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舍得是健康的福分,别给身心太多负担 -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 何菲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章舍得是健康的福分,别给身心太多负担

第13章舍得是健康的福分,别给身心太多负担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星云大师

1.五色令人色盲,少看少听眼目明

纵情声色,放纵欲望的结果会使人意志消沉,安逸而放荡,最终扰乱人心智而败坏德行,使人一败图地。老子说得很透彻:执迷于五色,眼睛就会瞎掉,非是眼睛看不见尘世的俗物,而是眼睛再也看不到尘世之外的神物;执迷于五音,耳朵就会聋掉,非是耳朵听不见尘世的杂音,而是耳朵再也听不到尘世之外的清音。

“五色令人目盲”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表面的意思是说:声音使人耳聋,颜色使人目芒,味道使人口腔乏味。田园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货品使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只为了生存的自然需要而饮食。不为心驰目迷的声色之娱,来寻求感官的刺激。古人认为“纵情声色,祸国害己”。总而言之,就是要清心寡欲。

其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我们也看到清心寡欲是非常明智的。以人的细胞为例,人的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比如一个细胞只能分裂100万次,那么达到这么多次数后就不行了。人们不断的使用自己的五官、人体这个机器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消耗,不断的败坏。所以会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医说:思伤脾,视伤肝,说的是五官和人体内藏的对应,同时五官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对内藏消耗的过程。所以古人养生讲的是清心寡欲。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反而会丧失人生本性,会损坏人体感官功能。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物欲诱惑,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不少人由于沉湎于各种强烈刺激的音乐,结果不仅听力大大受损,而且容易心绪不宁,以至于得了精神分裂症。比如说胎儿如果给他听强刺激的音乐,他会躁动不安。饮食口味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吃那些过辣、过咸、过甜的食物,不仅会损伤人的味觉,而且相对应的脏腑会受到损害。至于过分迷恋、沉湎于打猎、打牌、打球等游乐活动,进而将游乐变成赌博,同样会使人心灵躁动不安,甚至造成仇杀、自杀等后果。收藏宝物之风过甚,不仅使人玩物丧志,而且还会引起偷盗、造假、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所以能安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不去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这是人生的智慧,同样也是快乐之源。

当然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有生活工作,现实生活的花花绿绿真是很大的诱惑。我们并不是不吃不喝了。我们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至少能够清心寡欲,有度而有节制。

2.五音令人耳聋,少言少论耳根静

任何事都要讲究方寸,讲究恰到好处,多一分是过少一分不及都不是完美的表现,交往如此,说话亦如此,把握时机拿捏方寸极为讲究,也就是说要慎言,尤其不要乱说闲话。

我们国家历来有“慎言”的传统。“慎言”即说话有原则、有分寸、重事实。每个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这条古训,特别是那些爱说闲话的人,更应该认真地反思,不要以为自己不过说说罢了就不当回事,而要考虑“说”的后果;不要以为自己无恶意就不当回事,而要考虑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作为听众,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要为闲话所迷惑而上当受骗。须知,能在你面前说他人非者,必能在他人面前讲你的不是。闲话不能信,不可信,也不必信。

“人在得意时嘴忙,寂寞时心忙。”前者多言,后者多思。前者浅薄,后者深沉。一个人成熟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少说话,多倾听。即使必须要发表观点,也应经过深思熟虑,尽量让舌头运转得比大脑慢些。有时大脑运转完了,而舌头并没有运转,采取的仍是缄口不言,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君子不重则不威。”这里的“重”,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多思、多听、多做、少说。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少说多思,既不同于内向,更不同于世故和城府,而是一种成熟、稳重与深沉。“深沉”这个词的含义是:让人总觉得你身上有一种“未知的深度”,而非直视无碍。少说,并不等于不说,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的。但说就要说到点子上,而且要言不繁,不能夸夸其谈,言过其实。

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瞧着金人金碧辉煌的模样,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个小国的使者同时还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金匠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可都没能区别出来。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么个小问题都答不出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里。插入第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了;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沉默是金,语言是银。”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来迁就你的意见,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你想,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你却插一嘴,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并且鼓励他把意见完全说出来。

美国某汽车公司,需要采购车座上的绒垫,当时有三家商店分别派职员前去推销。其中两家商店所派的职员,都十分能言善辩。只有另外一家商店的职员,因为患病,讲不出话来。他到了汽车公司,沙哑着喉咙,很勉强地说:“我实在发不出声来,我们店中的商品,我只能写给你们看。”那家汽车公司的主任,一见他这种情形,便对他说:“你不必讲话了,你把商品拿出来,我们可以作出比较的!”于是他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结果,其他两家商店所派的善于辞令的职员,都空着手回去了,他却做成了这笔买卖。全部订货的总价格竟高达160万美元之多。这笔庞大的生意,简直是他毕生所梦想不到的。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固然不能与一般的事例相提并论,但是这个事例却形象地说明:不开口的效果反而会胜过多说话。

现代社会人员交往频繁,而交往的主要手段是对话,但言多必失,要谨言慎行,避免因说话不当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矛盾。在兴奋状态下轻易许诺;在醉酒状态下胡言乱语;在愤怒状态下容易出口伤人;在烦躁状态下容易语无伦次;所以在说话之前要三思而后语,不说话没有人把你当哑巴。一个有修养的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状态、喜怒不形于色、不露锋芒,也不要眉飞色舞,张牙舞爪,口沫四溅。

说闲话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拨弄是非,混淆视听,其危害之深远,让人痛心。因为说闲话造成受害人夫妻不和的有之,家庭破裂者有之,寻死觅活者有之,精神错乱者有之,大打出手者有之,反目成仇者有之……闲话的传播不但影响群众生活的正常运行,而且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什么有的矛盾消不掉、疙瘩解不开、关系理不顺呢?问题就在闲话上。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闲话在受害者心理上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再加上个别人煽风点火,真能把问题搞得小事变大,大事变得不得了。再者,你愿意说可别人未必愿意听,你说的痛快可别人却痛苦,反感。千万不要见了谁都当亲人诉说衷肠,说不完的心里话,讲不完的悄悄话;不要张家长李家短,说不完的小道消息,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喜欢,把友善当友谊,把谁都当你的听众、你的粉丝。过来人谁都是一本书,没人愿意听你的人生阅历。不要什么问题你都要发表一些独家看法,不要总喜欢与人争论,辩个你死我活。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讲的千万不要乱说,否则你将是一个极不受欢迎的人,多嘴多舌必将带来灾祸。

3.五味令人口爽,少贪口欲知足乐

没有人不爱美味佳肴,然而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负担,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少贪口欲之欢,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

美味综合症是由于短时间内食用了大量的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使人出现头昏、心慌等一系列病症。其病因是食入物品中所含较多的麸氨酸钠,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具有刺激味觉、增进食欲的作用,但若食入过多,它便分解成酪氨酸和谷氨酸,使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美味综合征的表现是在食鸡鸭鱼肉后半小时发病,可见到头昏脑胀、眩晕无力、心慌、气喘等症状,有些人会表现为上肢麻木,下肢颤抖,个别病人则表现为恶心及上腹部不适。

吃饭过饱,会增加内脏负担,长期下来,就会营养过剩,体重增加,不但体形难看,行动不便,还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脂肪肝等。因此,为吃落下这些病真是划不来。另外,吃饭过饱,到了吃下一顿饭的时候会觉得不饿,长期如此,还会影响胃口,吃饭不香。特别是老年人尤其注意不要把饭吃饱。

过去有句顺口溜:吃饭吃上七成饱,喝点水八成饱,弯弯腰九成饱,干起活来十成饱,看来不无道理。相声大师马三立89岁高龄才告别相声舞台,而且还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曾说:“吃要节制,好饭歹饭都要七八成饱,不要见到好吃的就不顾命地吃,不爱吃的一口不吃。”几十年来,他一直固守“觉不少睡、水不少喝、饭不多吃”的良好习惯,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一石油大王个人出资2亿美元在沙漠中建起了占地13000平方米,雨林、沙漠、草原和海洋应有尽有的巨大温室,取名“生物圈2号”。1991年,生物圈2号迎来4男4女第一批志愿者开始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粮食歉收,生物圈2号的这8名居民不得不控制饮食。结果,经过近两年时间,第一批居民中的4名男性体重平均下降18%,4名女性体重平均下降10%,胆固醇的平均值也由195下降到正常值125,使得这些平常为减肥而痛苦不已的人平添一份惊喜。乃至后来,当时的一位居民、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教授甚至在以后的生活中还继续维持他当时在生物圈2号的食量,“因为那样有利于健康”,他说。

说起挨饿,其积极意义确实值得我们探求。国外一位病理学家上世纪40年代在研究羊的一种疾病时曾发现,羊的这种用别的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大部分情况下用简单禁食数天的方法就能治愈。其实,对于人类来说也相类似。人生病除了发烧难受的反应外,往往也不想进食,也不觉得饿,这其实正是人体机能的自我调节和反应,或者说自我治疗。因此,病人生病不想进食时不要强求病人饮食。

时常挨挨饿,或定期“禁食”一两天,不但有利于健康还可延年益寿。美国营养学教授马凯博士的实验证实,让老鼠每周禁食两天,非但不容易生癌,而且其寿命会延长一倍。加州大学华福特教授经30年动物实验后,现在自己每周禁食一至两天,只喝白开水,吃蔬菜和水果,他相信人类也可由禁食而获得健康。

定期“禁食”并不是一点东西都不吃,是指多喝白开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是为了定期进行人体内的环保。人体产生的垃圾有粪便、尿、汗及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以粪便危害最大,如不及时排出,会使人难受甚至生病。大肠是人体专收粪便的“垃圾箱”,如果不按时清理,任其堆积腐化,便会产生毒素,成为慢性病的“工厂”。特别是宿便,不是灌肠或服食泻药所能清除干净的,惟有禁食,就像做一次全身“大扫除”,才能彻底“清仓”,排出体内的毒素。

过量饮酒对人有百弊而无一利,为此人们在喜庆中畅饮时务必记住控制酒量,尤其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酒是造成动脉硬化,导致脑溢血的一大祸首。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三醉”:

(1).“酒醉”,“酒醉”是人人皆知的事。酒精进入体内立即开始氧化,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流旺盛。人体血液中含酒精量达1%时,就飘飘然,喜怒无常,所以谓之“酒醉”。

(2).“烟醉”,当人连续吸烟时,较大量的烟碱被肺泡里的毛细血管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就可能出现醉烟状态,出现呛咳,更有甚者,恶心、呕吐、腹痛频频袭来。患冠心病的人发生醉烟危害更大,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

(3).“茶醉”,喝茶都会醉吗?“茶醉”主要是指喝茶过量或不当,如空腹喝茶,素食后喝浓茶或突然喝大量的浓茶而引起的不适反应。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肠胃不适、腹中饥饿等。解除茶醉的方法是喝些糖开水或嚼几块糖果。切记:不要空腹喝茶,更不能大量喝浓茶。

可以想见,如果我们控制饮食,或定期进行禁食,加之日常的运动,就能使肠胃清爽通畅,肠胃功能自会得到增强。那么,长此以往,什么肥胖、气喘、行动不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梗塞等等,自会远离我们而去。节日期间美味佳肴多多,面对美食切记要注意“食有节”。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负担,特别是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要注意,最好能够和平时一样有规律地用餐。同时饮食的洁净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不吃海鲜等食物。因为现在不少海鲜、鱼类等产品受污染严重,所以此类食品须烧熟煮透了再吃,否则易引起食物中毒。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美味佳肴不可一次吃得过多。儿童的自控力差,容易偏食,父母在饮食上一定要把关,有粗有细,荤素搭配,切不可暴饮暴食而引起美味综合征。

4.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少纵乐保健康

通宵达旦地娱乐必将打乱睡眠规律,带来身心疲劳,诱发多种慢性疾病。“一觉熟睡百病消”,良好的睡眠本身就可以防病治病。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少纵乐,多休息,进而保证身心的健康。

生活在现代都市,穿行于楼院街巷,为了所谓的成功和理想,我们就象一只陀螺超负荷地高速旋转,透支着健康,消耗着欢乐。当名利、才华、健康三者只能选其一时,我们才会猛然意识到,唯有健康才是真正的底线,才是唯一的不可放弃。

工作过度紧张或是长期承受心理压力,缺乏适当的休息的人,就会出现生理疲乏和精神疲乏,产生一系列劳累和疲倦症状:如:体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差等,更为严重的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经研究发现,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身心疾病。因此,健康的人经过适当的休息后,可以恢复体力和精力;患病的人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可以促进康复。

无论身处花香弥漫的浪漫山野,还是精彩纷呈的时尚之都,我们都可以用干净简捷的心情,梳理凌乱不堪的生活节奏,演绎看似简单随意,实则饱满丰富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可以找到肢体放松和心灵愉悦的平衡点,诠释一段清新自然的休闲时光。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人自有各人的休息方式和健康观念。也许用愉悦心神的活动,排斥消极、空虚、倦怠的不良情绪,远离污浊的空气和声色犬马的奢靡,给自己一个象鸟儿一样自由自在轻舞飞扬的感觉,这才是积极的向上的休息方式。

做人要学会放松,在紧张的压力下为自己做调剂,但不要单纯依靠声色犬马的喧闹娱乐。古人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无论何事,张弛有度才会让事情尽善尽美。学会放松,只有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致,才有精力“三十功名尘与土”,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只有拥有“流觞曲水,不亦乐乎”的心怀,才能在社会激扬的步调中“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学会放松,就是跳得更高前的助跑;学会放松,就是跃的更远前的冲刺;学会放松,就是成功迈步前的整装。

放松和悠闲是一种从容的心态,坦然的享受。万簌俱静的深夜面对笔下流淌的美丽文字是一种悠闲;星期天去公园散一会步,听听大自然生命的足音,看看花开,听听鸟鸣,沉淀一下烦躁心情,这也是一种放松;当读一本喜欢的书,听一首动听的曲子,或跟心灵相契的好友打个电话聊一聊,更是一种放松心态的良药……只要你愿意,放松何时没有,何处不在,在你生活的空间周围,冬存夏烈,,到处可寻。

心理音乐减压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冥想,来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丰富内心世界的美好想象。音乐减压所用的大多是描述高山、草原、溪流、大海、森林、田野等大自然风光的音乐。这些音乐很容易引起人们轻松、美好的感覚想象。你可以在晚上沐浴后或睡覚前,轻轻地、静静地闭上眼睛,让自己全身心放松。然后选一支喜欢的轻音乐,根据音乐描述的意境想象自己躺在金色的沙滩上,和煦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不远处就是辽阔的大海,音乐轻悠悠地在你耳边回荡着、缭绕着,你会随着音乐的绵长进入了悠闲的心境,然后会感到心情舒畅极了。

你也可以想象自己坐在湖边的大树下,湖水清澈,看见小鱼在水中游动,树上有小鸟歌唱,一阵清凉的风吹来,多么宁静、安详……这时,美好的大自然风光与你的心灵审美情趣会完美结合到了一起,你会尽情的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你会覚得心情无比的放松、快乐。经常保持这种状态,人会在平常的生活中拥有一种很好的心态。当音乐结束时,不要急于把眼眼睁开,想象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慢慢地再回到现实中来,然后睁开眼睛,活动下手脚,结束音乐减压活动。

5.机关算尽自误命,少施心机少烦累

聪明可以利己,也可以害己。聪明可以利人,也可以害人。中国民间有句人人皆知的谚语,“聪明反被聪误”。聪明能误己,也能误人。但误人最终还是自误。

生活就是淡然着,假如都是充满着情绪的大起与大落,处处想用心计为自己谋利益,反而更容易让人走向极端,要不就情绪高亢的发癫狂,要不就悲痛的沉沦下去。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却未得要领,虽得而失。人们常见的小聪明,其下场大抵如此。相反,保持常态反而较为安全些。聪明自然是件好事,但一旦炫耀卖弄则不然。推论不休,就变成了一种争论,还不如那种注重实质,真有必要才深入推论的判断。

职场是一个高竞争的地方。有人凭实力取胜,有人凭心机取胜,有人凭踏实取胜,有人凭厚道取胜。有人一点不动脑子,听风是雨,常常被人利用,比如,有人嫉妒一个人,但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或勇气去正面和那个人比拼,而是利用一个傻人当炮盔,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多这样被人利用的人,非但不知道自己“傻”,反而天真地认为,是那个人坏,其实,那个人和这个被人利用的人毫无瓜葛。下面,我分别举两个案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