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第61章 - 撩了个俊俏书生是首辅 - 玖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61章第61章

第061章第61章

郑楠?

温晚瞬间认出了其中的一个人,正是她的书肆里招来写书的一个举子,想不到这伙计还挺厉害,竟然考进了前四名。

原来,前两日就发了榜,可是,谢誉之竟然没有来找她报喜,看来,是压根没考上了?

温晚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虽是做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也有些失落,只能借着满桌的山珍海味,缓解一下有些烦闷的心情。

这边主桌上,赵景熠亲自举着酒盏劝了两回酒,就有人问起了刚出生的小公主:

“陛下,公主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又是陛下的第一位嫡公主,尊贵无比,当赐个封号才是。”

赵景熠眉眼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说道:

“爱卿说得是,此言,正合朕心。”

皇后萧慕音见此情景,忙开口说道:

“陛下,公主才刚满月,又已经赐了大名,还是等大些再拟封号吧。”

一般公主都是出生后有小名,上学时赐大名,至少要及笄后才会有封号,甚至有些要出嫁时才能得个封号。可是,这位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赵景熠喜爱得不得了,出生第三日,就赐了大名:赵珞瑜。

皇后的意思很明显,不想这位小公主太过得宠,惹人非议。

赵景熠却伸手拍了拍萧慕音放在膝上的手背,低声劝着,让她不用想太多,就像他赐名那日说的,小公主既然做了他的嫡长女,自然有承受一切来自父亲的宠爱和优待的福分,况且,她身为公主,就算给得再多又能如何?不过一些身外的虚名而已。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就赐永嘉公主吧。”

赵景熠的声音刚刚落下,就有胆大的谏院的官员起身说道:

“陛下圣明!自陛下登基以来,国运昌盛,百姓安乐,实乃万民之福。然皇家血脉,乃国家根本,传承有序,方能永固基业。”

这人也不管赵景熠的脸色瞬间黯了下来,继续说道:

“故臣斗胆进言,陛下宜广纳佳丽,以充实后宫,延绵子嗣,使我朝龙脉昌盛,万代不衰。此乃社稷之需,百姓所求,望陛下圣裁。”

其实,仅仅为了皇室开枝散叶而充实后宫,这个理由说来十分牵强。赵景熠和萧慕音少年夫妻,算来已有十五六年,已长成的皇子就有足足三个,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也有五岁,个个身强体壮,如今,又刚刚添了小公主。

就算先帝当年后宫有数位嫔妃,也不过出生了五个皇子,其中有一个早夭,一个体弱多病,一直在静养,长大成人真正能堪大用的,也就是三个。

赵景熠自己是经历弑兄夺位的过来人,最担心的就是日后看到自己的皇子,兄弟相争、自相残杀的场景,但若是皇子们皆是一母所出,毕竟血脉相连,兄友弟恭,则可以尽量避免骨肉相残的惨剧。

而且,他与萧慕音有多年的相知相携之情,他的这位结发妻子貌美恬静,性情温顺良善,是位不可多得的灵魂伴侣,所以,他早已下定决心,不纳妃妾。

更何况,赵景熠亲身经历过看着自己母亲,因皇权宫斗而死在先帝的继后手中,他不可能让萧慕音冒这样的风险,更不容许有人自以为安了什么人在他身边,随口吹吹枕边风,就想改变什么,控制什么,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位在外不常喜形于色的帝王,听了谏官的话,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神色,只是玩味地捏着手里的茶盏端详了片刻,又颇具意味地送了几个眼神,看向端坐着不发一言,离他不远处的几位公卿重臣。

一直在旁笑意盈盈的郑太后打破了有些沉闷下来的气氛,说道:

“今日乃家宴,商讨这些朝政事务做什么?哀家听了,第一个就头痛不已,还是看看年轻姑娘们唱歌跳舞好一些。”

说罢,便吩咐将预备好的歌舞都呈上来。

郑氏一番话,瞬间就将皇帝纳妃一事,上升到了国政的高度,赵景熠虽有些恼怒,但此刻也不便与她计较,而与此事有关,几位蠢蠢欲动有所打算的人自然也都听明白了。

坐在萧慕音下方不远处的谢谦凝眸看着赵景熠,二人交换了眼色后,他已经明白了今后一段时日,他的工作重心。

宴会中的暗流涌动对坐在角落里的温晚来说,是完全感觉不到一丝一毫,只是闻着旁边案桌上的酒香,她有些忿忿地四处看,找起了那个夺了她酒的内监,却没见到他的人影。

她就说这宫里的人太善解人意了,莫非这内监是知道她独自一人过来的,怕她饮醉了没人照顾,所以给她换了茶水?

唉,面前的一桌美味珍馐,少了香喷喷的果子酒的陪伴,总觉得是美中不足,让人遗憾。

正当她觉着这场宴会实在让人无聊,甚至吃饱了肚子,有些昏昏欲睡时,丝竹声骤然响起,数名姿容绝艳的舞姬围了个圈,拥着正中的一名女子轻移莲步,缓缓迈入殿中央。

她身着粉色烟罗百褶裙,身披透明白纱衣,云带束腰,盈盈起舞,众人的目光皆被吸引了过去,温晚也目不转睛地细细瞧着。

她不禁感叹,这女子生得真是雅致秀美,虽然舞姿有些妖娆,却让人一点都不觉得过于妩媚而失了端庄,总之就是美得恰到好处,是一个大家闺秀该有的美。

身旁的两个女子又开始窃窃私语:

“这不是吏部耿尚书家的女儿耿蓉么?”

“我还以为第一个献舞的是郑书绫呢,毕竟刚才太后的所言,不就是要陛下纳妃么!”

“那耿蓉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也想入宫?”

“说不准呢,陛下不过才三十多岁,千秋正盛之时,多纳几个妃子有什么稀奇的。”

“哎呀,抛砖引玉也说不定呢,毕竟,耿蓉的舞姿和郑书绫比起来,可是差远了。”

“不错,看看就知道了。”

也不知为何,这两人一说,温晚也瞬间觉得,这位尚书家千金小姐的舞姿确实普通了一些,虽然她对跳舞一窍不通,但不影响稍微做些评价,似乎郑书绫之前跳的那个一直转的舞,看起来难度要高得多。

此刻的谢谦,见圣上似乎完全无心观舞,只是一会儿与皇后说话,一会儿又低声吩咐站在身后的陈廉,对他也没什么示意,他自己才算得了空闲下来,不用精神紧绷地注意郑太后的意图,以及几位不算安分的朝臣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越是这样热闹鼎沸的场合,每个人的小心思就有可能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他身为圣上的心腹,最是厌烦这样的宴会,对他来说,哪里是什么喝酒用膳,根本就是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一个场合查案。

他饮了一小口酒,似乎想到了什么,招来不远处的小内监,那人垂手走近,笑道:

“大人放心,您吩咐的事奴婢已经办好,温姑娘就坐在对面靠着殿门的最后一排。”

谢谦点了点头,又指了指面前一盘未动过的荷花酥,道:

“把这个给她送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