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中东路(上) - 钢铁雄心之黑暗时刻 - 细辛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中东路(上)

林登万在登船前,马上就要离开祖国半年了。算了算日子。

连忙下船,让吴经天代为发送一封电报。

同时向东北军寄去两千大洋。

电报发出后几人登船,接下来两月都在船上度过了。

此时的林登万人微言轻,少帅必定不会采用。但是万一采用,说不定能避免一场战败。

再不济这封电报发出,至少是提过一个正确的决定。将来在少帅面前,多少能说上话。

.

此时的东北,军政大权均由张少帅掌握。

(小说就不用真名了,猜到少帅是谁的可以把名字打一下。)

外国进行经济侵略在东北留下的隐患是很多的。

早在1897年,沙俄帝国为了在攫取资源,就在东北修建了一条丁字形铁路。

腐朽的清朝在发展自身铁路时以‘有害民间田地,破坏风水’为理由拒绝,倒是俄国人为了攫取中国资源而要修建铁路的时候屁都不放一个。

自1901年后,中东路第一次通车,日本为了争夺在东北的利益,与沙俄帝国爆发了日俄战争,此战后日本占据了东北一般的铁路,这部分也就改称南满铁路。

北洋时期,中国内战不断,北洋军阀之直系,皖系,奉系互相压轧,征战不断。红青两党合作北伐,日本人为谋求东北,愿意出兵助其独立。

少帅为维护祖国之统一,宣称听中央命令,毅然将北洋的五色旗换成了青天旗。

此后少帅就想要收回外国人在华特权,中东路是少帅决定下手的第一站。

此前中东铁路一直为俄国人掌控,少帅带兵对中东铁路局进行强行搜查,迫使俄国交出了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

包括沿铁路的电信通讯,铁路附近的农庄,矿场。同时中东铁路的收益分成给东北人,铁路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部分由中国人担任。

而少帅对此并不满足,中国的铁路自然应该由中国人来操办,只接受俄国铁路全权交给东北人。

.

次日,东北军直接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不包括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同时驱逐俄国的人员。

俄国自然是不愿意的,中东铁路,以及铁路周边的附属地。(也就是铁路周边的土地,矿山)每年能为俄国带去三千万的利益。

少帅正在行营内看着缴获清单,煤油局,矿山,铁路附近的农庄,电报局,这些营生每年能盈利三千万。

相当于一百万名车夫的工资!

从此以后这些钱就不让苏俄赚了,东北人得自己把这笔钱拿在手里。

副官刘多全走来,手中是一份电报。

“少帅,上海发来一封电报,电报署名是林登万,写明要少帅亲启。”

张少帅把清单丢在桌上,“念。”

“少帅亲启”

“中东铁路自建成以来,一直为日俄把控。5月少帅以武力手段逼迫俄国将电信,农场,矿山主权重新掌握,此举壮我华人声威,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欢欣雀跃。”

“观中东路之历史权利更迭,日方夺取半条中东路表面为使用武力夺取,实则是因为英法支持日本,在西方牵制沙俄大半兵力。”

“今日再想英法支持绝无可能,将军收回国家主权,虽不直接触犯英法利益,但是英法也在中国占据了不少租界。对于‘殖民地’收回主权的事情,他们肯定不会支持。”

“另,现今国内各个地方矛盾重重,政局不稳,若是贸然开战,苏联有兵可调,而东北军毫无援军可言。”

“兹与俄军开战是为下策。应以同样手段将南满铁路之附属地夺回为上策。”

“林登万1929年6月2日”

.

张少帅听完了电报有些疑惑“林登万是谁?”

刘多全:“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某个爱国人士吧,另外他们还虽电报寄来了两千大洋。”

“民心可用啊。但是他说的外交问题,还有援军问题,实在是无稽之谈。常凯升先生亲口和我说,东北军一旦与苏联交战,立即调来十万大军助战,拨几百万军费也没有问题。”

“就算和苏联人打起来,咱们有中央支持,也不怕他苏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