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约翰和卡尔
第6章约翰和卡尔 1840年,弗兰茨十岁。随着维也纳城内的21声礼炮响起。
两只队伍齐头驶进维也纳城内,城内的平民、贵族、商人、手工业者都自发的走向街头迎接访客,高处也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各色的花瓣如雨般落下,仿佛是在迎接凯旋的英雄一般。
整个城市的钟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马车缓缓的驶过青石路面,古老的城市似乎也恢复了生机。
帝国政府调动了四个团的兵力维护秩序,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奥地利的军人。街道两旁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在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缓缓驶过的马车,脸上挂着自信且骄傲的笑容。
欢迎的人群,不时发出激动的欢呼声、口哨声。
弗兰茨透过窗子,注视着缓缓行进的队伍。皱了皱眉,心道“这排场也太大了些,这不是显示国力,这明摆着是浪费钱!有这些钱不如做些投资,或是改善下民生也好啊。”
没有顾及到正为了浪费而痛心疾首的弗兰茨,米娅和莎拉正趴另一扇窗户的窗口,没心没肺的分食着糕点。
弗兰茨看着没心没肺的二人有些无奈,也拿了一块吃了起来。嗯,真香!
奥地利帝国,沿袭了一大堆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旧制度。过分讲究排场,正是其中之一。即使债台高筑,也要铺张炫耀,这是后世人很难理解的一种情结。
曾几何时,这种无意义的浪费被认为是显示国力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弊端。只是目前当政的斐迪南一世没有能力主持大局,摄政委员会的成员,为了利益相互掣肘。让一切改革都成了空谈。
代表自由派的科罗拉特伯爵和代表保守派的首相梅特捏针锋相对,互不让步。两位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公,像两尊雕像一般一言不发。
皇权的衰落让两位大臣,只能依靠自己身后的党羽。
于是乎他们都落入了,当年“和大人”的困境中。改革这种事情,谁去做呢?自然是下面的官员去做。否则就算累死两位大臣,也是完不成的任务。
而改革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谁呢?是下层平民吗?
自然不是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平民们过上好日子,让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更加稳定。
是高层吗?
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足够强可以抵御风险。无论怎么改革,就算丢了官职,依然有大量的产业,可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只要不发生暴力革命,他们都能继续作威作福下去。
作为中下层官吏的小贵族们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足够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定身家的群体,不愿意见到社会的剧烈变革。因为革命对于他们来说既无法实现阶级的跃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财产不会贬值以及社会地位的稳定。
迎接两位大公回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排场。说这种大型项目里没有贪污腐败,鬼都不信。这么大操大办,不知道有多少油水可捞呢。谁反对不是断大家的财路吗?
如果真有人那么做了,他明天就会被赶下台并且驱逐出摄政委员会,然后被另一个人代替。
科罗拉特伯爵和梅特捏首相都心知肚明,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是一种无意义的浪费,可是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如同先皇死后那些盛大的纪念活动一般,是一场贪婪的盛宴。表面上的受害者只有皇帝和平民,实际上受损的是整个国家。
霍夫堡宫门前,一个高大瘦削的老者身穿帝国军服,走下马车。看着一片落在他手心的花瓣,迟疑了一会一把将它碾碎“维也纳,我又回来了。”
在他身后的男人,和他面目有几分相似,但要矮一些,还挺着一个大大的啤酒肚。完全不在意那些落在他秃头上的花瓣。贪婪的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仿佛陶醉其中。也不知是不是马车里面的空气不太好。
弗兰茨一大早就被要求坐在教室里等待新老师的到来。
空旷的回廊里响起军靴的声音虽然只有一个声音但是步伐沉稳有力给人以一种奇怪的压迫感。
高大瘦削的老者推门而入,两名卫兵向他敬礼,眼神炙热充满敬意。毫无疑问那种情感发自肺腑,而不仅仅是礼仪,口中高呼“卡尔大公驾到!”。
高大老者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两名士兵的表情肃穆就好像得了勋章一般,踏着正步离开教室守在门外。
这两个皇家卫士显然平时不怎么走正步。一激动还有些顺拐,看起来颇为滑稽。
这个被这些见惯了达官显贵的宫廷卫士们,称为卡尔大公的男人。全名叫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奥地利帝国皇子,元帅,军事理论家,切申大公爵,史称卡尔大公。
近代军事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第三子。出生在父亲任大公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年轻时就过继给了姨父切申公爵阿尔贝特卡西米尔。
1790年进入军队,在战事频繁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25岁便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元帅作为奥地利的军事统帅而活跃于欧洲战场,并成为使拿破仑一世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将。
如果不是队友实在太菜,说不定拿破仑早就死在了他的手中。
在同时代英杰的评价中威灵顿认为在反法同盟诸将之中只有卡尔大公水平最高,而拿破仑也认为在他的对手里面卡尔大公是最强的。
他被认为是奥地利乃至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维也纳英雄广场上的两大英雄雕像之一。而另一位则是终结了奥斯曼人东进步伐的欧根亲王。
卡尔大公将军帽放在讲桌上一眼望向弗兰茨,眼神锐利,锋芒毕现就像一只狮子。
“你就是小弗兰茨了,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老实说我对教导小孩子真没什么兴趣,不过既然那个软蛋家伙求我我也不好拒绝。让我来看看你是什么货色”
张口就说先皇是软蛋,也难怪贵为皇弟战功赫赫还会被罢官去职了。
卡尔大公一上来就开始兜售他的那些军事理论:军事科学由战略战术两部分组成。战略是最高统帅的科学,任务是拟定战争计划,确定军事行动。(省略n个字)
到了具体战术方面就是步炮协同作战。他和拿破仑一样,是一位步炮协同作战的高手。
总之表面上是个十分谨慎的指挥官。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他极力反对和法国开战,之后在法国人疾风暴雨般的攻势下却反对投降也是值得玩味的。
但是这位伟大的将军讲的内容,对于教室里的7个孩子来说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教室里的7个孩子弗兰茨·约瑟夫和理查德·梅特涅、爱德华·塔菲、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的二弟)和他的伴读温格里斯、路德维希(弗兰茨的三弟)和他的伴读阿卡多。
当卡尔大公在讲完自己的理论,之后便扬长而去。那自信表情和雷厉风行的做派,真的会让人误会他打了一场大胜仗。可他根本不在意别人是否能听懂或是听了。只留下7个满头黑线的孩子。
在确认卡尔大公走远后,理查德探出头笑道“有谁知道他讲的是什么。”
“鬼知道呢”马克西米连随口答道。随即爆发出两声轰笑只是很快就停止了。
因为弗兰茨没有笑而军人世家出身的温格里斯和阿卡多二人正看着他,人比鬼还精的理查德立刻闭上了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