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袁天罡?
而他便是中宗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其中,中宗李旦的目光最-为复杂而压抑。
面对的母亲的去世,他的内心不悲不喜,面对即将登上的帝位,也并无多少期盼。
多年以来,数名兄长因为争权夺位,相继去世,以至于最终皇位落在了自己这个本该当个逍遥王爷的幸存者身上。
自古以来,似乎都是如此,活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只是他的内心是多么厌倦,有多少身不由己。
李旦也不会想到,当上皇帝之后,他将会遭遇更大的痛苦,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镜头下。
高阳旁若无人的走出上阳宫,不禁回头看了一眼。
这一刻,他的眼中满是悲悯,自古以来,生在帝王家,似乎也是一种可悲的诅咒,充满了骨肉相残的惨剧。
从玄武门开始,到武后废帝,再到神龙政变,甚至之后的唐隆政变。
这一场权力的游戏,似乎从一开始,便不能停下来,只能等到最后一个人也消失,才能结束。
见此一幕,观众们也是有着同样的感受。
“哎,以前羡慕古代帝王家锦衣玉食,却不知到处都是肮脏的血污,吃人的宫殿里住着吃人的人啊。”
“兄弟,也没必要这么悲观,只能说时代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皇家,封建社会相对于奴隶制社会,也是一种进步,只不过,华夏的封建历史过于长久,本应在大明就走向开放,然而却没有思想启蒙,只能说这就是历史啊。”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孰功孰过?都不能否认她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皇帝,千百年后,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镜头下。
这一刻,高阳漫步在繁华的东都洛阳,转眼间有宛如传送空间般,又回到长安。
画面中,梁山之上,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陵墓合葬于此。
兜兜转转,他们最终还是重新和葬在了一起,一切的结局,终是回到了原点。
神道之上,矗立着刚刚建立的无字碑。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有人说,武则天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千古女帝,开天辟地,区区碑文无法尽数功绩,索性不写。
也有人说,武则天自己知道罪孽深重,对于所谓帝王功绩难以启齿。
还有人认为,是中宗李旦对于母亲怨恨但不能发作,索性不写其功过。
似乎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或许这一切都在武后最后的诏书中,可以寻找到一丝答案。
史书记载,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由此可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武则天已然知道天命难违,自己以众生为棋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天地的棋子。
最后的她最终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与高宗长眠乾陵。
所谓身后名对于她来说,是为笑谈。
无字碑,便是她最终与自己的和解。
一生与天时斗,与地利斗,更与人和斗,一生都要强的女皇,最终放过了自己。
画面中。
石碑巍然矗立,彰显着女帝的胸襟,以及那一丝没落。
然而就在这一刻,风中隐隐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与低沉的咳嗽声。
听此,高阳不由回头看去。
镜头下。
只见,不远处晃晃悠悠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皮肤褶皱如同老树皮一般的佝偻老者。
他拄着拐杖,整个人如同机械般,走三步,歇一步,亦步亦趋地朝着无字碑走来。
终于,白发老者走到无字碑前,仰望着这一方高耸石碑,幽幽一叹。
“无字碑啊……”
随即,他不由看向了高阳,神色间浮现出一抹深深惊诧。
只见老者陡然间后退了一步,抬手恭敬道。
“山野老朽袁天罡,拜见先师!”
说话间,他的语气中不由多了几分颤抖,目光中压抑着激动之色。
袁天罡!
听到这个名字,高阳的目光陡然一震!
他不可思议地看向袁天罡,心里只有一个疑问。
这个传说中极其神秘的相术师,风水师,为何还活着!
要知道,他可是太宗时期的人物,而现在武则天都已经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