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都是大忽悠
舞台灯光大亮,此时台上只剩陈珺一人。
孙先廷在表演完就下了舞台去了休息室。
——用他的话说就是能在这个舞台为将来的专辑预热,已经赚大了,没必要再去抢陈珺的风头。
老实说,这期的孙先廷绝对抢镜!
惊艳绝伦的唱腔和念白,悲壮感人的现场表演,无疑会抢光其他所有人的风头。最重要的是,一旦让人知道他是男人,那巨大的反差,想不轰动都难。
到了休息室,许戍也没问他临场改动台词的事情。几人一起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陈珺在预决赛之前的最后半场秀。
主持人飞快地灌了众人一波广告之后,迫不及待地向陈珺说道:“好了,广告终于念完了,我心急火燎地想知道,你那位副手小姐姐去哪儿了?怎么没留在舞台上?”
这家伙也是蔫坏,明明早就知道孙先廷的身份,却故意说成“副手小姐姐”,显然不怀好意。
陈珺无奈答道:“他说还没做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的准备,就先下台了,给观众们留个悬念。不过我要替他打个广告,他接下来要出的个人专辑中,将会有刚刚表演的这首《赤伶》。”
掌声四起。
“还有,我先向五位评委老师道歉,”陈珺补充刚才没说完的内容,“接下来请老师们不要提问关于我这期《唱作人》副手的问题,因为没得到他的许可,我不能自作主张公开他的任何消息。”
“这绝对是位大咖。”评委席上的郑攸叙判断。
主持人见机说道:“既然攸叙开口,那这次就从你开始点评吧。”
“好吧,”郑攸叙向左右其他几位点评老师示意了一下才开口,“其实我不太敢评价这首歌。这又是一首那个年代的歌曲。内容包涵很多,很厚重。从一位优伶的角度,描绘了一段沧桑、悲怆的历史。
“歌的前半部分说的是人世沧桑、世道炎凉。
“第二句,‘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说的是‘无关我’,但实际上,没有看遍、尝遍悲欢离合,怎么能做到‘无关我’的平淡和冷漠?
“所以紧接着就有一句‘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他的那些强烈的心理情绪,全都放在舞台上发泄出来,也只能在舞台上发泄出来,下了舞台,他必须‘无关我’。为什么?因为‘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意思是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说穿了,有什么意义?反正我生和死都一样。这是一种‘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生存状态。
“后半部分,就开始讲国仇家恨了。从人生疾苦,上升到家国情怀。
“前面的,人生如此之苦,为什么?因为这里的四个字,‘乱世浮萍’。世道乱了,人就和浮萍一样没有根,随处飘荡。而造成这样的乱世的,是‘烽火燃山河’,整个国家都打起来了。这里有两个字,‘忍看’,带着对家国的强烈的热爱、怜爱,不忍看她‘烽火燃山河’。
“有着这样家国情怀的,是谁?是每一个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人,这里是从当时社会地位最低的优伶的口中说出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是名气、地位,‘哪怕无人知我’,为的是千千万万像他这样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人们切身的生存环境。
“整首歌的主线,就是这样的一段历史,而在高潮部分,那段戏腔,是优伶的心理,也是作词人借优伶的口评论这段历史。
“台上看着‘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旧颜色’去哪了?走了,不能再回来了,死了。而作为‘台上人’,只能‘无关我’,唱着‘心碎别离歌’。情字难写,这是什么情?是人世之情,是家国之情,所以,要‘以血来和’,血淋淋,冷冰冰。但实际上,‘台上人’和‘台下人’又有什么分别?戏里戏外,‘谁是客?’大家都一样,只是视角不同罢了。
“至于最后陈珺唱的仿佛自嘲、诉说的一段,从‘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最后,在歌曲的表现形式上,是一种解说,但是,单纯从歌词意义和意境上来讲,如果是我,我可能不会写出这段来,或者简单的一笔带过,把它处理成像‘无字碑’那样,任后人评说。那样虽然会显得无情,却会更深刻,让人反思、警醒。”
“呼!”一口气说了一大段,郑攸叙终于松了一口气,伸手示意,自己讲完了。
掌声雷动。
坐郑攸叙旁边的秦洁之前一直盯着他,听他说,现在也像缓过一口气一样,打趣道:“攸叙,悠着点,你把所有内容都说完了,都分析透彻了,我们怎么办?啊?”
笑声四起,这也缓解了之前郑攸叙带来的压抑感。
“好吧,我是看你们压抑,故意逗你们的,缓解一下气氛。”秦洁再次开口,“其实我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哪怕他说的再多,除非超时,被节目组制止,否则我们胡编都能给你编出来一段来。”
又惹来一阵笑声。
秦洁开始正经点评:“歌词部分,被攸叙像做阅读理解一样确实给说完了,没得说也不可能比他说的好了,那我就说说曲子。
“很典型的流行加戏腔,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在戏里,一个在戏外,一个在表演,一个在旁白,共同把这台戏唱完, 唱好。
“这里有一个地方,是最惊艳的,就是最后那处念白。
“其实念白有三处,第一处在开头,表明这是在唱戏,引出整首歌。第二处是在中间,前后两段故事的交汇点上,念白的内容和开头一样,只是歌曲里的戏台上的内容,和这首歌本身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觉得无关紧要。
“但是,最后一句念白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是优伶中枪倒地、身陷火海,仍念出一句‘泱泱华夏,岂容豺狼觊觎!’我当时浑身都是麻的。只这一句,振聋发聩,这是那个时代的国人发出的最强音。所以,这一句念白,在整首歌中,就是点睛。非常棒!”
掌声四起。
掌声结束之后,分别是汪海洋、何焜和陆桓三人的点评。他们分别从编曲、唱功和舞台效果对这首歌大加赞赏。陆桓还特意问了一句歌名的“赤伶”的意义。
陈珺也是专业忽悠,自然对答如流——
赤,是红色,和故事主角的行头颜色一样,也和他的心一样,在那个“白骨青灰皆我”的年代,仍然能怀有赤诚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所以用了“赤”这个字,这也是把他的行头设计成赤红色的原因。
伶,自然是优伶,伶人,是故事的主角,同时也借喻地位卑微的劳苦大众,这也是暗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
完美的……忽悠!
打分不用说,一首《赤伶》让陈珺毫无争议地晋级。
——此后有一个多月时间都不用再烦恼《最燃唱作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