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巴顿》(5)
牛刀小试
战争是执行一种简单的暴力,体现在书面上是极为苍白和毫无激情的。——巴顿
上帝垂青的军事指挥家
巴顿从军以后破格的迅速提升,一方面是他的卓越才干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时局的变化。
这时的军队已不仅仅是年轻人所幻想的战争的摆设了,美国兵要到欧洲大陆同德国佬打仗了。
欧洲早在1914年就已成了战场。
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德国人等,早已各自结成了对立的两派,分西、东、南三条战线拼对厮杀。
美国因为与欧洲隔洋相望,独立的地理位置使它能够不理睬欧陆的风云变幻而继续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
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简单的强与弱的征服与被征服、复仇与扼杀,战争爆发的因素牵涉面很广。
战争的结果,将决定着参战各国未来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包括政治上的影响力、对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支配权、经济上的诸种利益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普法战争的继续。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法皇被俘。
屈辱的《法兰克福和约》使法国被迫割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重要的煤钢产地,赔款50亿法郎。
而德国却因此次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国力逐渐超过了法国。
而且为了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个南部威胁,德国想尽了各种办法削弱法国。
而法国当然也不愿遭到再次失败,所以不断加强军事建设。
欧洲的国际政治关系愈加复杂,其结果便是分别以德、法为中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军备竞赛日趋激烈,地区冲突不断升级,大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美国作为新兴的西方强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永远坐山观虎斗,它是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让欧洲列强在战争两败俱伤,然后出来收拾残局。
当时美国才刚刚独立100多年,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充溢着自由和冒险精神的社会氛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美利坚合众国就像一个迎着朝阳迈进的青年人,很快就把它的欧洲老古板对手甩在了后面。
早在“一战”前10年,美国的社会生产力就已经稳稳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欧大陆,自1618年的30年战争开始,西欧一直是近代国际关系大舞台的中心。
这个热闹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一度操纵着全球的命运,然而它的发展却随着20世纪的来临变得越来越缓慢。
西欧大国忙于军备竞赛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发展的势头严重受阻。
英、法已分别退居世界第三、第四位,只有不断强大的德国上升到了第二位。
不断激化的矛盾终于在巴尔干这个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地方达到了巅峰。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死了奥国皇储斐迪南夫妇,战争立即爆发了。
参战各国的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都预计这是一场速决战,只要通过几次大的军事行动就可以迫使敌方就范,迅速地结束战争,达到预定目标。
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把欧洲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屠宰场。
从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到1915年至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以英、俄、法为一方的协约国以及以德、意、奥为另一方的同盟国,都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战略目标依旧寥若晨星。
这场大战变成了拉锯战,交战的双方被困在堑壕和铁丝网之间,成千上万的生命被白白地葬送掉。
1917年俄国爆发了革命,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危在旦夕。
美国在大战期间一直是协约国的军火供应商,一旦俄国退出,美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欧洲各列强都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美国参战的最好时机来临了。在这个时候美国参战,可以说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胜负,从而也能够顺理成章分得战后的巨大利益。
巴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为自己是一个美国人而骄傲,他甚至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模式。
巴顿心中一直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不会平淡无奇的,他想象中的完美自我,就是在遇到各种重大危机时能勇敢坚强。
巴顿的职业是军人,因此他渴望在战火硝烟中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的人,一个智慧的人。
巴顿也许可以倚仗自己的头脑,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一个颇具影响的史学家,但是,绝对不是最好的律师或最好的史学家,甚至可能什么也不是。
但是,巴顿绝对是一个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他的才能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上帝垂青于他,让他在生命中的黄金时段里,有机会参加了世界大战。
热情接受新的任命
美国宣布参战后,潘兴受命组建一个步兵师,率该师作为美国首批参战部队赴法国协同英法联军作战。他为组建师参谋部物色了一批军官,其中包括巴顿。
几天后,潘兴又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司令,他电告巴顿迅速赶到华盛顿报到。
潘兴和巴顿一行乘船前往欧洲,巴顿满怀希望与热情来到了法国。
到了法国,潘兴将军忙得很,巴顿只在一次进餐时见到了他,偶尔,巴顿也可以跟随他去检阅。
巴顿自己也有火一样的心,他渴望自己能在前线指挥杀敌,但是他很快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
那些高级指挥官们一天到晚都忙于研究战局,着手制订美军的一系列军事计划,却迟迟不见行动。
要知道,这是美国第一次派兵到欧陆作战,从后勤供应到前线指挥,一切都需要从头干起。
在总司令庞大的指挥所里,巴顿作为低级副官没什么大事可做,一天到晚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
潘兴将军似乎同他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亲密关系,非常随便的玩笑没有了,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他远大的抱负。
但是,巴顿可不是一个习惯于无所事事、受人冷落的人,他思来想去,决定去找潘兴将军讨个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