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中元节的纪念
第114章中元节的纪念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称”中元节“,又有”七月半“、”鬼节“之说。农历七月,需要祭祖,对于过世之人,尤其是祖先,家人要供香火祭品,烧些纸钱。按照民间传说,祖先会在中元节这天重返人间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依风俗,祭祀活动不限于某一天,只要在农历七月这一个月中,于七月底前的某一日完成即可。不过,不少地方的祭祀活动往往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之前完成。中元节,成为怀念去世之人的一个传统节日;烧纸供祭,成为纪念先人的一种祭奠方式。
因为离世的父母合葬在家乡的公墓,远在异乡的我们无法及时赶回去行祭奠之礼,于是请家乡的一位表哥代表我们,在一个我们去年委托的庵庙完成了祭奠仪式。
中元节的祭奠有些讲究,对此仪式,家乡人俗称”接客“。进行祭奠时,需在一张纸上写明祖先名号和出生地,以及送纸钱和供品的后辈亲人们的名字,贴于纸钱供品上一并点火烧尽。这样,祖先方才知晓是自己的哪些晚辈亲人送达了纸钱和祭品。”七月半“烧送的纸钱份量,比平时祭拜时烧送的要多许多,充分表达了生者希望逝者在阴阳相隔的另一方“不要缺钱花”的愿望。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母亲刚去世一年多。去年的中元节,母亲逝去两个多月后,我们再次赶回老家,在清水庵安置了父母的牌位,方便”七月半“的”接客“。因为这类仪式颇为讲究,而我们又不太懂礼数,于是委托庵中的道尼指点,完成了去年“七月半”的祭奠。在清水庵安置父母的牌位,也是为了以后在农历七月进行祭拜时,都可以在此庵进行。
今年的疫情,让生活偏离了一些正轨。春节期间我们是应该回家乡的,因为这是母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俗称”新年“,家人应该去墓前祭拜,但由于疫情管控没能回。清明节时想回,可各地对疫情管理还未放松,倡导网上追思,亦未能回家乡进行现场祭拜。端午节前后,正值母亲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全家终于踏上了返乡祭拜的行程。
在准备祭祀之物时,想着为父母准备一张合照,可只找到他们年轻时的一张合影,晚年的照片全为他们的单照。我们在遗留的照片中精选,希望找到两人比较合拍的照片,组合起来看似自然些。因为父亲去世已十多年,以前的照片比较少,找起来有些费劲;母亲的还好,近照还多点,找出一张还是比较容易的。
经过搜寻,终于为他们找到了两张契合度比较高的照片,拿去相馆进行翻拍、组合,洗出来就成了两人相依相偎的合照。看着父母笑意盈盈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阵温暖,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已化作了一股暖意,仿佛看到了一生幸福相伴的父母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依然开心幸福。这张照片将成为我们以后祭奠父母的纪念照。
根据家乡习俗,重要的祭奠日,需用”三鲜“进行祭拜。端午节期间,母亲去世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我们前往父母的墓地。表哥帮我们准备了“三鲜”,鱼、鸡、肉,酒水、茶水、果品,一应俱全。在父母的墓碑前,我们点香叩首,向他们诉说着深深的思念之情,,,,,,祭奠仪式完毕,下山寻找到一块空地,为父母烧送纸钱、祭品,祈祷他们在天国安好,福佑家人亲人!
先人已逝,记忆长存在往后的岁月里,父母的生日、除夕、清明、“七月半”等特殊的日子,我们都将用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此时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了父母健在时的容颜,特别记起了母亲过最后一个生日时的开心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