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时局
大玄国已建国二百余年,光元三十四年,玄武帝陆元驾崩,传位于三子陆盛,年号征和,新皇继位,本大赦天下,而皇帝不但不施仁政,却暴敛天下,只为自己建造楼宇。
征和五年,因皇帝横征暴敛,再加天灾不断,皇帝宠信奸臣,不思社稷,天下七州怨声四起。三月中旬,位处西北的渭州腼西王陆离起兵十八万以“清君侧”为名叛乱,半个月就控制渭州全境,一路挥兵南下,剑指都成中州,渭州与晋国交界,多年交战下,战士素质普遍较高,再半个月时间攻入青州,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无人能挡。
朝廷得到消息后,朝野震动,急调青州、岚州共10万兵马由赵蒙统领,封为镇西将军,先行抵挡,皇帝封余啸为车骑将军,出中州禁卫军10万进行镇压平叛。并急调潞州安集将军董兴五万兵马北上绕后直奔渭州后方腹地袭扰,腼西王下令后方守将威寇将军杨奉迎战,双方相持不下,腼西王密令杨武将军王霸绕过对峙前线进入潞州境内直捣潞州首府黑石城,潞州牧刘本业调兵坚守黑石城,三月二十六日,王霸攻破黑石城,斩杀刘本业。王霸攻下黑石城后立马迂回包抄董兴,形成合围之势。
四月七日董兴见救援无望,率兵投降。杨奉及王霸分兵几路,横扫潞州全境,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尸横遍野,百姓奔相逃离。
四月十六日,地处东北的北凉州关宁王陆乾与腼西王达成协议,起兵十二万进攻临近的幽州,幽州姜怀王陆旦,急忙调兵抵挡,但常年在边境与北洛国作战的北凉军作战异常凶猛,姜怀王节节败退,仅十日时间就被攻到了离幽州首府嘉元城不到50里的河涧城,陆旦急向朝廷求救。
陆乾多次派出信使向陆旦游说,劝说陆旦投降,一起荣华富贵,但都被陆旦当场斩杀,陆旦是个强硬睿智之人,一边向朝廷求援,一边组织全州壮年加入作战。。
陆乾见陆旦如此强硬,且拼死抵挡,一时拿不下河涧城,于是出奇兵绕过河涧城直奔嘉元城并进行围城,陆旦并不与陆乾正面大战,坚守不出。
关宁王一时拿不下嘉元城,竟分兵攻击幽州其他城镇,因陆乾把点多数州郡兵力调到嘉元城,导致其他城镇兵力空虚,陆旦兵威正盛,如入无人之境,大肆抢劫,烧杀。
嘉元城再被围10日后,朝廷终于出兵了,封陈文祥为平北将军率八万将士开往河涧城,封刘振烨为征北将军,率五万士兵开向北凉州进军凉州地界元武城,往凉州腹地而去。
关宁王陆旦见朝廷出兵如此迅猛,所料不及,本以为朝廷忙于与陆离大战,暂无暇顾及自己,未曾想朝廷还有余力,急忙派兵回防,并率兵退回凉州,所过之处全部抢完,以充实自己的财力。
嘉元城终于解围,经过关宁王这次叛乱入侵,幽州各地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怀集王组织各地官府安抚百姓,关注民生,实乃一位贤王。
五月十三日,在凉州苍狼岭一带,征北将军刘振烨与关宁王爆发大战,关宁王凭借地利和兵力优势占据绝对优势,双方经过一天一夜厮杀眼看关宁王就要击败刘振烨,此时,平北将军陈文祥率本部大军及怀集王率幽州大军赶到,从后面迂回包抄,关宁王大败,率残兵三万败逃。
上报朝廷后,朝廷下旨由陈文祥和刘振烨合兵,由陈文祥统领,趁势拿下凉州全境。
五月二十四日,大军开来,除日暮城在陆旦指挥下与大军大战外,凉州各地守将纷纷投降,陆旦见大势已去,率兵逃离,走时卷走大量钱财。届时,凉州平叛尘埃落定。
朝廷下旨,封刘振烨为凉州牧,归怀集王陆乾节制,刘振烨本部兵马就地驻守以防陆旦反扑。陈文祥率本部兵马开往岚州蓝月城。凉州平叛虽然成功击溃陆旦, 但岚州局势却异常严峻。
车骑将军余啸所率的中央禁卫军和岚州镇西将军赵蒙的岚州兵在赤水峰一带被腼西王麾下大将军欧东阳率兵大败,溃败百里,在蓝月城重新集结。。欧东阳多次派兵挑衅,余啸据守不出。
六月二十日,陈文祥大军终于赶到蓝月城,朝廷旨意,撤去余啸车骑将军封号,封陈文祥为卫将军,统领岚州境内一切军务。
七月初三,陈文祥出奇兵终于击败赵蒙大军,并一路乘胜追击,把赵蒙打出岚州地界。腼西王没想到陈文祥如此勇猛,用兵如神,急忙调渭州,潞州各路兵马抵挡。双方后经过多次大战,均不能击溃对方,形成胶着状态。
经过多次用兵,朝廷无法再调集大量粮草与军饷,只能强加百姓赋税,百姓本就怨声载道,重压之下,于是各地爆发起义,杀官自保。顿时,全国各地烽火四起,朝廷大军全部集结在岚州,无兵可用,无将可派。且陈文祥大军已有一个月没有领到军饷及粮草供应,几次发生哗变,全靠陈文祥威严镇住才没有发生大乱子,无奈之下,朝廷与腼西王议和,暂时休战。
腼西王同意从潞州撤兵,返回渭州,朝廷从岚州退兵回去平叛,留五万兵马驻守岚州由镇西将军统领。陈文祥回朝后,被征和皇帝封为平阳候,位列三公。但皇帝忌惮他功高震主,只给名分,不给实权,手下兵马分散各地平叛。
经过近一年多的叛乱,大玄国早已不复往日强盛,各地起义军如雨后春笋,压不胜压,朝廷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