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强盗逻辑
第397章强盗逻辑
“用铜钱为上缴的单位,大秦的半两钱铸造很是严格,完全不用重铸。而百姓上缴的碎银完全用铜钱代替,便不需要这火耗了。”“那怎么运来长安?难道全运铜钱,那不是堆成山了?”
“那也不必,全部归到州中,由州里统一兑成黄金白银,再送长安。”
“那不是还一样嘛。”
“虽然多了一个环节,但是却可以预防一下下面人手伸的太长。别驾的一重责任就是监督郡守的施政啊。”
“若是郡守和别驾勾结呢?”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啊。”
嬴啸沉吟了好一阵子,也只有这样了,他是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做官嘛,谁不想着楼点钱,由他们去吧,总不能全部罢官吧,那谁给他卖命?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的官员是有,可也就是作为典型的。
为什么要竖立这样的典型?就是因为他们太少了。若天下官员都是一副清如水,廉如镜的样子,还费那劲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嬴啸明白,只要有官员存在,这个就会存在,除非没有官员了,可没有了官员谁替他管理帝国?所以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只要别闹的太过分,一旦过了头,随时都可以收拾他们。
“也好,就按你说的吧。让那些人收敛一些就是了,别弄的过了。搞的过分了,朕不会放过他们。”
西域现在并不稳当,嬴啸已经将西域看作是自己的领土了,容不得别人来插手。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西域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一直以来,虽然他不断的从西域搜刮财富,可在他的强力支持下,西域却也在不断的发展。
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很多,可大部分都是的了点中原文化的皮毛,由此衍生出他们独特的国家结构。可在嬴啸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西域小国开始了正规化、标准化的建设,现在很多地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这其中让他嬴啸安插进去不少人。
嬴啸对于自己暗中的小动作却是颇为自得,因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他需要,至少一半以上的西域小国将立即投入大秦。在他的声威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打理影响,现在的西域已经和中原没有多少不同了。
西域诸国大部分使用的秦半两钱,他们听从的是西域长史府的命令,可惜这个长史府却设在长安。平日里西域长史府根本不发布命令,但是一旦发布命令,那比那些国主的命令还有效。谁都知道,这西域长史府根本就是嬴啸的手下,别看里面供职的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域人,可他们更是嬴啸手下最忠诚的鹰犬。
似乎嬴啸是对西域一种不能控制的状态,可他心里那点心思,毒着呢。也因此,那些西域小国的国主对秦国怕的不行,深恐哪一天嬴啸一发怒,他们的国家就消失了。
以前也就是仗着西域离中原远,他们可以弄点小动作。可现在不一样了,嬴啸打败了鲜卑人,控制了草原,赵云的军队就停在他们头顶上,这个时候谁还敢搞小动作?
再说,现在瞎子也明白,秦国和羌人之间的差别。前面韩遂做的努力,在随着秦国打败鲜卑人,烟消云散了。
“报,陛下,横海舰队从南洋运回黄金三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铜矿以船计算,现在正在徐州具体清点。”
得到这个奏报,嬴啸心中计较了一下。南洋诸岛,已经是他的搜刮地了。当地的土人成了奴隶,为秦国的军队屯田种粮,更是被迫成为矿工,为大秦带来了黄金、白银与铜。现在国内缺铜,有铜就可以铸造更多的铜钱在市面上流通了,更别说黄金白银这些硬通货了。
“怎么比预期的少了一些?”
“据报,是因为海上遇到风浪,沉了两条船,恰好那是装满了黄金的船。”
“可惜了,甘宁现在在那里?”
“在徐州。”
“诏他随着这些金银一起来长安,至于铜嘛,直接在徐州铸币作坊开工吧。现在朕怎么感觉国内的铜钱越来越不够用了。杨松,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的感觉完全正确。其实我们每年都会铸造大量的铜钱,但是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所以这铜钱是不够用了。我大秦的半两钱在陛下的严令之下,铸造的必须完全合乎标准,有一点差错都要回去重铸,而且我们的铸币地太少了。”
还少啊?嬴啸心中一阵叹息。似乎全国是有点少,现在长安中央铸币、并州西河铸币、徐州连云铸币、扬州铜官铸币、交州苍梧铸币。五大铸币场所全力制造,可居然还是不够用。
只是嬴啸不主张增加铸币作坊,这铸币的要求他的要求很严格,这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他也不能轻举妄动。只有扩大他们的规模了,这五个地方的规模也足够大了,可还是要扩大,以便于朝廷管理。
“少不要紧,让他们继续扩大规模。铜钱关乎百姓的生活,不能随意来。要小心在小心。你一定要派专人盯紧了,若是铸币的质量出了问题,朕唯你是问。”
“是。”
“哈哈,现在你杨松也别哭穷了。可着劲的给朕花钱吧。”
一下子数百万两金银入库,杨松的脸都笑开了,罕见啊。不过他听着嬴啸又要花钱,心中是一颤抖,纯粹是职业病。
“陛下,这些钱只是补齐了我们拿下草原的账,国库现在还不够充足啊。”
“哈哈,你杨松还是老样子。朕就在给你找一条财路,赵云已经控制了阿尔泰地区。这‘阿尔泰’在汉语中就是金的意思。赵云正等你派人去呢,他会配合你的。”
一听有金矿,杨松两眼放光的开始策划了。而嬴啸却在训示了:“有钱就要花,反正都是花在朕的子民身上。藏兵于民,藏富于民,这才是帝国的基石。今年给各地学宫的钱在上调一成,还有,刘晔那边也多给点钱,别让那些娃娃亏了,以后朕还要用他们呢。”
杨松是明白人,他很清楚,财富到了百姓手中,却不会影响国库。百姓钱越多,国家才会越富有。只是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个事情。
“陛下,藏富于民固然是好的,可以前的教训也是要注意的。朝廷需要钱财的时候,百姓却不愿意拿出手中的钱财。现在已经有迹象了,臣常听说现在百姓参军的积极性远没有以前高,这也是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陛下,不能太由着百姓啊。”
“说的好,不过这些朕都知道。不过你想想,一个富有的人会不会拼命去保护他的财产?而朕的军队不是混饭吃的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若只是为了吃饱肚子,那他们就在家待着吧,只要愿意干活,现在大秦还饿不死他们。朕的军队,要的不是废物,要的是真正的男儿,真正的勇者。”
“可陛下,生活太优越的人,谁又愿意做这厮杀汉呢?”
“这由不得他们,在朕全民皆兵的政策下,谁也逃不过这关。在朕的征召之下,就是再富有的人也必须上沙场打滚。这是风气,朕会注意多培养这些的。你现在就花钱就是了,财富到了百姓手中才会带动发展,放在朕的国库里却只能等着发霉。”
“是。”杨松可没胆量违逆嬴啸,反正国库里有的是钱,他也没什么可愁的。
大秦这样的高速发展,却从不缺少金钱,为什么?一方面源于百姓们的创造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在税赋很少的情况下,他们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就是嬴啸的抢劫政策,附近蛮夷的财富被嬴啸源源不断的拉回国内,充实国库。
若是按照以前那样等着百姓的税赋来规划支出,那现在大秦的财政早就成了负数了,还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天文数字。
可嬴啸却有一套理论。朕的国库空了,那就去取,那些敌人的国库是满的,只等朕的军队去拿。就算国库没有,敌人的土地矿山也是不会动的。你说没人去劳动,这不是问题,朕从来不会杀的那些人亡族灭种,为什么?就是因为需要他们去劳动,去将那些不是财富的财富变成财富,在拉回国内。
朕的子民需要修养生息,所以需要奴隶来完成繁重的建设。纵观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驰道,八成以上都是奴隶完成的。奴隶们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劳动,那里需要就去那里。
在这里,他们没有人权,想活下去就只有努力的劳动,付出劳力换取他们的口粮。人们走在宽敞平整的驰道之上,却不会有任何人想起为修建这些驰道而付出血汗乃至性命的奴隶。
奴隶不够怎么办?很简单,去抓啊。看起来奴隶制似乎是一种后退,可实际却不是这样。一个封建帝国,存在奴隶,可这些奴隶都是什么人?曾经的敌人,被征服了。嬴啸对外夷从不讲德政,他要的是畏惧与屈服。
现在奴隶们的下一代都在被他集中教育,虽然这些人失去了骨肉亲情,可他们长大了,却是帝国的人手了。故国,在他们的概念将不存在,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了。嬴啸知道,外面还有很多的国度,那里有自己需要的一切,财富,奴隶等等等等。
嬴啸一直坚信,炎黄文明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文明。他的逻辑是将文明的火种洒遍自己知道的所有地方,这不是简单的破坏,而是文明的取代。因为我们炎黄文明是先进的,伟大的。为什么还要这些蒙昧的文明甚至很多地方还称不上文明的文明存在呢?
这是一种强盗逻辑,可却被嬴啸当成了文明取代。他总是认为,一切都是胜利者说了算的,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力去说这一切。所以他需要胜利,不断的胜利。
他已经拥有了最强盛的国家,最勇猛的军队,所以他的野心也是最膨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