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庙堂无谋
李钲本来就觉得什么也不干,天天拿钱,整天在那边好吃好喝的,心里就不踏实。这一次一帮言官御史参奏了,他的心里反而踏实了。本来嘛,大唐要是养这么一个大闲人,还在这么高的一个位置上,还拿这么多的钱。恐怕李家的江山就该做到头了。
现在有这么一帮人参奏,还真别说李钲心里面倒还挺踏实的。
“说实话,本来我心里面就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这一次,我心里面倒是也踏实了。”
“你这个人还真有意思,一般当官的被人参奏了不是害怕就是生气。你怎么还高兴呢?”
武昭仪还真觉得李钲是个有意思的李家子弟。他之所以有意思,那是因为他身上总有一些太不像李家子弟的地方。
李钲摆了摆手,笑了。
“我当然高兴了,最起码这个样子是因为整个大唐还有人说实话。不至于像隋朝那样传了两代就亡国了。”
“吗,这个你倒是放心。大唐现在可是完全不缺这种臣子。”
武昭仪说到这里还叹了口气。
“说来这个人你也应该认识吧,都是那个魏征带的好头。”
“魏征?”李钲就不明白了,这件事情跟魏征有什么关系?
武昭仪给他解释了一下。
魏征三天两头就把太宗皇帝气的吹胡子瞪眼,到了晚年的时候,甚至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太宗皇帝别管是做什么,也别管是想干什么,魏征东边一本西边一本的耳提面命参奏如常。
太宗皇帝要是生气了,魏征的火气可是比太宗皇帝还大。
结果太宗皇帝有了魏征之后整个朝堂之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所以魏征死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想做魏征第二。
所以唐朝的大臣可是不像隋朝怕皇帝发脾气。唐朝的臣子最不怕皇帝发脾气,甚至是如果因为触怒皇帝而被斩的话,大家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来。
正好相反的是那个皇帝则会被人骂成桀纣。
这哪个皇帝受得了?
尤其是李治,太宗皇帝那自然是无与伦比,古今中外的能人。他作为儿子总不能是坏了老子的名声吧?
但是李治现在的这个德行,他能上朝吗?所以这些大臣表面上得罪的是李治,实际上得罪的是武昭仪。
不过,好像武昭仪也不会生这么大的气。甚至可以说在有些方面,尤其是现在,她要比唐太宗心胸更宽阔。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李钲点点头。
“其实吧,这些言官御史们现在全都是活泛人,今天有事没事就是大事小情的。今天奏一本,明天再奏一本,不过这里面言之有物的都很少。不过全是那些规劝的词汇,这些词汇一开始听的时候是宝,但是每天有人给你叨叨十遍也就不是宝,而是饱了。”
“没错,物以稀为贵。”李钲笑道。
其实吧,这种人就跟镜子一样,如果天天有这么一个镜子摆在你面前,让你可以正正衣冠,那倒是好。
但是如果你周围摆了一圈全是镜子,你就感觉自己有毛病了。或者你就会感觉到这些镜子有毛病。
武昭仪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天天都被一堆镜子照的晃眼。
她现在也不是特别喜欢,不过没办法,这是太宗留下来的风气。武昭仪索性也只能萧规曹随了。
“可真是辛苦你了。”
李钲除了苦笑在道一声辛苦之外,还真没办法说什么别的事情了。
武昭仪也只是笑一笑而已。
“好了,我今天过来就是告诉你,其实我觉得你中午应该过关了。”
“过关?什么意思?”
“这意思就是说你在朝廷当中已经算是有一个好名声了。毕竟长孙无忌站在那里大半天,你都在一直看着兵部的文书并没有。过去招呼他,也没有与他直接发生冲突。我跟你说你这样是对的,如果你刚刚与他发生了冲突那就麻烦了。”
武昭仪说着又给李钲的茶杯倒满了。
他们两个人喝茶,周围也没有什么人伺候着,而是武昭仪亲力亲为。
李钲也想给人家倒茶。不过,对于茶道,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喝。,该怎么倒倒到哪个杯子里面,他才不知道呢。
更何况大唐和边疆不一样,天山等等都不服这些,边疆地区喝的全是散茶。朝堂里边喝的可是团茶,李钲就更不会摆弄了。
“我怎么就麻烦了?”李钲端起来又喝了一口,也只不过是喝了半杯然后放下了。
“你要知道,长孙无忌现在已经非常跋扈了。如果不是因为我在内宫,一说起这件事情来李治又整天说头疼。他恐怕早就已经把我赶回感业寺去了。”
武昭仪说到这里无不叹息。
李治这个人可能什么都是假的,但是在面对舅舅的时候,总是在袒护着她这是真的。
也许李治这一辈子,总会有一些用心的时候。这份心思就用在了她武媚娘身上。
否则四品昭仪何来?
“其实不管你信与不信,后宫的封号全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来说的。别看我在朝堂上可以批阅奏章,但是在后宫当中我可是没有任何资格封自己封号的。我的昭仪也是李治封的。”
“他还能管事儿呢?”李钲还记得上一次已经不行的李治。
他还真没想到,李治也有不晕的时候。
“人都是这个样子,自从他得了这个晕病之后。整天都是晕晕乎乎的,要是少有的日子不晕了,他就会找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过去,他只不过真的就是这个皇位而已。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也就没什么可争的了。”
果然就像是李钲自己所说的。
李治现在的心境跟之前的心境也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