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列宁》(11)
附录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不去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经典故事
勤学好问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他的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做完学校里的功课,列宁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还从不放过书中的一点疑点,只要有不懂的问题,他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后才肯罢休。
有一次,列宁在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著作时,对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提出了怀疑。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从善开始,而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后得出“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题。
列宁认为,美德需要教育是不错的,但若说“知识即美德”就大错特错了。比如有的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法犯法,这就不能说是有知识就是美德了。
列宁把他读苏格拉底著作的思考,告诉他的哲学老师后,老师非常赞赏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不小心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姑妈发现后,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
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
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啊!
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一有时间就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
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
妈妈问他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列宁摇摇头,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
听到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欣慰地安慰说,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
于是,小列宁马上拿出纸笔,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个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利用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跟他来聊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带头遵守纪律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
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
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
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
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还有一次,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到理发馆去理发。
当时,屋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列宁一进门,便问谁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
等着理发的人都认识列宁,知道列宁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
于是急着对他说:“谁是末了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置来,请你先理吧。”
列宁回答说:“谢谢诸位同志们。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排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己订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
列宁一面说着,就一面找个椅子坐下来,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