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名句积累(1) -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 周友全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章名句积累(1)

第7章名句积累(1)

知识详解

课内古诗文中,“课标”推荐背诵的50首古诗词,20篇文言文以及人们熟悉的富有哲理并广为传诵的名言佳句,必须掌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的诗词和课文。一、积累方法

1.理解积累:就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一种见“字”书“名”,见“义”知“句”的效果。要将“眼看——口读——思维”这三项同时进行,并贯穿始终。

2.归类积累: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找出其“异”诵读,进而把握其特征,理解其要义,熟读成诵。

3.联想积累:就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法积累名句。或由某一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句子,或由某个作家、作品联想到某一名句。

4.抄读积累:就是将一些重点诗文名句抄写、读背,既加深记忆,又能提高效率。

二、考查方式

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主要形式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默写,即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补充完整。

2.理解默写,即根据问题,从诗文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

3.运用默写,这类试题的设计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语句来加以概括或情景对话。借此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实际运用能力。

4.归类默写,试题规定默写的角度,学生写出和这一内容同类的诗文。

5.赏析默写,这类默写题是在运用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考生的潜能,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佳句的理解赏析能力。

典例分析

1.古诗文默写。

(1),,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搂记》)

(2)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3)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此题从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默写、识记能力:一是根据诗文的上下句填写相关内容;二是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1)题比较好做,只需补上句,考查单纯的记忆能力;(2)—(4)题较难,它不仅要求背诵正确,还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清楚、正确的理解,否则就答非所问,徒劳无功。答案:(1)衔远山,吞长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寓之酒而得之心也。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看清考题题干要求。再看备选项内容,逐一品读,仔细比较,看看有无错漏,字、词、句、标点是否正确,词序是否与原文一致,句序是否恰当。答案:c。

中考预演

1.(2008金华)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1”,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2,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3”,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4”,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概括了金华八咏楼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2008毕节)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些诗句极具意境美,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3.(2008内蒙古)古诗文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一样,运用以景写情的诗句“,。”

(2)如果人人都能多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3)人生是什么?人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人生理想;是龚自珍“,”的奉献精神。

4.(2008黄石)填一填。试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谁道人生无再少,。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杜甫《望岳》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5.(2008包头)填写名言。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骨肉流离道路中。

(5)鸡声茅店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