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从王子到圣人释迦牟尼
第4章从王子到圣人释迦牟尼
第4章从王子到圣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意为“成就一切者”。
释迦牟尼这一名字是在他成佛以后,世人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降世花园凭才娶妃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共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
时代的人。
据我国佛经记载,在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个富庶的小国,这就是迦毗
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年轻的净饭王是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之人,后与
毗邻的拘利族天譬城主善觉大王的女儿摩耶结为夫妻。
王后40岁那年,才有了怀孕征兆。怀胎10月后的一天,王后生下一个男
孩。只见他相貌端丽、神态安祥,并无一般婴孩的哭闹表现。这就是后来成为佛祖释迦牟尼
的乔达摩?悉达多。他的诞生地兰毗尼园后来成为佛教徒世代朝拜的圣地。
在皇宫优越的物质条件下,释迦牟尼一天天成长起来。
释迦牟尼天姿聪慧、悟性极佳,长到少年时代,便养成了爱思考、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其父
净饭王期望他长大以后成为“转轮圣王”,有意加以培养。他命儿子同释迦族姓儿童约万人
一起到教书法师跋陀罗尼(意为“普友”)的学堂学习。释迦牟尼很快就脱颖而出。对太子的
博学多才,法师常常惊叹不已。除此之外,太子还学习哲学、韵文、占学、数学、历法、祭
法、祈祷学、妖怪学、技艺、蛇学等多种知识与技能。
当释迦牟尼长到17岁时,释迦族姓的长辈们都来拜见国王,请求国王为太子选择贤妃!净饭
王纳言下召,召集释迦种姓年轻美貌的女子五百人,让太子挑选。释迦牟尼后来钟情于一位
名叫俱夷的女子,她父亲是一名持杖者。持杖者说:我姓之宗法,须通晓技艺之人,才可
把女儿嫁给他。使臣回禀国王,国王颇为不快。释迦牟尼所到后倒是极力赞同,应允七天后
举行技艺。比赛那天,五百多名释迦族青年男子聚集到王宫竞技场上,约定比赛数学、文字
、音律、剑术、角力、射箭、骑马、游泳、跑步等项目。释迦牟尼在全部项目中都占优势,
最终获胜。持杖者心悦诚服地把女儿嫁给了他。
出游遇惑立志出家
在当时社会里,婆罗门教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教义规定青年人要经历四种生活,即梵行期
、家住期、林栖期、游行期。释迦牟尼就是顺从这个社会习惯,进行了四方出游。
释迦牟尼成婚后,并未改其沉思的习惯,他对见到的任何一种现象都能作长时间的思考。
一日,释迦牟尼及随从数十人乘车马从东门出游。在郊外野径旁,一个老人拄杖而过。驾车
者告之:此人为老所迫,“老”非国法,众人至壮被老残。太子想像着父母妻氏乃至自己,
不论此时多么年轻富有,终将老去,实在让人痛苦!于是游兴顿无,命起驾回宫。
几日后,释迦牟尼又从南门出宫郊游,行至不远,见一病人,驾车者告之:此人已被病缠身
,病危常在将近死。太子心想,患病之人周身无力,即使头脑聪锐手足健全也不能料理自己
的生活,多么令人痛苦!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呢?”回宫后,他整日为寻思这个问题
愁眉不展,国王见了甚是担忧。
过了几日,释迦牟尼又启请出游西门。出城不久,遇见四人抬着一具棺材迎面走来,死者家
属跟在后面,捶胸顿足呼号哭泣。驾车者告之:瞻州次是已死人。释迦牟尼想,怎样才能使
人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怎样才能使疾病远离,生命长存呢?回宫以后,闷坐苦思,忧形于
色。
过了十几日,释迦牟尼始终未找到答案,于是启奏净饭王,要出游北门。刚出北门,遇见一
比丘(和尚),驾车者告之:此人名丘僧。此时丘僧走近说:解脱之道,不在王宫在山林。释
迦牟尼大受震动,心想:这就是我苦苦追寻的事业啊!于是下定决心舍弃王位,离家寻找解
脱之道。这时释迦牟尼已经29岁,妻子俱夷即将分娩。
北门出游回来第二天,释迦牟尼前去拜见净饭王,说道:恩爱聚会,必有离别。愿父王许我
出家,为众生寻求一条解除痛苦的途径。净饭王听后非常难过,他想尽一切办法挽留太子。
但释迦牟尼一心谋划着
如何逃出城去。
第七天晚上,释迦牟尼趁众人困乏歇息的机会,偷偷溜出寝宫,来到马厩,叫醒车夫,让他
驾车送他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