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混编队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编制,是最重要的。
有了编制,才有番号,才有建制,才有粮饷。
而编制散了,就是说,虽然人没死光,但是这支部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也就代表着,这支军队等同于,全军覆没。
滨田健次口中的混编三队,遇到的,便是这种毁灭性的打击,直接将它们的编制,给打没了。
事情,还要从三天前的行动,开始说起。
虽然阪原大队占领了嘉县后,没有搞过什么惨绝人寰的武力行为。
但是,为了应付差事,也为了赚些军功,大大小小的行动,还是有一些的。
例如,清乡扫荡什么的,偶尔还是要搞一下的,做做样子也是好的。
不然本部那边怪罪下来,阪原雄二虽然不会有什么大麻烦,但是他自己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阪原大队,因为兵力有限,又是在大上海这座要地的身边,因此,并不需要搞什么大规模军事活动。
也就侦察扫荡,搜刮军粮,顺便打击一下,周边村子里的反日势力,敲山震虎而已。
不管战果如何,事后,起草一份,反日势力损失惨重,皇军大获全胜的电报,发到大上海。
赚些军功,甚至是嘉奖,也是不错的。
虽然过程中,总是会遇到阻击,也会因为走漏消息,导致扫荡收获不佳。
不过,队伍里有本地的伪军来配合,熟门熟路的,再不济,也还是会有些收获的。
再加上汇报的时候,稍微夸大一些,也就够了。
不管古代现代,不管何种文化文明,语言的功夫,都是很重要的。
因此,这阪原大队历来的扫荡组织工作,进展都算是十分顺利的,至少在文件记录中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所以,阪原大队这一次针对于东塘村的扫荡,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甚至,就连出发的时间,都是临时通知给作战部队的。
目的,就是将本地农作物最富足的东塘村,今年丰收的粮草全都抢来,避免其流入抗日武装手里。
。。。。。。
一九三八年九月六日,乌云遮月。
天色至暗之时,东塘村前的大路上,缓缓的开来了一队人马。
过百人的大部队,以及十数辆大小汽车,说明着这支部队的势在必得。
同时,东塘村后的大路边,也有一个十五人小分队埋伏着。
荷枪实弹的守住了东塘村后的小路,避免有村民带着物资逃窜,也避免拿着土铳的猎户反击。
这支混编部队里面,有戴着狗门帘钢盔的日本兵,也有穿着土黄制服的伪军,活脱脱的一支杂牌部队。
不过,这样一支杂牌部队,便是阪原大队麾下的混编第三队,共有四十个日本兵和76个伪军组成的满编混编中队。
侵华战争战线过长,日军人力方面总是不足。
不过,因为阪原雄二的背景关系,他的部队只缺人手,从来都不缺装备。
因此,这支混编队的武器配备,算是比较精良的了。
单兵迫击炮,单兵掷弹筒,重机枪,轻机枪,步枪,手枪,手榴弹,装甲卡车,摩步兵车,一应俱全。
按理说,这样一支过百人的满编中队,扫荡一个农家村子,那战果简直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正常的话,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就能将全部丰收粮草抢走,甚至不用开枪。
可是,意外就这样发生了。
进了村子以后,从村头到村尾,从山脚到河边,甚至于,土地庙和关公祠都翻遍了。
别说是粮草了,就连个村民,甚至是鸡鸭黄狗都没有。
不用说,这又是走漏消息了。
全村人,要么是躲进了周边的深山老林藏了起来,要么是迁移到了附近其他村子避祸。
总之,混编三队这次,又是扑空了。
领队的日军队长,懊恼的吩咐传令兵,去通知后村的部队过来汇合,商议撤退事宜,或者去附近村子扫荡一下充作战果。
可是,过了半天,后村的部队并没有回来,就连派去送信的传令兵,也没有回来。
事有蹊跷。
这位队长也算是个老指挥员了,参加过大大小小多次战斗。
他立刻又组织了两个十五人的小分队,一共三十人,分两路包抄,去侦察后村,看看留守部队出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位队长焦急等待消息的时候,一声爆炸的轰鸣,与冲破乌云的月光,一同降临大地。
敌袭!
随后,枪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