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4)
在奎格雷教授看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美国外交协会、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显然是世界政治精英操纵世界局势的核心组织。拥有3600名会员的外交协会相当于美国的“中央党校”,加入该协会就等于迈进美国政界的大门,成为未来世界政策的制订者。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增加了欧洲的精英分子,而拥有325名会员的三边委员会增加了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精英分子。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级成员往往也是其他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中的精英包括叱咤世界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j.p.摩根国际委员会的戴维·洛克菲勒、纳尔逊·洛克菲勒、英国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总统政府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来又任世界银行总裁的麦克纳马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和欧洲宪法的主要制订者)德斯坦、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还有就是一代宗师凯恩斯。国际银行家正是这些组织幕后的大老板,罗斯柴尔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届彼尔德伯格会议。1962年和1973年在瑞典度假圣地萨尔特舍巴登的会议由沃伯格家族主办。
正在读大学的克林顿听了恩师的指点,立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头地,个人奋斗注定会失败,必须进入权力核心的圈子才能达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境界。
果然,克林顿先后加入了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还是“罗德学者”(rhodesscholar),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未来“世界政府”重要“干部”的培训班。克林顿在1989年加入外交协会,1991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又出现在当年在德国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上[20],要知道美国有众多的大州州长削尖脑袋都想参加这个“超级精英聚会”。仅一年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竟然击败了声名赫赫的老布什而当选总统,难怪克林顿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如果那些年我们就向公众开放,我们就不可能为世界制订发展计划。不过,世界越来越复杂,并准备向世界政府迈进。由知识精英和世界银行家组成的超国家主权实体,肯定好过过去数世纪实践的国家自决。[21]
戴维·洛克菲勒,1991年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名字取自荷兰一家旅馆,由荷兰的伯恩哈德亲王(princebernhard)于1954年一手创立。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国际版”,由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体巨擎和著名学者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柴尔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很多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协会、朝圣协会(pilgrimssociety)、圆桌协会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包括欧盟在内的几乎所有欧洲联合机构的策源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22]
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神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总部设在荷兰西部的莱顿市(leiden),甚至还有联系电话,但没有网站。少数独立侦探,如英国的托尼·戈斯林(tonygosling)或美国的詹姆斯·塔克(jamestucker)要费尽心机才能获得有关彼尔德伯格会议地址和议程的消息,塔克跟踪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30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书。历史学家皮埃尔·维勒马雷斯特(pierredevillemarest)和记者威廉·沃尔夫(williamwolf)已经联合出版了《拒不让公众了解的事实和纪事》(factsandchroniclesdeniedtothepublic),其中卷1和卷2讲述了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秘密发展史。比利时社会学家吉尤因斯(geoffreygeuens)所著的一本书中有一章也是专门讲述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
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前副主席、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达维格农(etiennedavignon)坚持说“这不是资本家操纵世界的阴谋”。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加入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近30年的蒂埃里·蒙布利亚尔(thierrydemontbrial)说这只不过是个“俱乐部”而已。例如,彼尔德伯格2002年会议的正式新闻稿说,“俱乐部的唯一活动是举行年会。会上不提出任何决议,也不进行投票,不发表任何政策声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只是一个“灵活、非正式的小型国际论坛。与会者在论坛上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英国经济学家威尔·赫顿(willhutton)说,每届彼尔德伯格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制订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这个说法相当接近事实。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做出的决定稍后会成为八国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既定方针。
媒体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面前总是温顺得像沉默的羔羊。2005年,《金融时报》以典型的手法抢先报道,对沸沸扬扬的阴谋论淡化处理。事实上,任何质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俱乐部的人都会被嘲笑成阴谋论者。英国议员或美国决策者等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说它“只不过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论坛。
恩达尔(fwilliamengdahl)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acenturyofwar:angloamericanoilpoliticsandthenewworldwar)一书中,详细讲述了1973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之中随风而逝。当时的国际银行家还远未做好世界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极度混乱,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国际银行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紧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国的金融战略家沃尔特·利维(walterlevy)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世界石油价格暴涨400%,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名成员参加了那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的目的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美国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政策就是引发全球石油禁运,迫使全球油价激增。从1945年起,按照国际惯例,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价突然上涨意味着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美元随石油流入”来形容油价飙升的结果。
三边委员会
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伟大的民主制度,我们也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聚在极少数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