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8章

第8章唐

字怀英,太原人,好医方,尤妙针术。为唐名臣,位极宰相。显庆中应制入关,路逢富室,有小儿鼻端生赘如拳,缀鼻,根如箸,痛楚危急。公为脑后下针,疣赘应手而落。父母辇千缣酬奉,公罔顾而去。

唐玄宗时,能观颜色,谈笑便知人病深浅,玄太后召入掖,重之。

荆州人,为道士,善医,尤精诊候,知生死。一公子暴病,诸医不识,延伯彦诊之,良久曰:无疾。煮散数味,入口而愈。或问其状,伯彦曰:中无腮鲤鱼毒耳,子因食脍而得。或者不信,乃以脍与左右食之,其病悉同,医者莫不惊服。

字梦得,彭城人,唐贞元间举进士。笃好医方,济人甚众,诏修本草、经方,集有《传信方》行世。

五代

不知何郡人,博通经史,善医,隐庐山,以济人为心,千里之外来求疗病者如市。后唐同光二年八月,白日飞升。

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节度巡官。后周显德初,诣阙献经用方书三十卷,《全体治世论》二十卷,世宗嘉之。宋太宗诏详定《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景、吴复、王光佑、陈昭遇等同修集上之。

淳化间为太宗侍御医,与刘翰齐鸣。太宗召修《本草》及《太平圣惠方》,书中多其所集,行世。

太平兴国间为太医,奉诏同修《本草》,裒集方书,广心医学。

初为道士,得《海上方》,深察药性,治疗辄效。太宗时奉诏同修《本草》,为御医,名著当代。

岭南人,善医,太宗时为翰林医官,治疗病多效。奉敕同修《本草》经方。

潭州人,初出家。集方技之书,游京师,以医鸣。太祖召见,赐紫服袍,号广利太师。后太宗召讲医方,蕴录秘方以献之。

并州人,世以方技为业,太宗召为医官。咸平三年,太后不豫,文智侍药,既愈。迁尚药御医,赐金紫衣,累迁翰林医正。

睢阳人,初为道士,好医药。太宗召归俗,命为尚药御医,迁翰林医官。太宗常留意医方,藏有名方千首,至是诏翰林医官等,俱各出家传验方以献,又有万首,命怀隐与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参对编类,每证以巢元方《病源》冠首,而本方附后,共成一百卷。帝亲制序,赐名《太平圣惠方》,刊布天下。

德州人,徙居洛阳,业医。淳化中,从兄自正游京师,以医鸣,俱受医官,累迁翰林医副。

开封府以医鸣,征太医院。仁宗不豫,侍御数药不效。希诊曰:针心下胞络可立愈。左右为不可。诸黄门以身试无害,遂进针,帝即愈。命为翰林医御之官,赐衣鱼。着《神应针经要诀》行世。

字仲阳,上世钱塘人,曾祖徙北,家于郓,幼业医。神宗时,元丰中,医公主有功,授翰林医官,迁太医丞,赐紫衣绯鱼,治疗有奇效。所着《伤寒指微》、《婴孩论》若干卷。

熙宁间为国子博士,校正医书,深明方药病机。神宗诏修《内经》有功,赐绯鱼,加上骑都尉。

熙宁间为光禄卿直秘阁,同高保衡校正《内经》,医名大着。

蕲水人,性敏颖,好学,精于医,读《素问》、《灵枢》、《甲乙》,深达奥妙。着书立言,发前人之未发。表述人迎气口之脉,在手在喉,上下齐等,引绳曰平,过胜即病,而有三阴三阳之分,甚是详切。

徐州人,善医,嘉中召至京师。诊父母脉能知子之吉凶。时王安石、王俱在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视父知子,又何足怪哉?

不知何郡人,性识明敏,通经学,精医方理,得黄岐之秘。治平间,为奉御太医令。

不知何郡人,业医善针,沉悉能起。一人患喉内生蛾,诸医不能愈,且畏针。范与末药,计以笔搽之,遂暗针于内,刺之即愈矣。

字知可,白沙人,举绍兴壬子乡试,笃好医方,遂造其妙。有患奇怪疾者,能疗取。平生治效,集成一书,名《本事方》。又撰《伤寒歌》、《仲景脉法图》行世。

西蜀人,好医,得不传之秘。干德中,有人病,肌瘦如痨,唯好食米,阙之则口吐清水,食米则快,诸医不辨。道广以鸡屎及白米各半合炒末,以水调顿服。良久,吐出如米形,遂愈,《病源》谓米瘕者是也。

字德信,新安休阳人。宋孝宗时,以诗文医学著名。遇道人,传以金匮玉函之秘,尤能起死回生,人称其神医。后征为翰林医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