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世(下)
元重十六年,经过一番龙争虎斗,又一批天骄名列龙虎榜之上。
三十岁以下,风云榜上的天骄名次更迭,正值弱冠之年便在风云榜上与人并列第二的黄药师可谓是相当显眼了。
这所谓的并列,便是二人未曾决出胜负,以平手收场,除了第一届武林大会中未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外,后面几届倒是都有个别场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未入先天,且不是生死之战,从第二届武林大会开始,比斗便规定了时间,一天为限,一整天都不分胜负的,那便可以算作平局了。
当然,若是被挑战者和挑战者一同昏迷或者一道重伤,也是平局,但是那样他们就有被人挑战而落败的危险,因此不到紧急关头,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新出的风云榜上,最出风头的不是欧阳锋――毕竟在段智兴年过而立之后,风云榜榜首归属已经没有多少意外了――而是弱冠之年的黄药师。
与黄药师并列第二的是丐帮出身的洪七,此人还有三年便过而立,修炼日久,虽是丐帮出身,因是帮主候选,倒也不缺资源。
洪七怎么着也是江湖儿女,黄药师就是彻底的富贵公子出身了。
虽然据说他本人当年曾被全真某位道宫监院看重,若不是不愿入道出家,早就成为全真嫡传弟子了,但这也解释不了为什么他的武功能有这么高。
全真的功法稳妥得不行,中正平和,讲究的是厚积薄发,黄药师现在的这份功力,他得从多小的时候开始练起啊?!
而且黄药师的武功路数自成一脉,早有人调查过,他家乃是江南富豪,从未涉及江湖,他这天资又该有多高?
黄药师虽然颇为自得自己星相医卜皆有涉猎,武功路数技压群雄,但是他也知道,闭门造车实不可取,全真道在他的武道之路上多有帮助,参加武林大会,入罗天院对他来说乃是最可取的一条出路了。
若真的想自成一派,现在还不是时候。
罗天院不愧是全真教自诩网罗天下天骄高手之地,黄药师在这里如鱼得水,就是有一点不好,相性不和的家伙太多。
欧阳锋个性阴沉,黄药师威胁到了他的第一地位,日常相处基本上处于王不见王状态,一旦见面气氛就很凝固。
洪七则是另一种角度的烦人了。
自从太上道国立国之后,丐帮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这倒不是全真道在以江湖门派的身份刻意打压丐帮,而是丐帮的立身之基遭到了动摇。
丐帮的成员自然都是乞丐,无论他们是否习武,加入丐帮的人大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身世凄苦。
孤儿、家业尽失之人,最容易沦落成乞丐,所以一个皇朝是否处于盛世,看乞丐数量就能得出答案。
太上道国以无为自治之道之国,无为乃是太上道国的最终追求,但是在无为之前,先要自治。
从自治的状态达到无为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而自治之时,官府自然也要施展手段,所以太上道国虽是道士的国家,但并没有像那些遁隐的儒生猜测的那样将国家弄得一团糟,反而有重演汉初以黄老之术治国时期的文景之治的趋势。
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孤儿、无人奉养的老人也都被统一收容到了各地的慈幼院之中,乞丐自然就少了。
当然,也有好吃懒做之人,或者丐帮子弟主动加入丐帮的,但是数量不多,前者又容易败坏丐帮的名声,因此从前全真道之下以人数称雄的第一大帮丐帮,有了没落的趋势。
洪七是个孤儿,他是天下初定那几年从小乞儿糊里糊涂地变作的丐帮成员,也是见证了丐帮从辉煌到没落的人。
这人的心态倒是很不错,虽然是丐帮的帮主候选人,但也没有怨恨太上道国,将丐帮没落的由头都归结于全真道。
要不是丐帮的这一代实在找不出能和他比肩的人,指不定他就被丐帮的那些长老给逐出门派了。
然而黄药师觉得,洪七这个人心态太好了,也是个问题。
和谁都能聊上两句,一点都不熟就嬉皮笑脸拿自己做好的食物!
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黄药师觉得,洪七这个人,如果有一天死了,那就是武功终于抵挡不住寻仇的人,被人给打死的!
黄药师评判了一下罗天院中网罗的风云榜高手里,唯二能看得上眼的人,并且分别给那俩都安上了毒瘤的评语,殊不知,在其他人眼里,他自己也是个奇葩。
*
罗天院主要网罗的是风云榜上的高手,从前是不收老江湖们所在的乾坤榜上的人的,后来新生代慢慢变多,进入罗天院之后由风云榜晋升乾坤榜的天骄,他们也另外给人开辟了住处。
因为同属罗天院,老人们评判起新人都会拿他们的前辈或者同辈来做对比。
皇室出身、武林世家的归德公段智兴,从做人这个方面来讲,真的完美碾压了许多天骄,尤其是在他后面一届入选风云榜前五的几位。
全真道的弟子自己内部有大比,虽然为了让天下人看看全真道的底蕴,总会有分支或者一些想赚名声的嫡传出来参加武林大会,但是那些人在风云榜上默认只待一届就不继续参加了。
道门弟子,由于考核有许多品性方面的硬性要求,因此为人处事大多都挺不错的,就算是以扬名为目的而特意参加武林大会的人,也不会特立独行地嘲讽、招惹他人。
相比之下,嗯,欧阳锋和黄药师两人真的是毒瘤啊!
欧阳锋毒,黄药师邪,脾气不好也就算了,武功还高,让人想把他们打死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人在罗天院里作威作福。
作为一个道门弟子,白玄应在罗天院里的人缘很不错。
白玄应出身的这一脉,唤作紫阳派,又称道门南宗,太虚年间就并入全真道之中了。
若说全真道当年乃是北地道门翘楚,南方道门魁首便是紫阳派,宋神宗时,便有紫阳真人张伯端作《悟真篇》,直至紫清先生白玉蟾将此门派发扬至鼎盛。
太上道国南下时,白玉蟾正值盛年,传闻太虚帝见之,甚是看重,多加赞赏,言其与重阳真人不分伯仲,因此紫阳派与全真道合流之后,地位不低。
但是太上道国的道门龙头,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真道,南宗说是合流,但毕竟与全真嫡脉有别。
因此南宗的人并不过分活跃,若是想要得到全真道的大量扶持,像白玄应这样通过武林大会入罗天院,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
闻名罗天院的这些天骄,白玄应都能评判一二。
归德公段智兴人缘不错,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很好。
因为大理原来崇佛,段氏的许多代先帝都在退位之后出家为僧,段智兴某些方面也是崇佛的,对某些道家的理念就不太容易吃透,在罗天院里喜欢和人交流切磋,出手补偿又足够大方,也难怪别人都看他顺眼。
欧阳锋阴沉内敛,不喜欢和人交流,稍微有些极端,但是天骄总是有脾气的,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