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十)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349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十)

第349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十)见肖潇赞扬,爷爷的兴致再次被勾起,笑呵呵的说:“怎么?还想听,当然有了。”

车内的所有人都把目光停在爷爷的脸上,等他往下讲。

爷爷便开口讲起:

林则徐任湖北总督时,湖北大旱,粮食歉收,粮价猛涨,路有饿殍。

林则徐见状,立即倡议“捐廉贩米,平价便民”,鼓励僚属尽量输纳粮食,平价售出,以解百姓之忧。可是部属却个个面呈难色。

不久,林则徐发出牌令,指示本省巡抚以下各级官员按例斋戒数日,准备某天登坛求雨。

到了求雨这天,林则徐带着各级官员,登上祭坛,礼毕,林则徐叫大家按次序在席子上坐下。当时骄阳似火,坛上既没撑伞盖,也没摆设茶水,大家曝晒在烈日下,热汗如雨,舌干喉燥,难以忍耐。

好久,林则徐见大家熬补住了,才开口说:“现在应该喝点茶水了。”

于是叫侍者把茶瓮抱了上来。林则徐先饮了一些,然后按次序传给各级官员,大家都渴得厉害,一下子就喝光了。

过了一会儿,林则徐忽然张口大吐,接着各级官员也呼啦啦地吐了起来。

这时,林则徐点着头说:“这就足以检查我们的心肠了”。于是叫大家不要把吐出来的东西弄掉,自己亲自检验,又叫侍者分别登记起来。

只见各级官员吐出来的尽是腥荤之物,而林则徐的却是野菜淡饭。

林则徐生气地说:“为民请命,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把老百姓的性命当作儿戏,毫无体恤之心,你们的良心何在?”各级官员羞愧难当,都跪下来叩头,表示愿意尽力捐输粮食,平价便民。

这样,当地老百姓才得以度过饥荒,人们交口称赞“林青天”。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同样是向神求雨,表现出的个人品格却很不相同:苏轼对神晓之以理,为百姓减灾不辞辛劳,充分表现了他的爱民情怀;康熙勇于从自身和官吏失误上找原因,有其关心民瘼、重视吏治的一面,也有其虚伪的一面。因为他的“修省责己”,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政治作秀”;同样为官的林则徐,求人不如求己,从最有实力解决饥荒的官员入手,人人给我出力;至于军阀张宗昌的表演,粗鄙野蛮,无法无天,充分暴露了他流氓恶霸的丑恶嘴脸。

爷爷又让我见识了他的博学多才。

不光是我佩服,再看秦先生和肖潇,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听罢,秦先生冲爷爷抱拳赞道:“姚爷,实在是厉害,一番关于求雨的陈述,可见您心胸的大度,敬佩,敬佩。”

这时,二子停车,过来撩起门帘问:“秦先生,前面的村子是不是下河桥?”

下来马车的秦先生,还没等他分辨出面前处在黄昏当中的村庄,是不是下河桥时,站在村口的冯啸看见马车跑了过来。

这里正是冯啸所在的下河桥。

爷爷和我,连同肖潇,也赶忙跳下马车,一同跟随冯啸来到他的蜡烛厂,所谓的厂,不过是一座破旧的砖厂罢了。

一间有灯光的仓库,看来是冯啸的生产车间,走进去,冯啸的妻子还在加工蜡烛。

秦先生对冯啸说:“一路赶过来,有些饿了,能不能做些饭给我们几个吃,吃过之后,我们再聊,好吗?

一进门,秦先生就要吃的,我看未必,冯啸安排妻子去买些饭菜,冯啸妻子一出门,秦先生就让他找出用他母亲骨灰做的蜡烛。

秦先生接过蜡烛,看着冯啸,说:“后生,能不能让你妈的灵魂安息,任何人都帮不上你,就看你自己的了。”

冯啸点了点头。

秦先生将含有冯啸母亲骨灰的蜡烛一根根在屋子的正中间竖起,围成一个大大的圈,之后,让我们在场的人帮忙将蜡烛一根根点燃。

接下来是把屋里的电灯关掉。

冯啸按照秦先生的吩咐,慢慢走进点亮的蜡烛圆圈里,双手平举与胸齐,抬头仰望,又双手合十,静静的呆在那里。”

秦先生席地而坐,口中默念咒语。

突然,秦先生双手一挥,地上的烛火在瞬间窜起,变成了绿色,冒起一阵淡淡的轻烟。

秦先生的手挥动越来越快,冯啸整个人包围在浓烟之中,绿色的火苗不停地上窜下跳。

就这样持续了两三分钟,秦先生才停下来。

围在冯啸身边的烟尘也慢慢散开了,只见他依旧是双手合十,在蜡烛中间跳起了奇怪的舞蹈。烛火依旧不停地闪烁,渐渐变得有节奏起来,随着冯啸那怪异的舞姿左右摇摆。我只觉得四周被蒙上了一层纱,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慢慢地,四周一片寂静,听不到任何声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秦先生一声大喝:“现身吧!”

地上的蜡烛一根接一根熄灭了,房间陷入黑暗。

静,出奇的静,坐在身边的人的呼吸声听得一清二楚。

我知道,所有人的感觉和我一样,有事情将要发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周依旧是黑暗一片,没有声息,没有光线,空气令人窒息。

忽然,让人难以察觉的一阵凉风掠过,地上的蜡烛又一支接一支地燃起来,在烛火组成的圆圈中间,除了冯啸外,竟然多了一个人影——慈眉善目,老态龙钟的女人。

影子忽闪忽闪,我在一旁看不见她的表情,我虽说经历了不少恐惧的场景,可是,此时我已经喘不过气来。

站在蜡烛圈内的冯啸,忽然“扑通”一声跪下了,冲着烛光里的身影磕起了响头:“妈妈,儿子对不起你啊,那篇文章其实是我写的,所谓‘骨灰做蜡烛能映出人影’都是我编造出来的,我好糊涂啊!妈妈你惩罚我吧……”

冯啸一番悲痛地诉说,让我们明白了,原来,冯啸见别人都生活的舒舒坦坦,他的日子却让妈妈拖累的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愁下顿,于是他发挥自己善于编造希奇文章的特长,炮制了一篇所谓“用人的骨灰制作蜡烛能映出人影”的稿子投给报刊发表。

报社给冯啸发来报样,看过之后,冯啸也没高兴起来,就赶快准备到外地出发的事情了。

然而,冯啸随手放置的报纸,让躺在床上的母亲看到了,有那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一直以来,她也常常自责是她的病拖累了他们,如果自己顺利地‘走’向天国?把自己的骨灰留给孩子,帮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她也就瞑目了。

现在,母亲果然提前放弃了生命,去了天国。

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用母亲骨灰做出的蜡烛,还真的映出了母亲的身影,他编造的文章竟然应验了!

“妈妈,我对不起您,是我胡编乱造的狗皮文章害死您的,我错了。”冯啸痛哭流涕,不住的说:“妈妈,你不能走,就让

儿子再多看你几眼吧!”

化作影子的母亲,看来是眼里也溢出了泪水,她不停的擦拭眼角,低头对冯啸说:“孩子,妈妈也不想走。可是妈妈留下来,会拖累你的生活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