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04章
第104章第104章
第二日早朝之后,赵景熠单独在乾宁殿召见谢谦。
君臣见礼后,赵景熠指着面前案桌上一摞厚厚的奏折,拧着眉心说道:
“瞧见没,全是说这件事的折子。”
谢谦拱手道:
“是微臣的不是,让陛下费心了。”
赵景熠无奈摆摆手道:
“你的事,朕怎会不清楚,只是在如今这时候,朕没问过你的意思,不知你作何打算之前,不好开口为你辩解什么。”
毕竟若是将整件事和盘托出,谢谦的出身确实不太光彩,他母亲的身份,恐怕更会引起流言蜚语。
“誉之,此事既已闹开,‘不孝之罪’可大可小,你必定要做一个解释,无论你想怎么说,朕都支持你,若是谁敢在背后议论什么,朕不会放过他!”
他十分清楚这些不过是太师郑霖发现自己被纪年背刺后的反击,他身为帝王,不可能被几个臣子牵着鼻子走,他们越要他处置自己的心腹,他越不可能让他们得逞。
不管谢谦有没有错,赵景熠身为他的主子,都必须毫无缘由地力保他。
谢谦拱手道:
“谢陛下,微臣想再续几日婚假,去一趟庾州。”
赵景熠点头,道:
“也好,最近你在京都确实不方便露面。你放心去,这些折子,朕会先压着,等你回来再说。”
谢谦俯首:
“谢陛下体恤!”
他清楚这位帝王的手段,不可能轻易任几个言官摆布,郑氏一党人越是急哄哄地想把这件事闹大,越是容易窥探出其中的本质,观察每个人的心思。
那帮人越是要热闹,他们就偏要让事情冷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暂且袖手旁观,现在只是几个唱戏的在台前蹦跶,幕后之人尚且安枕无忧,等那些人先着急起来也不迟。
要纠出其中几个活跃之人的错处,一点儿都不难。
翌日早朝,又有言官上奏,直指皇帝偏袒,对此事不闻不问,赵景熠置若罔闻,只说官员家事不过问,一切等谢谦销假回朝后再议,照例只谈各部要事。
~
温晚自谢谦走后,就觉得从前一直是她一个人住的小屋子,竟突然显得空荡荡了,这种独守空房的感受十分奇怪。
她百无聊赖地翻起了关夫子给她的书册,看了好多页,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每个字她都认识,却无法拼在一起凑成一句话,一个故事。
根本看不进去,无趣得很,她想了想,干脆去寻外祖母。
宋氏正在床榻边宽衣,准备要歇下,听外头婢女报外孙女来了,忙叫人请进来。
温晚上前就拥住了她:
“祖母,妞妞今晚想陪您睡。”
宋氏一眼看穿她的心思:
“这才成婚几日,姑爷一走,就睡不着了?”
温晚羞涩一笑,道:
“怎么会?妞妞就是想您了,想着过几日回京都,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您就让我多陪陪您吧!”
宋氏无奈摸了摸她的脑袋,指了指床榻内侧,说道:
“上来吧,谁让你是我命里的小魔星!”
又吩咐了人给她另外拿一床薄一些的被子过来,祖孙二人许久没有同寝,似乎有聊不完的话。
当年温晚的母亲病逝,刚把不足三岁的小姑娘接过来时,就跟只小猫一样瘦小得可怜,宋氏亲自照顾了一年,才养得好一些,脸上有了肉,身子也不常生病了。
如今,见这个一手带大出落得天仙一般的外孙女已经成婚,找的郎君也是万里挑一,不光是门第,相貌和人品也是看得出来的好,不禁十分欣慰。
宋氏感慨道:
“你爹年初来接你时,我就担心他不会好好为你找婆家,他这个人,面上功夫做得极好,每年给我们送各色节礼没有断过,内里却是个靠不住的。派个人在我们面前说得好好的,谁知他转头会做何算计。”
她和万青山都有些后悔,当初看温从和刚考上了进士,面相又是个老实的书生,就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他,谁知他一朝做了官,就忘了老丈人的提携之恩,妻子刚刚有孕就纳了一房妾室进门,宠得跟什么似的,完全把发妻抛掷脑后。
想到此,宋氏又不由得后悔自己把女儿教养得太好,太过贤良淑德,被女子的德行规矩困住,不会哭也不会闹,任她那个没良心的夫君冷落磋磨,以至于忧闷在心,原本是小病的因调养不当落成大病,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忆起女儿,宋氏又不觉得想落泪,这些话,她从不敢跟温晚说,怕她性子急,又跟她爹闹。
宋氏自知他们万氏一家在通州,鞭长莫及是很难顾得上她的,真要是在夫家受了委屈,也只能找温从和,故而不想他们父女真闹僵,以免她失了娘家的依靠。
幸好,这个外孙女的性子不像她娘那样心太实,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倒是遗传了温从和的几分奸猾小聪明,不肯吃亏。
在这一点上,宋氏稍稍放下了心。
温晚也不想把过去他父亲和秦氏做的那些糟心事说给宋氏添堵,边笑道:
“祖母放心,我毕竟是爹爹的嫡亲女儿,他再怎么样,也不至于不考虑我的前程,给我寻个好亲事,不也是对他有助益么?”
“您看如今,不是一切都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