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归隐
第393章归隐
既然选择了与苏丞相“联手”,那么前路定然是充满了艰险的。宇文睿想要送走戚流霜与八斤,却没想到戚流霜会坚持留下来,这让他在感动之余,又很有一些担忧。
那一日苏桦来王府找他,他们俩所说的话被戚流霜听到,是他始料未及的。
虽然他不希望戚流霜误会他,但此时此刻,他的计划多一个人知道,就会多一分被泄露的危险,因此,他干脆地承受了她的误解,并趁机再次提出将她与八斤送走。
这一次,她没有拒绝。
她不会知道,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他的心里有多难受。若不是情势所迫,他又哪里舍得与他们分开。
不过,送走了戚流霜与八斤唯一的好处,便是让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解决眼前所有的麻烦。
在苏丞相的安排下,他“秘密”地与东南西北四位将军见了面。尽管他们彼此之间仍有嫌隙,但也还是“齐心协力”地制定好了所有的计划。
宇文睿与宇文澈提前通了气,让他吩咐那一日守宫门的禁卫军,不要对他们的进宫多加阻拦。
而他早先让伍镇遥分批调过来的那几支精兵,也早就按照他计划,潜伏在了皇宫之中。
逼宫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东南西北四位将军都带了自己麾下实力最强的一批人马,浩浩荡荡地进了陈都城。
宇文睿与苏丞相做过交易,他负责买通看守城门的士兵,而苏丞相必须向他保证,不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百姓。
因此那一日叛军进城,除了维持秩序,其间并未对仓皇逃窜的百姓出手。
他们一路畅通无阻地到达了皇宫,并通过大开的宫门,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等到他们所有的兵马全部进入皇宫,宫门便被人给牢牢地关上,潜伏在宫里的宇文睿的精兵们在这一刻冲了出来。
经过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叛军伤亡惨重,东将军与北将军当场断了气,剩下的几名叛军首领,包括宇文睿与苏丞相在内,都被活捉,关入了天牢。
然而,宇文睿却只是去天牢之内走了一遭。
宇文澈特意将他们几人分开关押,并且彼此的牢房之间相隔甚远,就是为了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宇文睿放出去。
从天牢出去以后,宇文睿便一直住在华政宫里。
小东子早就被宇文澈处死,宇文澈也将华政宫的宫女、太监全部调到了其他的殿里,而现在在他身边伺候的,全都是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亲信,所以不用担心会有人走漏了风声。
宇文睿让宇文澈派人去查封摄政王府,还特别叮嘱他,一定要去他的书房里找到那张苏丞相曾经立下的字据。
这下人证物证皆有了,就算苏丞相有心甩锅给他,也无法站得住脚。
起初,宇文澈是想还宇文睿一个清白的。他打算昭告天下,摄政王并无谋权篡位的意图,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扳倒苏丞相。
可宇文睿不同意。
“苏丞相虽然伏法,但外面仍有他残余的势利。一旦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臣与皇上设下的圈套,臣担心他们会对流霜与昊儿不利。”
他无法拿戚流霜与八斤的生命去冒险。
“可是……”宇文澈很为难,“若让百姓们这么误会下去,皇叔这一世英名岂不就毁了?”
宇文睿是他最崇敬的人,他无法忍受他被所有人误解,也不愿意听到有人说他的坏话。
“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宇文睿对这些东西早已不甚在意,“况且,臣早有退位归隐的想法,也正好可以借这次机会实现臣的愿望。”
“归隐?”宇文澈很惊讶,“为什么?”
他以为他皇叔这一辈子最重视的便是陈国的未来,他还以为,他皇叔会辅佐他一辈子,帮助他维持陈国的安定。
“皇上应该知道,臣此前在战场上受过重伤,双腿也差点因此残废。”宇文睿搬出自己早已想好的借口,“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治疗与修养,臣可以重新正常行走,但这双腿比起从前,始终还是有些不灵便。”
他没有对宇文澈坦白自己想要隐退是因为戚流霜与八斤,是因为他很清楚,若他这样说了,宇文澈一定会想尽办法将他留下。
而更重要的是,他担心宇文澈会再度对八斤或是戚流霜下手。
之所以用“再度”,是因为他早在遇见钱婆婆的时候,就从她那里得知,曾经指使她在余婉所做的点心里投毒的人,便是来自这深宫之内。而她对那人的描述,恰好能够与宇文澈身边的小东子对上号。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对宇文澈存了警戒之心,也生出了几分的怨恨。
后来齐国入侵陈国的时候,他原本是打算置之不理,可陈国军队节节败退,逼得他只能再上战场。
在他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以后,他便做出了决定:从此陈国兴亡都与他无关,他只想要与妻儿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当苏丞相闹出了那些事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出了手。
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若他一日不走,就一日不会彻底的从国事之中抽身。
从以前到现在,他为陈国付出了这么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当年他大哥对他的恩情,他也早已经还完。
宇文澈还是心疼宇文睿的,一听说他的腿有问题,不仅同意了他归隐,还想要找太医来给他诊治。
宇文睿当即就拒绝了他的好意。
“臣已经请许太医看过,许太医说,臣这腿,最好也就是这样了。”他胡诌道。
宇文澈便没再强迫他。
“臣最后还有一事相求。”宇文睿很少会请求宇文澈帮他做什么事情,因此宇文澈有些受宠若惊。
“皇叔请说。”
“苏丞相之子苏桦,与谋反一事没有任何关系,还请皇上留他一条性命。”
这是宇文睿能够为苏桦所做的唯一一件,也是最后一件事情。
苏桦是个好人,也曾有恩于他,他无法眼睁睁地看着他受到牵连而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