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气场聚拢人脉,打造社交人气王的黄金法则
第15章气场聚拢人脉,打造社交人气王的黄金法则 人情是最经济的投资
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大多喜欢交际,并结成自己的交际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会好不容易才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就可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会有很大关系网。这种网络由各种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范围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获得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达到事业的顶峰的,假如你决心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千万不能忽视人际关系,一定要建立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因为这个关系网是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一种资本。
1.以真诚换真诚
大家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很生妈妈的气,想向他妈妈大喊他恨她,又害怕受到惩罚,就跑出家,来到山腰上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惊,跑回家告诉他妈妈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对他说恨他。于是,他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上并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他妈妈说的做了,这回他发现,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回应他:“我爱你!我爱你!”
如果你用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别人也会用真诚对待你,那么你就会赢得更多的东西。
我们所接触的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中有与自己合得来的,也有合不来的。虽然我们有权利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甚至可以尽量不与和自己性格不和的人交往,但是,这绝不是一个英明的选择。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这就注定我们必须和这样那样的人相处。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所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人们也会失去心理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双方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施惠的一方。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你。“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3.让别人信任你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际信任。人的感情沟通是同质的,爱引起爱,嫉妒引起嫉妒,恨引起恨,这是感情的正相关效应。所以,我们只能以爱来唤起爱,以爱来回报爱,以信任来唤起信任,以信任来回报信任。
由于许多原因,现在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他人难以信任,在有些人眼中,社会复杂得就像个黑洞,你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他人都是心怀叵测、不可相信的。因此,在与人交往中,疑虑重重,唯恐上当受骗。对居心不良的人固然是要防备的,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连朋友也拒之千里。过分地狐疑、猜忌、不信任,会使人难以交友,无法形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心理压力也会很大。
但是,也有些人容易走极端,在人际交往中对任何人都不设防,高度信任,这种做法也并不可取。有的人鉴别能力不是很高,过度的信任他人会使其丧失应有的警惕,使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增强气场的七种交际法则
人与人之间相处,人气指数很重要,通常人气指数与人缘成正比。
1.努力使自己对别人感兴趣
一个对周围的人真诚且感兴趣的人2个月结交的朋友,比一个力求使周围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人2年结交的朋友还要多。
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努力使别人对他感兴趣,而他们自己对谁也没表示过任何兴趣。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些人对别人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
要想交朋友,就不能自私,要努力关心他人,而这些需要时间和热情。
所以,你想引起人们的兴趣,应遵循的第一条准则是: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兴趣。
2.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次宴会上,有一位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妇女,她渴望给所有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她买了貂皮大衣和珠宝,但她不注意自己脸部易于显示激动和自私的表情。她不懂得每个男人都清楚,妇女的表情比她的服饰更重要。
表情和行动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微笑似乎在说:“我喜欢您,您使我幸福,我高兴看见您。”我们喜欢狗的原因是,狗总是看见主人就很高兴,它会满意地跳来跳去!自然,我们也高兴看见它。有时,我们也会看见装出来的笑容,不过这种笑谁也瞒不过。装出来的笑容只能使人感到虚假。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要露出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
3.善解人意,体贴别人
一个体贴别人的人,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让别人紧张、拘束,更不会让别人尴尬难堪。据说,莎士比亚就很善解人意,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文学批评家威廉·哈兹里特指出:“莎士比亚完全不具有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亚之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人,或是任何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他不仅具备每一种才能以及每一种感觉的幼芽,而且他能借着每一次的命运改换,或每一次的情感冲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转变,本能地预料到它们会向何方生长,而他就能随着这些幼芽延伸到所有可以想象得出的枝节。”
4.成为好的对话人
成功交谈的秘密在哪里?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这种对谈话人的尊敬了。”倾听可以使他人感到受尊重和被欣赏,而这一点正是对方想要的。
你如果想成为被人喜欢的人,请记住第四条准则:要善于注意听别人讲话并鼓励其讲话。
5.激起他人的兴趣
假若你想使人喜欢你,要遵循的第五条准则是:请谈论使你的对话人感兴趣的东西。要想找到打开人心扉的钥匙,必须同他谈他最向往的东西。
兰博在即将被选为副经理时,忽然有一位董事表示反对,这个意外的出现,使兰博的任命搁置下来。
兰博从朋友那儿打听到这个董事有收藏古籍珍本的嗜好,每当遇到知音和被人称赞时就非常兴奋。兰博打电话给这位董事,真诚地说:“如果在你的书室能欣赏到被人们赞誉的宝书,将是我一生的荣幸。”
董事邀请兰博来到自己的书室,并向兰博介绍了部分古籍的来历。
兰博一边看一边由衷地称赞,感谢董事让他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时不时地向董事投去钦佩和敬仰的目光。
通过这次交流,董事对兰博当副经理的事完全赞成了,而兰博也敬佩董事的博识,两人成了知心的朋友。
6.一见面就使人高兴
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涉及人们品行的准则。如果不轻视这条准则,你几乎永远不会落入困难的境地。谁遵循这一准则,谁就将有众多的朋友并经常感到幸福;谁违反这条准则,谁就会遭受挫折。这条准则是:尊重他人的优点。遵循这一准则,你将得到你所接触的人的赞扬,你将让别人承认你的优点,你将在那个小天地里感到自己能起些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沟通主要靠语言,要讲对方想知道的、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讲他爱听的话,多赞美他。如果说,批评和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一种手段,那么,在多数情况下,适当的赞美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优点并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会激发受赞美者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价值;赞美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给人带来美好的心境;并且,人们在鼓励、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存智能。
7.给别人保留面子
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
给他人保住面子,这一点很重要,而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常常是无情地伤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伤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一个小孩或下属,甚至对他们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去考虑人家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两分钟,说一两句体谅的话,对别人宽大一些,就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事情的结果也就大大地不同了。
1922年,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土耳其终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土耳其最终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末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末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
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末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