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选锋法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夏侯龙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二章选锋法

李孟羲的提的建议,刘备虚心接受了。

想到军略的确非自己所长,刘备当下便和关羽商量,“云长,你即教孟羲兵书,不妨捎带上我,如何?”

刘备诚恳请教,关羽却有些不自在。

汉时的社会风气,不允许一个高位者去虚心向学习。

君王不会向臣子请教学问,哪怕臣子再学问非凡;同样,一家之中,父兄难以低头向子侄求教。

刘备是关羽结义兄长,同时,汉代学风,老师和学生是高下两个辈分,师者如亲长。

如果刘备认关羽当老师,这辈分,就尴尬了。

关羽忍不住搓着双手,一脸的迟疑,“大哥,你我可共研兵书,教育二字,实不敢当。”

关羽推辞说不教刘备,但是大家可以共同商讨。

关羽退了一步,兵书可教,也不至让彼此之间关系尴尬。

说着,关羽抬头,去看天上的月亮。

然后关羽看了李孟羲一眼,问,“孟羲,你看看,此事是几时几刻?”

李孟羲把手往怀里一摸,犹豫了一下,李孟羲抬头望天,月亮很圆。

“……时盘没带,我测不了时辰。”李孟羲无奈的把手一摊。

“哈哈哈哈……”

刘备和关羽大笑。

你看你,不穿鞋,都不会走路了。

刘备笑着说,能识天时,观地势,测凶吉,察风云,是为将者的基本素质,怎能没了时盘,就不知时辰了?

关羽也和李孟羲说,就算天阴无月,为该能凭感觉估摸出大致时间。

特别是后半夜,可观启明星来判断时辰。

启明星是个啥玩意儿,又是知识误区了,李孟羲忙求教关羽。

关羽说此时看不到启明星,启明星出,天就快亮了,得到后半夜才能看到。

关羽问李孟羲要不要等着,等后半夜启明星出来了,认认是哪个星。

李孟羲忙拒绝。

多少天了,一到晚上就被关羽拉过来谈兵法,一谈就是大半夜。

关羽精力异于常人,三天不睡觉也行,李孟羲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休息不足,将来长不高了怎么办。

“对了关将军,奔袭战法练的怎么样了?”李孟羲突然想到了,于是就随口问了一句。

关羽随手朝篝火里又添了根木柴,“才练了三五天,能怎么样。”关羽摇头。

“第一天,我让乡勇自跑,二十里,四百乡勇,准时能到的只有一百二十余人。”

“第二天,又让乡勇自跑,依然是二十里,准时能到者,一百五十余人。”

“第三天照旧,二十里,准时能到者一百五十人左右。”

“至第四天,我让乡勇列队并进,并严令阵型不得乱,且要准时到二十里处,结果,队形不仅乱了,且准时能到者,仅有八十余人。”

李孟羲听关羽这么说,眉头不由紧皱。

关羽已经带四百乡勇训练了四天,四天之中,关羽前三天让乡勇们自己跑,李孟羲大致能猜到关羽的目的。

连跑三天,二十里地能达标的人数稳定了,稳定在一百五十人左右,这说明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体能出类拔碎。

然后得出结果后,第四天,关羽让士兵结阵并进,效果一言难尽。

“二十来里,普通士卒的体能应该能撑得住,跑不到规定时间之内……是为什么?”

“训练奔袭之卒,我有两策,一用选锋法。

二者,还是从军阵处着手改进。”

“嗯。”关羽隔着篝火看着李孟羲,点头到,“我也正欲用选锋法。”

关羽李孟羲他们两人谈兵法,三两句话,彼此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一旁的刘备云里雾里,听的心急,“云长,何为选锋法?”

关羽沉吟道,“选锋一词,出自《孙子》,【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败。】

又曰,【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

选锋,指选拔精兵之法。”

“选锋一词,《司马法》简述为,【选良次兵,益人之强】

《吴子》一书,述为【简募良才,以备不虞】。”

关羽引用兵法的著述,给刘备解释了何为选锋,选锋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历代兵法家又是怎么对选锋一词做解释的。

李孟羲听关羽引经据典的,佩服极了。

刘备听明白了何为选锋,可心里更疑惑了,又如何去选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