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孰优孰劣自在人心是非功过任由评说
第229章孰优孰劣自在人心是非功过任由评说
皇帝看见贾瑾的苦瓜脸,觉得很有趣,难得这个足智多谋、安之若素、处事泰然的青和郡君能够有如此表情,自己这一趟,也算是值得了。皇帝道:“说起来,青和,我听说你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有些连还是海里产的。怎么,不拿些出来给朕尝尝?”
贾瑾赶紧弯下腰去:“启禀圣上,享用海鲜之类的美食,是不能用茶的,容易腹泻。圣上若是喜欢,能否让臣女另外准备一些,好让圣上带回去慢慢品尝?”
皇帝道:“也好,既然这样,那么海鲜之类,朕带回去再说。不过,这山花烂漫,倒是踏青的好日子,青和,你原本是如何安排的呢?如果你的安排不够有趣,那朕可不会客气。”
贾瑾一愣,低下头去细想。贾瑾生性好强,即便是皇帝,她也不喜欢输,尤其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贾瑾在皇帝面前很得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得宠法儿,却只有林黛玉知道。
如今贾赦和邢夫人看见皇帝对待贾瑾的态度,终于知道了,怨不得人人都说自己女儿在宫里有体面,就连后宫的娘娘公主们都嫉妒不已,更不要说贾元春了。自己还奇怪,像贾元春这样被贾母养大,在家的时候样样压着贾瑾一头,怎么会嫉妒自己的孩子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贾瑾想了想,道:“圣上,请问圣上有兴趣野炊吗?”
皇帝道:“说来听听。”
贾瑾道:“什么都不带,没人就带一小瓶盐、一把处理食材的匕首和火折子,然后自己找食材,自己喂饱自己的肚子。”
皇帝道:“这个我知道,不过,每年宫中狩猎,也要举行烧烤大会。青和,这个主意可不是很好哦。”
贾瑾道:“圣上,臣女说的野炊可不是烧烤。圣上和诸位大人做评判。每一道菜,满分为五分,烧烤最容易,只有两分,其他的菜肴,根据难易程度,来评分。最后看谁的得分最高。”
皇帝一听,觉得还是很有些意思的。想了想参赛的人,分作三组比赛。抽签的结果,六皇子、贾瑾、石家姑娘、林黛玉一组,五皇子、韩十五娘、史家二姑娘、徐静芝一组,还有韩家十六娘、史家三姑娘史家四姑娘、惜春一组,考虑到第三组都是姑娘家,年纪又小,皇帝就派了贾琏领队,并且每组分了一个侍卫,只是作为护卫,不是参赛人员。而参赛的地点却是那片核桃林子边上的河岸上。
五皇子深深地看了贾瑾一眼,带着手下的三位姑娘先走了。六皇子眼睛不便,只能慢慢地走着,贾琏那一队,都是小孩子,加上前面两队的领队都是皇子,他根本就不曾想过要赢,他只要带好那几个女孩子,不要出事就好了。
贾瑾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五皇子已经抓了两条鱼,还有两只兔子,而作为他的助手,韩十五娘和徐静芝史家二姑娘她们已经将火升起来了。
贾瑾先找了一块干净平整的大石头,用帕子擦干净了,请六皇子坐了,顺便保管好火折子以后,就带着石家姑娘和林黛玉走向了河边。当然,那个侍卫自然是留下来伺候六皇子了。
皇帝也很好奇贾瑾会怎么做,还让准备了好几套更换的衣裳。
贾瑾知道,河道在上面的不远处,就有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在众人的视线之外,水也比较深,河床的位置也比较深,水底有河蚌。
贾瑾随手摘了几枝芦苇,又去了外面的大衣裳和身上首饰,衔着芦苇进了水。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很吃惊,连忙派了会水的内侍过去。贾瑾可是难得的人才,可不能出事。
等到内侍赶到的时候,贾瑾已经抱着两个不小的河蚌上来了。接着贾瑾又弄到了四只河蚌,还有数只老葫芦、一把青蛳、不少贝类和香葱、生姜之类的调料。并在在核桃林边上的草丛里面抓到了一只抱窝的小母鸡,附赠一只鸡蛋。
换下湿透的衣裳,贾瑾领着手里满满当当的石家姑娘和林黛玉两个,回到六皇子那里,又用两只河蚌跟五皇子换了一条鱼,还找到几样野菜。
六皇子虽然看不见,可是皇帝却看着贾瑾将剩下的河蚌清洗干净,拆解了,用河蚌蚌壳做锅,分别炒了青蛳和三个河蚌的肉,葫芦做了汤锅,做了三个汤,鸡蛋汤、鱼汤、河蚌汤,还有小炒野菜和富贵鸡(也就是叫花鸡)。
皇帝看着贾瑾变把戏一样,弄出了九个菜,也觉得有趣,就连贾琏带着的那几个小的,也跑过来蹭吃的。
理所应当的,自然是五皇子这一组赢了。五皇子看着贾瑾道:“青和,我想,就是把你丢在荒野里,你也能够活下去吧。”
贾瑾一愣,道:“回殿下,这也未必。若不是这里是青和的庄子,青和比较熟悉,青和也不敢四处跑动。比方说,如果河床长了很多是水草,就不能下水了。因为容易被水草缠住,会出事情,而且水草多的地方,容易有蛇虫出没,不安全。还有这林子也是,会有猛兽出没,必须小心。”
贾瑾讲了很多禁忌,五皇子却觉得很难堪。因为他的年纪比贾瑾大不少,而且还是皇子,居然还是输在了贾瑾的手里。
贾瑾似乎未发觉五皇子的不对,只是道:“其实,这次圣上不该让臣女出题的,臣女出题,自然是找臣女最擅长的。这些东西虽然不起眼,却与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臣女赢了也不稀奇。”
皇帝见贾瑾如此,也只是一笑而过,参观过贾瑾的庄子,皇帝自然是回宫去了,还带走了贾瑾的不少私藏美食。跟着皇帝一起来的诸位大人们虽然两手空空地回去了,可是贾瑾还是要另外准备一份,给他们送去的。还有韩家和史家姑娘们,也要带些手信回去。所以,难得的,贾瑾庄子上的厨房空了。
这次在贾瑾的庄子上小住,结果出乎邢夫人的意料。不但了却了一桩心事,还见到了皇帝,这比什么都体面。
薛宝钗知道贾瑾他们在庄子上居然遇到了皇帝以后,心里不知道有多后悔,早知道这样,她也去了,说不定就能进了上面的眼。可是,机会跑了,只能等下一次了。薛宝钗比以往更积极地给邢夫人请安,找徐静芝说话,把邢夫人烦得少不了在背地里嘀咕几声。
薛宝钗听说邢夫人在为徐静芝的婚事忙碌之后,就鼓动薛姨妈也来帮忙。在薛宝钗的印象里面,徐静芝父母双亡,又有两个弟弟拖累,还没有什么陪嫁,想要找个好人家,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由她们帮忙找个有钱有势的人家,自然能够得到大房的感激。
薛宝钗不知道邢夫人和谢夫人已经有了默契,就等着来年韩家七少爷中举之后,两家正式下定了。以为自己选中的人一定能让大房刮目相看。薛宝钗选的人不是别人,正好是原著里娶了贾迎春的孙绍祖。
说起来,孙绍祖这个人其实在古代社会还是很有市场的,跟他这样的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的经济适用男。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又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有房有地,没有妾室,也没有什么庶子庶女,除了家里的丫头们多了一点,还真的找不出什么毛病。
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薛宝钗的确尽力了,可是她拍马屁却拍在了马腿上。
要说孙绍祖这个人,除了好色之外,就属脾气不好了,他打女人。这是邢夫人看不上他的真正原因。而且孙绍祖熬到二十四五都没有娶妻,他可不是读书人,需要静心读书。从这一点上来看,孙绍祖这个人根本就是拿着正妻的位置钓鱼,好攀附权贵。
邢夫人在薛姨妈手里看了一看孙绍祖的庚帖,也就放下了。韩尚书是什么样的人家,人家的儿子们都在什么位子上,姻亲又都有哪些人家,邢夫人门儿清着呢。哪里看得上薛姨妈拿来的人。
何况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姐妹,若是自己接受了薛姨妈的人选,岂不是将自己养了好几年的姑娘白白送给了王夫人?
邢夫人也看明白了,贾瑾和林黛玉都是郡君,林黛玉又是有父母的,她们两个的婚事轮不到自己出面,惜春到底是东府的姑娘,将来就是出门子,也是从东府出去的。唯有徐静芝,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她和她的弟弟们也全托赖自己照应维护,才有看今天。也许,自己这一辈子,跟前也就这么一个姑娘要自己操持婚事的。邢夫人哪里会让别人经手。
而且,邢夫人也知道,徐静芝的嫁妆根本就不用自己动手,贾瑾早就准备好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白得好名声。邢夫人会在意薛姨妈推荐的人才怪。
可是徐静芝知道了,却很是忧心,一连几天都恹恹的。她的心腹大丫头看不过,找到贾瑾,求贾瑾给徐静芝出个主意。贾瑾道:“那个孙绍祖不是好东西,会打女人的。徐姐姐在我们家也是正经的表小姐,不说我们这些姐妹,就是父亲母亲,又哪里舍得让姐姐去受苦?至于姐姐的嫁妆,早在姐姐来我们家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开始准备了,自然会让姐姐体体面面地出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