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秘闻 -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 - 长恨歌行 - 游戏竞技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三章 秘闻

大汉立朝已久,朝廷对于各地地方的掌控力不弱。

只不过汉帝刘宏大肆卖官鬻爵,官员调动频繁,像曹操、袁绍这种人,还有被尊贵的皇帝陛下记住的可能,至于唐无易伪装的贾奕,就算从皇帝手上买了官,也只是个被人视作过眼云烟的小角色。

因此,当汉帝驾崩、京城动荡的时候,唐无易的进京,除了曹操和他的心腹,没有人知晓,也没有人在意。

唐无易反正也只是在东郡挂个名,一副要追随曹操到底的姿态,他进京之后,曹操也不是太惊讶。

反倒是因为这个世界到底是个高武玄幻的世界,而认为唐无易可能觉醒了什么特殊能力。

曹操本人并不算一个多好的追随对象,唐无易一副执意要为他鞍前马后的姿态,只能让他认为,此人可能是有什么特殊能力,知晓跟在自己身边之后,对他有所裨益。

唐无易:喵喵喵?

这个世界虽然是高武三国,但是按照他穿越来后的了解,没有各类三国游戏、小说里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定啊!

曹操在洛阳任校尉之职,因为是灵帝刘宏为了分割大将军何进手中的兵权所设的,因此,在名义上,他手下是能够掌兵的。

但是,问题是,灵帝已经离世了,即将继位的新帝是何后嫡出的皇子,史侯刘辩,大将军何进作为外戚,怎么可能还容忍他人肆意分权。

曹操背后无人拉拢或者支持的话,只能等着大将军将他手里的权力再夺走。

按理说,宦官世家出身的曹操,在这个时期,是宦官集团天然的拉拢对象。

但是,问题在于,曹操当初为了得到主流士人的承认,用力过猛,得罪了好大一批宦官,在他爹曹嵩不帮忙擦屁股的情况下,宦官们根本就不想搭理他。

曹操想要摆脱出身的原罪,融入士人集团之中,那么从此遭到宦官集团的敌视,也是应有之意。

*

光熹元年的七月,暑热渐渐散去,大将军何进大权独揽,俨然要开启大汉外戚政治的新一轮篇章。

大将军修为早已臻至武皇巅峰,离武帝只有一步之遥,在先帝驾崩、新帝尚未完全接受传承的现在,京都雒阳之中,大将军便是修为最高之人。

可以说,除非宫中皇廷留存的隐藏力量出动,还有可能与大将军抗衡――除非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否则的话,外戚专权,都不会惊动大汉底蕴的,皇帝能动用的也只有宫中的内侍,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想要将幼子刘协立为储君的灵帝,没能如愿的原因,毕竟长子刘辩有大将军这个实力高强的外戚当后盾――否则的话,如今的大将军,在都城之中,就是一手遮天。

曹操如今统属于大将军的手下,有发小袁绍在何进身边为他保举,再加上曹操本人也会来事儿,大将军对他还算看重。

当然,委以重任就算了,曹操的官位是灵帝为了分割何进权柄所设的,他没换个位置之前,大将军不可能完全对他放下心。

但这也已经不错了。

如果不是熟知历史走向,谁也不知道,雒阳的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在短时间内,这个地方,就将汇集天下风暴。

唐无易的定位是谋士,因此一般是在曹操有问题咨询的时候发表一下意见,剩余时间,不是在看书就是在修炼。

大将军何进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本人也因为屠户出身而颇受士人鄙视。

但是就和历史上真正的张飞是个文化人一样,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实际上也相貌不错,颇有文化。

他受封大将军是“以外戚故”,以他从前受封的“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等职来看,受封路线并不是纯粹的文官或者武将路线。

当然,他做错了决断,就要有被人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准备。

这日,唐无易日常修炼完毕,便有早已在外等候的侍从来报,校尉让他去一趟。

到了地方,曹操并没有多说话,只是简明扼要地吩咐他:“嗣修,收拾一下,准备离开雒阳。”

要不是唐无易的表情控制得好,怕是上面要写满疑惑了。

在董卓进京,闹得天怒人怨之前,曹操没有刺董,那他也没有什么必须离京的理由。

更不用说,如今大将军何进对曹操还算看重,就算是按照历史进程,离大将军倒台都还有一段时间,他怎么就着急忙慌地要收拾东西走了呢?

索性曹操吩咐完了之后,让他记得收拾完东西准时来参加晚宴,唐无易晓得,他那时候必定是要解释的――还有以夏侯氏兄弟为代表的几个亲族在,曹操让他们紧急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那总得给出个理由来――现在嘛,既然是要马上离京,动作就不能惊动别人,收拾东西也不能使唤下人来帮忙,还真需要一些时间。

到了晚间,曹操手下的几个心腹都在席上坐定,身前的桌案上摆放好食物后,下人们便都撤走了。

高武世界,只要存心防范,便不用担心有人窃听――会被用于窃取消息的侍从、下人,修为是不可能太高的,这些人都只能算是弃子――曹操并不着急说正事,酒足饭饱之后,才开口道:“大将军欲要诛尽宫中宦官的事,诸位应当有所耳闻了吧?”

唐无易、夏侯等人皆点头称是。

如果只是因为这件事的话,并不能解释曹操为何火急火燎地想要离京。

“实际上,大将军不仅仅要诛尽宦官,还要借机……窃取传承!”

和表情凝重的曹操等人相比,淡定的唐无易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

事实上,就算是他扮演的贾奕贾嗣修,也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好在曹操不仅仅说了一个理由,还有充分的解释说明。

“先帝晏驾,天子年少,无以重国威。天子修为不足,当初……先帝属意渤海王,驾崩之前,也留下后手,令蹇硕等人伺机拥立渤海王为帝。正因如此,天子虽已继位,却未能马上获得历代天子所传承的力量。天子修为不足,大将军欺凌幼主,朝政将乱啊!”

“这……世祖皇帝所留,惟世祖子孙可得,大将军并非宗室,区区外戚,何以窃取传承?”唐无易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曹操摇了摇头:“嗣修所言极是,然,大将军早已有所准备!”

自世祖光武皇帝再造大汉之后,东汉的历代皇帝,在继位之后,都会在短时间内接受传承,轻易成为凌驾于世人之上的武道高手。

这样的传承,要继承,也不是三言两语,轻飘飘就能解决的。

西汉的都城本是长安,到了光武皇帝的时候,才改成洛阳,又因大汉为火德,洛阳之洛又被改为同音的“雒”。

这雒阳为都,是世祖光武皇帝那时候的事,因此,都城难免也被动过手脚。

简单的来说,雒阳和皇宫本身就是两件强大的灵器,传国玉玺被设定为了开启中枢,而能够开启传承的,毫无疑问,就只有刘氏血脉。

当然了,鉴于世祖光武帝对于西汉皇族来说属于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旁支,那么他们可以更确切地说,能开启传承的,只有光武帝的后裔,也就是东汉皇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