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罗斯福》(6) -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军事家大全集 - 佚名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六章《罗斯福》(6)

问鼎白宫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的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当选第三十二届总统

1932年1月23日,罗斯福正式宣布他已作了竞争民主党总统提名的候选人。

共和党推不出新的候选人,仍由刚任职期满的总统胡佛竞选。在民主党角逐提名的几个人中,罗斯福年资最浅,但他从1930年连任州长后,顺应民心,政绩卓著,无人能与之相比。

早在罗斯福1930年州长选举的全面胜利后,就立即开始了争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活动。在他进入州政府那天,受到5000名群众冒雨夹道欢迎,群众向他高呼:“我们的下一任总统!”

罗斯福在1932年的全国各地巡回演说,充分地施展了自己日益纯熟的演说技巧。他以赞美农村生活的种种优点,刻意显示自己同样具备那种以农村为背景的美国乡绅的贵族气派的方式来迎合农场主;他把增加工人补助、减少劳工限制、扩大失业救济等内容充实到施政纲领中,以赢得城市选民的好感。他在奥尔巴尼当面训斥声名狼藉的纽约市市长,以此表白自己并非同坦慕尼不法分子是一路货色。他比对手们更加强有力地议论大萧条及其给国家带来的经济磨难,发出强有力的呼声:

我们国家需要的———如果我没有把它的特征看错的话———而且也是它所需要的,是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

罗斯福在1932年的巡回演说竞选中总共发表了16次重要长篇演说和67次短篇演说。作为一名竞选老手,他依旧针对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把每一篇演说内容限定于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他就等于费尽心力地谈到了各种不同主题:关税政策、农业计划、公用事业、财政公开、管制证券经营、消除贫困等。

罗斯福的这些巡回演说非常有策略,他在很多问题上并不单刀直入地明确表态,而是尽量多留些余地,以便使自己处于不易受攻击的稳固位置。但是,所有的演说都贯穿着这样一根红线,即通过抨击胡佛政府来强调改变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在,声誉鹊起的罗斯福州长经过一年巧妙地筹备,已经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因此,罗斯福顺利地获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按照传统的做法,被提名的总统候选人要等待几个星期,听候党的委员会给他送来提名的正式通知书。但罗斯福决心打破这虚伪而愚蠢的传统。

罗斯福一得到消息,便立即出发前往芝加哥,径直被轮椅推上大会讲台,向与会代表,同时也向全国大约有一千万簇拥在收音机旁的听众,发表了字斟句酌的“充满希望”的讲话。他说:你们已经提名我,而我也知道这件事,我现在到这里来就是感谢你们给予我的荣誉。让这件事也作为一种象征,表明我这样做就是打破传统。让打破愚蠢的传统成为我们党今后的任务。

这篇演讲的主旨是向威尔逊总统致敬,并指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进步政党在历史上应起的作用。接着他回顾了美国的经济繁荣和随后的危机,以及共和党政府在应付危机方面的无能,他简要地告诉人们他准备为渡过危机做些什么。

这不是通常那种有意引得代表们拍手叫好的鼓动性演说,而是对形势的分析和将要采取的解决方案的概述。

罗斯福在演说中所讲的一句话,给美国千千万万人带来了希望:我向你们起誓,也为自己立下誓言,我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最后,罗斯福宣布:“竞选于今晚22时开始!”

在美国,总统竞选不仅仅是政治实力的较量,也是政治技巧的表演。候选人不仅要提出能够吸引选民的施政纲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塑造良好的政治家的形象。

罗斯福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组织了两套竞选班子:一个是设在巴尔的摩的政治班子,专门负责经费的筹措,演讲的安排,由路易斯·豪和吉姆·法尼领导;另一个是紧随罗斯福左右的顾问班子,其任务是起草演讲稿和制订具体计划,他们是出谋划策者。

随着竞选的逐步展开,顾问班子也越来越庞大。除了早就成为罗斯福私人顾问的哥伦比亚经济学教授雷蒙德·莫利、雷克斯福特·特格威尔、阿道夫·伯利以及司法专家萨姆·罗森曼等人外,又增添了一批新的专家,其中有农场问题专家亨利·华莱士、烈性子军人休·约翰逊将军、银行家威廉·伍丁、铁路专家约瑟夫·伊斯景、劳工问题专家唐纳德·里奇伯格、关税专家詹姆斯·贝尔纳斯,另外还有参议员基皮特曼、众议员科德尔·赫尔等。

罗斯福对自己的竞选班子十分信任,因为他早就受惠于他的顾问,在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所使用的新词汇如“新政”、“处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们”等,就是他们的杰作。这些词汇的使用,使罗斯福在下层社会中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

但是罗斯福一开始没有给这个顾问班子找到适合名称,他一再戏谑称它为“枢密院”,这使顾问班子的头头莫利感到非常害怕。

莫利担心,这个带有帝王色彩的字眼一旦被反对派抓住,就会大做文章。直到路易斯·豪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智囊团”,莫利才松了一口气。

在竞选中,智囊团为罗斯福起草了每一篇讲演稿,弥补了罗斯福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大大减轻了罗斯福的体力和脑力的负担,使得本来令人疲惫的竞选跋涉成了轻松愉快的长途旅行。

更重要的是,智囊团的成员以后都成了罗斯福新政的实际制定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的具体措施,都是他们根据罗斯福总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

罗斯福也十分擅长进行政治宣传。他能在每天演讲20次,每24小时结交1000个朋友。

每当竞选列车停下,哪怕是停在沙漠中的贮水箱旁,他也要绑起他的支架,走到月台上和欢呼的少数群众说句话或开个玩笑,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娱乐。

通过一次次的演讲,一次次地和选民握手寒暄,罗斯福把他的思想、目标、施政方针明确无误地昭示给公众。他的演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新政的经典性宪章,没有一个听过演讲的人会对以后事态的发展感到意外。

沿途他所看到的经济危机后的景象使他大为震惊,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到处是失业的人群,到处是等待救济的饥民。

他说:“我观察过千千万万个美国人的脸孔,他们露出了迷路儿童似的惊惶之色。”

罗斯福因此回忆起了停战后的欧洲,像是又看见了饱受战争灾难奴役的人们,从而更加激起了他对共和党政府的不满。

他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他对胡佛政府的批评:第一,它通过错误的经济政策鼓励了投机活动和过剩生产。第二,它企图尽量缩小大崩溃的含义,使人民认识不到其严重性。第三,它把大崩溃的根源错误地归罪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第四,它拒绝承认和改正自己给国内带来的不幸,它迟迟不进行救济;它忘记了进行改革。

同罗斯福有声有色的竞选活动相比,胡佛的竞选黯然失色。他四年的总统履历已让选民看清了他的“富人代表”的面目,现在他也拿不出什么新货色,只能拿罗斯福的残疾作文章。

共和党人散布谣言说,小儿麻痹症会损伤大脑,影响正常思维,而且据罗斯福的医生乔治·德雷伯讲,“罗斯福已发了疯,六个月内就将死去”。然而这个弥天大谎只需德雷伯医生一个小小的声明就被彻底揭穿。

这场竞选戏剧没有给它的结局留下任何悬念,它事先就作出了罗斯福将获胜的结论。选举的结果是:罗斯福得票2280万张,胡佛1575万张。在48个州的选举人中,罗斯福赢得42个州,共472张,而胡佛只得到6个州的59张选票。这是1860年林肯以212票对21票之比击败麦克莱伦以来,美国竞选史上第二个悬殊的比率。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的最后这样说: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解救灾难深重的民族的措施。这些措施,以及国会的经验和智慧,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

这几乎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胜利。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入主白宫。

破除陈规开创总统新风

坚决果断、雷厉风行而且善于思考是罗斯福性格的特征。他一进入白宫,就破除陈规,开创了一代总统的新风。

在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天,他就召见了白宫首席守门人帕特里克·麦克拿。麦克拿刚一进门,总统就前去迎接,亲切地称他为“帕特”。麦克拿激动得几乎昏了过去。他在白宫工作大约30年了,总统称他为“帕特”还是第一次。

在一个星期内,罗斯福对白宫所有工作人员,如秘书、办事员和服务员,都亲切地称呼他们的教名或绰号。

总统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同他们聊家常、讲故事,或开玩笑。罗斯福听说他贴身男仆黑人欧文·麦克达菲的妻子利齐·麦克达菲,相信人死后会再生的说法时,感到很好奇。

利齐体重将近120公斤。她告诉总统,她想死后作为一个女歌手再回到世间。罗斯福笑着说:“好极了!好极了!我愿你进入极乐世界!”

罗斯福给他的工作人员下达的头一个命令是,如果遇到有困难的人给白宫打电话请求帮助,不要置之不理。罗斯福说,要是有人陷于绝望而给总统打电话,那就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办法给予帮助。

白宫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有的是土地赎回权眼看要被取消的农民打来的,有的是即将失去住宅的住户打来的,罗斯福夫人亲自接过一些这样的电话。通常总是能想出办法减少在某个联邦机构的烦琐手续,为他们提供帮助。

总统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每天早晨7时起床。他一边在床上吃早饭,一边阅读《纽约时报》、《先驱论坛报》、《华盛顿邮报》、《先驱报》以及《巴尔的摩太阳报》。另外还订着几十份刊物。他特别注意具有广泛影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和弗兰克·肯的文章。

路易斯·豪还给总统提供全国各地报纸评论摘要和每日要闻,后来被称为《每日号声》。多年来,罗斯福已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开始工作前,必须把全国的主要报纸浏览一遍。他说:“不这样我就没法工作,对国内外大事心里就没有底。”

平时,罗斯福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断他早晨的活动。有一天早晨,埃莉诺听到丈夫的卧室里传来喊叫声和呼救声,过去一看,两个小孙女正在床上搂着罗斯福的脖子蹦蹦跳跳,叫喊着:“他是我爷爷!”

“不,他不是你爷爷,他是我爷爷!”

受到骚扰的总统正在设法用一只手保护他的早餐托盘,一只手拿着电话。“哈基,请等一等,”他绝望地告诉电话员,“我现在受到‘进攻’,眼下还不能同巴黎讲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