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彻底了断
太宗的脸静静对着他,明明没有任何表情,他却分明感到了对方身上散布出来的寒意。那是一个充满心机的、决不温暖的微笑。
李钲忽然感到澈骨森寒!
原来一直有一双眼睛,关注着他在江湖中的所作所为,这双神秘的眼睛的主人是谁他不知道,也许他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
他一直以为所有的事都是晋王干的,但他想错了。他一路来经历过的所有事,都有人专门汇报给唐太宗,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没瞒过太宗的眼睛。
他一度几乎以为姬玉笙透露了他们在江湖中的行踪,现在看来,他错怪了姬玉笙,但他没想到,原来是太宗派了神秘人手始终在他左右!
背后的那只翻云覆雨手,无疑就是唐太宗!
“钲儿,你可知天下最厉害的武功是什么?”
他耳边忽然想起师父温和的话音。“徒儿愚昧,请恩师指点。”
年纪小小的李钲抬起头望着师父伟岸的身躯,奶声奶气地说。
“你记住,不是师父的剑法,也不是别人的武功。最厉害的武功是人的‘心机’,你一定要记住。”
“臣,告退。”李钲手脚颤抖地跪下去磕了三个头。
“你还会回来么?”太宗问道。
“也许……吧。臣答应过陛下,要带儿子女儿回来看看。”李钲不禁阵阵颤栗,简直无法抑制。
“也好。你去吧,带你的两个媳妇儿,去枫林殿拜拜你的娘。”太宗转过头去,又继续望着窗外。
风雪呼啸的声音不知为何,忽然小了很多。
从宫中出来,李钲没有再回郭瘦熊的住处,只委托长华公主转致谢意,在金水桥上和长华公主以及吴王李恪告别,并请李恪派人把他和公主的行李送到万华山庄,便头也没回地拉着喀丽斯和姬玉笙的手,急步不停。
京师长安十三道城门正好开关,一夜飞雪,雪深两尺。
李钲的心中,比这严冬的酷寒还要冷得多。
他面如铁青,喀丽斯不知其故,但姬玉笙却想到了。
李钲不是个怕事的人,姬玉笙也是,但今天两人都不寒而栗。
两人终于想到,晋王网罗江湖怪客为己所用,唐太宗岂能毫无察觉?如果是,那么今天唐太宗那一句问候郭瘦熊伤情的话,就将一切暴露无遗了。
原来晋王的所作所为,都是被皇帝默许的。
所以晋王那么懦弱,也敢肆意妄为!
他想起少年时期他和师父明月神尼到少林寺拜访觉远大师。明月神尼曾对觉远道:“贫尼僻处西域,中原武林的大事,还要靠神僧多多费心。”
觉远回答:“贫僧答应过一个人,终我之世,不会再管江湖中事,至于门人弟子,他们要做什么贫僧无法阻拦,也不会阻拦,但求他们都还知道正义二字的含义,贫僧就十分欣慰了。”
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能令学究天人的觉远大师固步自封?
他一直想不明白,于是去问师父,没想到师父也是一笑了之,并不多说半句。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
敢情能令普天下武林中人无不景仰的佛门高僧觉远大师从此不管江湖中事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是觉远大师的记名弟子。在洛阳一战中太宗失利逃到嵩山,留下了一段“十三棍僧救驾唐王”的江湖轶事。
当他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之后,给觉远大师固是丰厚的赏赐,包括特许少林寺可以豢养僧兵、少林寺周围三万亩田地辟为少林寺产等等。
但没人知道,他也曾给觉远大师一道密旨,叮嘱他有生之年,不许插手江湖中事。
佛性深湛的觉远大师想必接到这道密旨时,也不禁为之一愕吧。
身为一代英主,太宗绝不会轻易允许江湖势力在眼下坐大,他深知江湖力量的无比强大和难以翦灭,更为之忌惮,而控制住了少林寺,等如控制住了武林的一半,蛇无头不行,没有少林寺挑头,江湖中剩下的那一半势力永远也翻不起大浪来。
太宗以铁腕闻名,为了登基坐天下,兄弟姐妹尚且不在他顾虑之中,区区一个少林寺就更是如此了。
觉远慧根极深,接到密旨的那一刻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果然终他一生,他的脚步再也没迈出过少林寺半步。
李钲运起真气,一口气带着二女直奔了一百多里,和喀丽斯姬玉笙两人在中午时分终于赶回了万华山庄。
此际天色阴霾,暮色四合,雪越下越大,朔风刺骨,寒气侵肌,他的心头却比这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关中严寒更为寒冷。
山路难行,天寒雪滑,李钲四顾苍茫,披襟迎风,纵声长啸!
“钲哥哥。”
“钲弟弟。”
李钲猛地回头,发觉喀丽斯和姬玉笙正一左一右地拉着他的手臂。
李钲忽然纵声大笑起来,两旁树上,积雪簌簌而落。
“你们江湖中人的事,以江湖中人的手段去解决,希望你给朕留个面子,不要闹得沸沸扬扬。”李钲想起唐太宗在临走前说过的这句话。
“玉笙,你的下属有多少还在山庄里?”李钲问。
“十几人是有的,他们是留下来看守这片产业的人。哥哥想做什么?”姬玉笙问道。
李钲想了一阵,道:“你帮我选几个可靠利索的人手,刺探消息。”
姬玉笙转念一想,道:“你说的是晋王在长安县的别墅?”
李钲点头道:“是。你记得皇帝的那句话吗?他让我们江湖中事,用江湖手段去解决,记得吗?”
姬玉笙道:“当然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