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111章“麻烦你让一下。”刘硕走过来,正好龙城堵在中间,就对龙城说了一下,因为刘硕他们那群人来的早的都给占位置了,所以就算是他们两个来迟,也可以坐在后排。“哦。”龙城只是哦了一下,然后站起来让刘硕和张英过去,但是张英和刘硕的速度太慢了,基本上如同蜗牛一样速度让龙城不禁蹙了蹙眉。“那边两位同学,快点坐下来。”老师都已经把电脑连接上显示屏了,张英和刘硕还没有坐下来,老师就催促了一下。
“龙城,老师今天讲多少页?”龙城在认真听课的时候,后面的同学直接拍了一下龙城的肩膀。“三十八页,第三章第五节了。”龙城直接看了一下自己书翻到的页数然后告诉后面的同学,就看着ppt听着老师的课。“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纹歌之后的广告。”老师翻了一下书,“我们来复习一下,纹歌之后基本上商品广告都停顿;另外户外广告也基本上受到了摧残;传统的老字号、牌匾也被打上标签而被砸烂,那这些原因都是什么呢?”“商品制度从根本上被否定,所以广告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宣传工具,也被彻底否定了。”班上那几个听讲的就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好的,那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第五节,’过渡时期‘的广告。”老师把ppt直接打开到那一节之后就开始翻书,“书打开到底三十八页,我们来看一下’过渡时期‘的广告所处的环境。”
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七九年,这两年的时间,是文华达歌迷结束到广告业全面复苏的前夕,学者将这一段时期所产生的广告称为“过渡时期”广告。这一时期的广告发展首先是从媒体的大胆尝试开始的,但是归根究底还是时代的思想政治变革和开明的政治决策。其次,那一时期的广告工作围绕了三个方面进行:(1)广告存在是否合法;(2)社会主义广告和资本主义广告的区别;(3)商品经济条件下广告存在的必要性。基于这些,在一九七九年一月十四日,《文汇报》二版发表了丁允朋的文章《为广告正名》,这个文章成为广告恢复期内最早为广告存在合法性而辩护的文章。而纹歌之后的第一条商业广告是一九七九年在《天津日报》刊登的天津牙膏厂生产的“蓝天”牌等几种牙膏,同时这也是中国广告在沉寂十几年之后第一条广告。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后,我国各广告在这一时期主要使用的广告媒体包括报纸类、杂志类、电视类、广播类、户外类、电子类和店铺类。并且在一九七九年底,全国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不过数十家,基本上都是针对外贸行业或承揽政治宣传业务,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基本不经营广告业务。但是阿紫广告的恢复和复苏期,广告公司为商品信息迅速传递、商品流通、媒体广告经营和广告表现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几家为代表,特别是上海广告公司和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