黄汤之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迟而沉或涩而微,此为中寒,宜养胃汤、安脾散之类。或胃中饮食不消导,惟宜辛热,遂不察其热候,概以热助热,而卒莫之能救,岂非药之误耶!
药方
(《金匮》)大半夏汤治反胃呕吐,不受饮食,食入即吐。
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斤)白术(四两)姜汁半盏,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
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者。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病机》)荆黄汤治暴吐者,上焦热气所逆也,脉浮而洪。
荆芥穗(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二钱半)大黄(三钱)上作二服,水煎,调槟榔末二钱空心服。
青镇丸治上焦吐,头痛有汗,脉弦。
柴胡(二两)黄芩(七钱半)甘草(两半)人参(五分)青黛(二钱半)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食后下。
金花丸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乘于脾而吐,宜治风安脾。
半夏(制,二两)槟榔(二钱)雄黄(二钱半)上为细末如上法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
和中桔梗汤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即吐,脉浮而洪。
桔梗(两半)半夏曲(二两)陈皮(去白,一两)白术(两半)枳实(炒)白茯苓浓朴(姜炒。各一两)上咀,每服一两,煎取清汤,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腹三服之后,气渐下,吐渐止。
然后去木香末,每料中加芍药二两、黄一两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服前药补之。木香散,木香、槟榔各等分为末。
茯苓泽泻汤治反胃吐而渴欲饮水。
白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桂枝(各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外台》方有小麦一升。
(《发明》)利膈丸治胸膈不利,喘满气逆而作吐呕。(方见嗝噎门。)谓胃承气汤(方见伤寒门。)滚痰丸(方见痰门)并治热壅呕吐反胃,大便不通。
养胃汤治脾胃虚寒反胃,吐逆不思食。
白豆蔻人参丁香砂仁肉豆蔻附子(泡)甘草沉香橘红麦芽(炒)神曲(炒,各二钱半)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姜盐汤调下,不拘时。
(《济生》)太仓丸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吐逆。
白豆蔻砂仁(各二两)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去土不用)上为末,姜汁和丸,小豆大。每服百丸,食后淡姜汤下。
(《百选》)安脾散治胃气先逆,饮食过伤,忧思蓄怨,宿食痼癖,积聚冷痰,动扰脾胃,不能消磨谷食,致成斯疾。女人得之,皆由血气虚损;男子得之,多因下元虚惫。有食罢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醋水臭恶,或吐黄水。凡有斯矣,乃是脾败,惟当速治。迟则发烦渴,大便秘,水饮不得入口,不旋踵而毙矣。
高良姜(一两,以百年壁上土三合捣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磨汁)草果(面煨)陈皮(去白)人参茯苓白术胡椒丁香甘草(炙。各两半)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入盐少许,煎七分,食远温服。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盐米汤调下。
丁香煮散治翻胃呕吐。
丁香(十四枚)石莲肉(十四枚)生姜(七片)胶枣(七枚,去核)黄黍米(半合,淘净)水碗半,先煎药,熟去渣,次入黄米煮稀粥食之。
薤白粥治翻胃无问新久,冷热皆效。
薤白(十茎)鸡蛋(三枚,去黄)上人参(一两,水一升煎三合)白粟米(三合)上除人参汤,三味同煮熟搅匀,然后温热人参汤相和调,不拘时顿服。如恶食,即与粟米粥饮,渐加粳米和之。
罂粟粥治翻胃不能下食。
白罂粟米(二合)人参(为末,一钱)生山茱(五寸,细切)水钟半煎六分,入生姜自然汁及盐花少许搅匀,分二服,不拘时食之,亦不妨别物汤丸。
千转丹治翻胃吐食等病。
牛涎(半斤)蜂蜜(半斤)木鳖子(三十枚,去壳油研)上共一处,入砂锅内用慢火熬,以槐条七根搅成膏为度。每和白粥二匙,日进三服。
甘露汤治翻胃呕吐不止,饮食减少,常服快利胸膈,调养脾胃进饮食。常州一富人病翻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泊舟岸下。梦一僧持汤一碗与之,饮罢犹记其香味,便觉胸膈少快。早入寺,知客供汤乃是梦中所饮者,胸膈尤快,遂求其方。合数十服,后疾遂瘥。名曰观音应梦散。予得之常以待宾,易名甘露汤。又在临汀疗一人旋愈,甚勿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