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章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
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余无所讳。」
萧中郎,孙承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
长史曰:「向客(wei3wei3),为来逼人。」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早已倾泻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
会稽孔沈、魏(岂页)、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岂页)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风林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庾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
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更听,王又曰「自是钵(钅于)后王、何人也。」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魏隐兄弟少有学义,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人。」
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
初,法汰北来,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谢公云:「刘尹语审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