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气不平元春起邪心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第189章气不平元春起邪心 争高低宝钗涉歧途ps:求评。评论区空落落的,没信心。哪怕你是看盗版的,也来起点冒个泡吧。
贾瑾自从挨了打,被父母兄嫂送回屋子以后,贾赦和贾琏就避了出去,邢夫人和王熙凤守着为贾瑾上药。
褪下衣衫,贾瑾的背上红了一大片,好在贾瑾的身份地位,注定了她的衣衫大多是绫罗绸缎,就连内衣也是上用的丝绸,所以,贾瑾虽然挨了贾母的拐杖,却不曾破了皮。可是邢夫人依旧心疼得泪水涟涟:“老太太也太重手了,若是伤了身子,可怎么好?你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何不顺着老太太些个,也少了这番皮肉之苦,我也少担心些。”
贾瑾道:“母亲,让母亲担心,是女儿的不是。只是女儿一直很害怕。若是一直顺着老太太,让老太太继续这么偏心下去,若是将来,那边欲壑难填,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可怎么好?……”
邢夫人和王熙凤长叹一声,贾母偏心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若是二房知道深浅,就不该住进了荣禧堂。如今这样,掩人耳目地空着荣禧堂正房,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白白让人笑话而已。
等贾瑾上好的药,贾赦和贾琏才进来。
贾赦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知道跟家里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平白让老太太生这么大的气。若是你提早告诉我,我也好帮你遮掩一下。你可知道,当时,我有多担心吗?”
贾瑾道:“父亲,女儿将那《一田两作札》交给姑爹之前,就曾经想过。这《一田两作札》关系到了天下民生,也关系到了北边的军国大事。若是成功了还好,若是失败了,这后果……。女儿当初也想交给父亲和哥哥的,可是女儿想着,父亲和哥哥刚刚在部里打开了局面,若是想主持这《一田两作札》的贯彻实行,父亲和哥哥就不能留在京城了。那父亲和哥哥之前的努力岂不白费了。而且女儿的《一田两作札》本来就是一个想法,成与不成还是两说。”
贾瑾一面让人将林黛玉的书信拿来,一面道:“也亏得姑爹之前是兰台寺大夫,阅遍朝廷典藏,又舍得下血本。才有了这双季稻的问世。试想,这世上,又有哪个人,会愿意在那子虚乌有的事情上,砸下几十万、上百万的银钱?若不是巡盐御史实在是太险,女儿看姑爹也不会有这个魄力。”
贾赦和贾琏听贾瑾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换了自己,哪怕是知道贾瑾擅长农事,哪怕知道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把握,他们也不会让江南赋税生生地提高了两成。毕竟,江南负担着朝廷近四成的赋税,若是有个差池,就是搭上整个贾家,包括宁国府、荣国府和金陵老家的全部族人,都不够赔的。他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也不敢担这个干系。
也只有林如海,他可以将自己的田地都试行双季稻,也可以在他手里的林家族产的田地上试行双季稻,也只有林如海,可以利用他林家族长的身份,命令族人跟着他试行双季稻。甚至,也只有身陷险境、没有退路的林如海,会悬赏百姓跟他一起种植双季稻。
所以,今年,朝廷能在江南多收两成赋税,除了双季稻的关系,更与林如海本人的影响力分不开。
这么想开了,贾赦心里的气也平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心疼。至于贾琏,他是个怕老婆更怕妹妹的主,更不要说贾瑾处决赖嬷嬷一家的果断和狠辣,早就镇住了他,他哪里敢对贾瑾的决定有怨言?!
贾瑾看看贾赦贾琏的神色,眼角的余光扫过邢夫人和王熙凤的脸庞,然后道:“父亲放心,且忍耐上几年。等朝廷准备好足够的粮草,那时候,父亲和哥哥在部里想必也站稳了脚跟,到时候,朝廷灭戎行动开始,只要父亲和哥哥还在户部、兵部,还有粮道上,这军功势必跑不了。朝廷现有着英国公、璐国公,两位战神,到那时,父亲只要跟着后面喝汤就是了。”
邢夫人和王熙凤一听,喜笑颜开。这天底下最大的功劳,不就是灭国之功吗?之前朝廷灭北狄的那场,他们大房没有赶上,如今赶上这一场,也是极好的。
贾赦等人见贾瑾精神不济,安慰了贾瑾几句,吩咐她好好养伤,就离开了。
贾母责打贾瑾的事情虽然事先屏退了下人,可是这样的事情到底避不过赵姨娘这样在贾家繁衍了几代的家生子。赵姨娘知道贾母正房的事情以后,心里也琢磨开了。
自己不过是一个丫头上去的贱妾,一把年纪了,还要给王夫人打帘子,说是姨娘,可是一点体面都没有。自己虽然是贾母屋子里出来的,可是却不得上面主子的心。贾母就不用说了,老爷又不管事情,王夫人也不愿意自己母子三个出头。
赵姨娘一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心里就添了许多愁绪。女儿就不用说了,自幼被王夫人抱走,眼里只有王夫人,根本就没有自己这个亲娘。再说,女儿的前程就拿捏在王夫人的手里,自己一个贱妾,在女儿的婚姻大事上,根本就使不上力。罢罢罢,这个女儿,不求其他,只求她将来不要跟着别人一起作践她兄弟就成。至于其他的,赵姨娘也无所谓了。
赵姨娘如今已经是年老色衰,要不是贾政年纪也大了,又有心无力,这二房势必会再往里抬几个姨娘进来,那个时候,这屋子里,越发没有赵姨娘站的地儿了。
赵姨娘想到自己那个儿子,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自己这辈子,能养了那样一个儿子,也不枉自己拼了半辈子,挣了半辈子。
赵姨娘是贾家的家生子,贾家背地里的龌龊,贾家那些下人们都是些什么东西,赵姨娘清楚得很。赵姨娘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能有今天,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大房的那位青和郡君。
赵姨娘也知道,小孩子很容易学坏。贾环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贾宝玉的妨碍,王夫人一直都想方设法地压着贾环,不让贾环出头。若不是贾瑾对贾环的教导,还让贾环跟着去读书,自己那个儿子势必会去学贾宝玉那些没出息的举动。
贾宝玉做那些事情,人人都叫好,是因为贾宝玉得宠,又是嫡出,更因为衔玉而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若是自己的儿子也学那样的行事,那这荣国府里还不可了劲儿地糟蹋环儿,再加上自己的性子越来越急,这……
赵姨娘越想越害怕,她发誓,要跟着贾瑾走,跟着大房走。虽然她是二房老爷的妾,可是二房不会让她的儿子有出头的日子,而大房却让她的儿子有了希望。
赵姨娘的后半辈子,就指望贾环了。
王夫人回到自己的屋子,也顾不上贾政直接去了外书房。她终于知道,自己对贾环这个庶子做的一切,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她心底的滋味是怎样的了。贾瑾为了父亲,宁可便宜了外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丈夫贾政得益。
王夫人心中妒恨交加。她通过薛家的人脉,将消息送给了贾元春。
贾元春坐在自己的屋子里,想起了母亲的话,对贾瑾又生了一层恨意:“二妹妹,你就这么见不得我好吗?”
贾元春知道,在东宫,决定女人地位的,除了太子的宠爱,就只有娘家的势力了。自己的父亲不过是工部员外郎,这样的官位,根本就拿不出手。自己之所以在东宫有些体面,不过是因为自己是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贾赦的侄女。贾赦身上有两个爵位,自己的堂兄弟贾琏的身上也有一个爵位,就连自己的堂妹贾瑾,也是皇帝册封的郡君,所以,自己才能力压太子众多妾侍一头。
若是贾瑾在贾母跟前的话传出去……
贾元春打了个冷战。那自己不被太子的妾侍们吃了,那就有鬼了。
贾元春成为太子妾侍这么久,第一次坐在灯前细想,自己有什么资格往上爬。贾元春想着,论宠爱,太子一个月,有八天左右是在太子妃哪里度过的,剩下的也只有五六天在张美人那里过的,自己每个月能轮到三天,其他的妾侍又分去了八天,剩下的日子,太子喜欢一个人在书房度过。曾经有人闯书房,被太子丢了出来,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人了。太子的书房成为了东宫所有嫔御的禁地,就连太子妃也不例外。
贾元春数了数自己承宠的日子,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可是贾元春吃不准,自己还算受宠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太子心里有她,贾元春这个人,还是因为自己那个堂妹的关系。
贾元春第一次真正将自己堂妹的功绩记进了心。
贾元春想,自己想要在宫里再进一步,也只有讨好太子,然后生个孩子。讨好太子,需要跟太子身边的人打好关系,需要人手帮忙打听消息,她才能拿捏住太子的脾气,才能随时随地地知道太子的心情,不会激怒了太子。就连生孩子,也需要药材养身子。
贾元春迫切地需要银钱,也迫切地需要人脉。她将主意打到了薛家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