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惶惶盛世
镜头下。震撼仍在持续。
无论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亦或是屏幕前的华夏观众,亦或是海外直播间的外国人,此刻都仿佛重新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奥运会现场,感受着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强大底蕴。
宛如穿越时空的舞台中央。
代表孔子的三千弟子的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诵依旧在继续,山呼海啸般,气势磅礴。
“子予四教,文行忠信。”
“朝闻道,夕死可矣。”
“礼之用,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钟鼓声阵阵,竹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中,足以窥见千年文明与历史厚重的回响。
巨大的竹简上,以刀为笔,以竹为纸,书写着《论语》的一句又一句经典名篇,展现着华夏无比智慧的文明思想。
这就是中华力量!
这就是华夏之礼!
见到这一幕,那个让整个世界为华夏喝彩的瞬间,让无数观众彻底沸腾起来。
“和!!!鸡皮疙瘩起来了我的天,这就是只有我们国家也才有的历史底蕴!!华夏牛逼!!孔先生牛逼!”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啊,只有我们这样的民族,才能说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言论,这就是格局啊!!”
“没错,华夏真是把温良与德行融入了骨血之中啊,端庄大雅之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眼泪绷不住了,小时候还以为当时是孔子的三千弟子活到了现在,现在终于看了这一幕,先祖们,你们一生坚守的仁与礼,传下来了!”
“不由感叹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的源远流长,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如此这般震撼人心。这是一种极致的人文之美。
“是啊,这还只是我们五千文明的冰山一角,如此华夏,试问世界上,几国可比,几国能比?!”
这一刻,是华夏走向世界的伟大时刻,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瞬间。
对待全世界数十亿人以礼相待,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一片红色的海洋里,火炬点燃,同时,照亮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自信。
沸腾,火热,磅礴,宏伟。
如今,孔子于一片片树叶中,窥见了两千多年间的煌煌盛世。
而今人,也从这飞舞的落叶中,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永恒传承。
流连忘返之间,已是不知身在何处,宛如梦回二零零八。
镜头下,随着奥运会的场景逐渐消失,众人的目光中,又只剩下那一片红色的落叶飘向远方,留下回味无穷的记忆。
画面中,一阵风停下,庭院中的桧柏树也是停止了摇曳,树叶纷飞之景也是逐渐消失,犹如兰柯一梦。
见此千年光景,在场无论是孔子,还是颜回,子路等一众弟子,都是喟然长叹,不少仍旧沉浸在刚才的时空之旅中,久久无法忘怀。
“须臾之间,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高阳啊,你们后世之人,当真是神鬼手段。”
孔子看着高阳,也是不由感叹道。
而周围的颜回,子路,子贡等人都是围了上来,对高阳请教后世之事。
然而这时,孔府的管家却是眉头紧锁地匆忙进来禀报。
“夫子,今日鲁公祭祀之后,却并未分祭肉于孔府,恐怕……”
管家没有继续说下去,孔子却是愣在原地,随即也是明白了过来,眼底也是涌现出压抑的失落之色。
他明白,在场的一众弟子也是明白其中深意。
按照惯例,鲁公祭祀之后,应该分发祭肉,送给国中参与政事的大夫们。
眼下,却唯独没有送给身为大司寇的孔子一份,这表明身为鲁公的季氏已经不想再任用他了,相当于隐晦的辞退。
上位者终究是为了一己私欲,放弃了所谓的礼周强邦观念。
可以说,这就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之学就像是一叶扁舟,游荡在充满了惊涛骇浪的大海之上,拼命地朝着岸边游去,却无处停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孔子叹息一声,不由看向一众弟子不知所措的面孔,有些愧疚地沉声说道。
“恐怕,为师就要离开鲁国了。”
“这偌大孔府,就要倒啦。”
不过,见过了华夏千年之传承,他也是相信,即便鲁国不能推行自己的仁礼之政,那么就离开,去其他诸侯国继续宣传推行,总会有地方施展毕生所学。
听此,子路情绪有些激动,眼眶通红道。
“夫子,离开鲁国,你又要要去何方?”
“想想你如今已经知命之年,本应安乐晚年,是弟子们无用,让您受苦了。”
闻言,孔子则是摇摇头,示意子路不用自责,而是抬头看向远方。
天涯海角,不见前路,但他的目光却是坚定,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