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义利之说 - 明末好国舅 - 泉释一切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明末好国舅 >

第135章义利之说

按你所说,确实有些道理,工商二业,确实不容忽视。一番沉思,张国纪也终是找不到理由反驳黄汴,只能暂时表示认同道。

确是如此,在我看来,无工商,便无经济,无经济便难以富国强兵。黄汴继续加深着张国纪对于工商的认同感道。

大概这也是如今人心不古,那些落第士子,不再研究孔孟之道,转而去学那范蠡一样,行那谋私利的商贾之事的原因了。张国纪有些咬牙切齿道。

黄汴听了,心里顿时有些不舒服,张国纪这话说的,明显依旧对商贾经商谋利看低,如何能让身为商人的黄汴好受。

当然了,对于黄汴而言,这些歧视,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些言语,故而脸色并未变化。

早在先秦春秋时期,孔子罕言利,很少说利,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说,讲究公义的人是君子,而讲究私利的人是小人,从一开始便定性了逐利的商人。

而孟子比孔子更进一步,坚持一切行动以义为准绳。

梁惠王向他请教怎么才能对梁国有利,孟子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又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

这就是说,如果把仁义放后面,利益放前面,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在孔子、孟子那个时代,儒家就已认为商人就是求私利而不顾公义,到了之后,儒家更进一步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荀子更是有言,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明确把商人说成是唯利是图的人。

也正是这样,造成了后来的儒家子弟,终日读孔孟之书的他们,对于逐利商人,一直认为是小人,而他们这些读孔孟之书的君子,是根本不应该和商人一样的。

张国纪就是属于死读书,不知变通的那种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他即使和黄汴关系很好,而且现在商人的社会地位上升,但内心里,还是对于商人十分歧视,所以刚才才会说那些话。

而张国纪也是没有察觉他已经失言,众所周知,范蠡是个经商天才,曾三次成为巨富,三次散家财,张国纪很明显和大多数儒学弟子一样,只是单纯的羡慕商人比他们士大夫有钱,从而歧视经商的人,却对范蠡这样的义富之举,毫不在意,似乎就好像这是范蠡应该做的一样。

虽然如今不少儒学弟子,放弃读书,转而经商,甚至不少商人因为赚得巨额利润,生活得比一般人好,让子弟读书科举,比一般寒门子弟更加容易崛起,可商人的地位依旧为不少儒学子弟歧视。

国丈爷,商贾之道,利国利民,如今朝廷官吏,多有家中经商者,已不能与古时同语。黄汴道。

哼!张国纪古板的冷哼一声,但却没有反驳。

张国纪知道,黄汴说得是事实,就连他一直敬重的那些苦读圣贤书,最终众正盈朝的东林诸贤士们,多数人家里都是有田产有商产的官商合留一体的大户。

就是他们张家,在民间也是有些商业基础的,只不过不是他们自己主要经手的而已,不然张国纪和张璟哪有钱去买监生,他如果反驳,岂不是说他和他一直敬重的东林诸贤士,都是逐利的小人吗?

这是不对的,他们这些贤达之士,只不过是不想那些商贾小人赚更多私利,而不造福百姓,所以才和他们争利的。

张国纪心里,和大多数自己经商,都又瞧不起那些全职商人的伪君子一样,为他们在抢小人之利辩驳着。

只不过,这些辩驳明显有些自欺欺人了,但却完全符合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伪君子性情。

说到工商,我想到一事,不知国丈爷可知道,最近江南不稳?工商有凋零之险。黄汴并没有理会张国纪的冷哼,继续自顾自的说到他准备已久的话题道,整个过程仿佛都是二人随意说得一样。

江南不稳?工商凋零?张国纪呢喃了一句,而后被勾起好奇心,疑惑的问道:怎么了?江南出了什么事情了?

虽然张国纪心里是瞧不起商人这些逐利小人,但被黄汴刚才这么一带,内心里对于工商业,张国纪也不再那么歧视,毕竟就是他自己的财富,也涉及到一些商贾之事。

这还是现在张国纪刚刚坐上国丈之位,按照惯例,恐怕日后,张国纪若想加大产业,增加财富,肯定也得更多的参与商贾之事,所以听到江南工商业不稳,张国纪明显有些关心。

近日,自陛下即位以来,江南市场上流通了越来越多的劣币,这些劣币让得小民无钱,商户亏损,使得江南市场凋零,大有商户百姓罢市之危。黄汴故意有些夸大道。

劣币?张国纪面色一惊道,历朝历代,劣币流通的祸乱,早有不少事例,张国纪听后,自然清楚劣币肆无忌惮流通的后果。

正是!黄汴又点头道。

江南官吏怎么说得?可查到劣币源头?一定是有人私铸劣币,企图谋取暴利,这种人,一定要严惩。张国纪有些愠怒道。

他们查了,但没查到有人私铸劣币。黄汴回道。

怎么可能?张国纪闻言,又一次惊讶问道:既然没人私铸劣币,那市场上那些流通的劣币聪何而来,总不能从天上飞下来的吧?

依我看,一定是这些地方官吏,根本没细心查,应付了事而已,待我有空,便向东林诸学士说明这事,让他们一定要好好斥责江南那些不干实事的官吏。说话时候,张国纪走不由自主的在黄汴面前显摆了一下,似乎提起掌权的东林党人和他关系很多,让他很有面子一样。

只是,黄汴接下来的话。,立刻让张国纪感觉脸被狠狠打了几下一样。

恐怕,国丈爷就是去找他们,也是无用。黄汴泼了冷水道。

怎么会没用?张国纪反问,而后笑道:想来是你不清楚那些东林贤士的为人

我怎么可能不清楚?因为那样劣币的源头,就来于金陵的宝源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好国舅九桃小说(9txs.)查找最新章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