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汉字
第2章汉字
知识详解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1.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的特点。
2.汉字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商)(周)(秦)(汉)(汉末)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体例,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
1.象形:指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人”、“目”这几个字,就是画的太阳、月亮、人和眼睛。象形字是独体字,无论笔画多少,不能拆开分析。象形字包括人体类、动物类、植物类、服饰类、器物类、天文地理类等。
2.指事:指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指事可分两类:一类是纯符号性的;另一类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的指事符号。
(1)象形字的加符号:刃、寸、丹、本、中。
(2)纯符号类:上、下、乎、一、二、三、廿、卅。
3.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会意字是合体字,多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合起来组成。会意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会意,即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如“从”、“林”。一类是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字组成,如“看”、“体”。
4.形声:由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组合成的造字法。其中,表意符号又称为义符,表音符号又称为音符。根据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的结构方法,可分以下八种:(1)左形右声:秧、福、桃、财
(2)右形左声:攻、欣、欺、戮
(3)上形下声:管、琵、爸、草
(4)下形上声:慕、思、垄、翁
(5)外形内声:圆、阁、衷、闺
(6)内形外声:闻、闷、问、辩
(7)形占一角:载、颖、倭、腾
(8)声占一角:旗、葩、病、岸
5.假借:指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如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转注:是同一词根分化出来的同义的字,用来互相训释的。如“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的解释是“老也”。
【纠正错别字】
一、纠正错别字是中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部分省市在中考作文中,实行错几字,要扣几分。
二、错别字现象的发生一般有下列几种:(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笔画错误:歩伐(步)装(武)试(考)
2.偏旁错误:辉皇(煌)激厉(励)气侯(候)
3.形近致误:宽敝(敞)肆业(肄)寇军(冠)
4.音近致误:题纲(提)劲联(颈)锻练(炼)
5.义近致误:义气相投(意)细水常流(长)
6.音形义都相近而致误:磨(摩)擦辩别(辨)
三、常见错别字一览(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获益非浅(匪)得高望重(德)随声附合(和)来势凶凶(汹)
锋芒必露(毕)油光可见(鉴)精兵减政(简)一拍既合(即)
语无论次(伦)迫不急待(及)眼花潦乱(缭)不记其数(计)
金壁辉煌(碧)重峦叠幛(嶂)消声匿迹(销)不可明状(名)
瞑思苦想(冥)囊莹映雪(萤)世外桃园(源)一泄千里(泻)
通霄达旦(宵)坐想其成(享)不屑置辨(辩)中流抵柱(砥)
和霭可亲(蔼)搬门弄斧(班)相形见拙(绌)明辩是非(辨)
穿流不息(川)清彻见底(澈)残无人道(惨)鞠躬尽粹(瘁)
愤发图强(奋)烩炙人口(脍)决对服从(绝)面面具到(俱)
情不自尽(禁)声音宏亮(洪)轰堂大笑(哄)一股作气(鼓)
巧装打扮(乔)卑躬曲膝(屈)好高鹜远(骛)大事大非(是)
宣宾夺主(喧)殉私舞弊(徇)一口同声(异)记忆尤新(犹)
径渭分明(泾)按步就班(部)变本加历(厉)励行节约(厉)
书写了草(潦)流恋忘返(连)满山遍野(漫)莫不关心(漠)
前扑后继(仆)委屈求全(曲)珊珊来迟(姗)少纵即逝(稍)
义愤添膺(填)忘费心机(枉)戍戌政变(戊)诩诩如生(栩)
寻序渐进(循)不可思义(议)苦心孤旨(诣)蛛丝蚂迹(马)
反应意见(映)生死悠关(攸)始终不逾(渝)口干舌躁(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