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古玩大家——帮爷(八)
第321章古玩大家——帮爷(八)
爷爷讲着讲着,突然问我和二子:“还想听吗?听得懂吗?”我率先回答:“听得懂,爷爷,您继续讲,我愿听。”
二子也答道:“懂啊,我也愿听。”
爷爷于是又讲了起来。
好。有些收藏术语在外行人眼里真有些懵,我给你们再说一部分,也许对你们以后涉入收藏领域,会有些益处。
玩,内行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是可能想吓走顾客。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内行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品相,就真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就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走眼,也叫打眼,收藏爱好者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走宝,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收藏爱好者便是“捡漏”了。
搬砖头,不花本钱搬弄别人的物品,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做生意,类似于上海话“掮客”。
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实在很陌生。然而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收藏术语来源于收藏,是喜好收藏的人士在收藏交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约定俗成的一些俗语、套话,并没有多么的神秘。喜欢收藏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收藏术语,有助于更快的融入收藏的圈子当中。即使遇上不懂的术语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问清即可。
切忌不懂装懂,徒惹笑话之余,还可能误入他人圈套。慎之!慎之!
说着话,我们走进了古玩街,面前不远处就是帮爷的古玩店。
进入古玩店之前,我和二子使劲拍打身上的泥土,说实话,我还沉浸在刚刚发生的那一幕,只是可惜没能看明白宋爷爷是如何招来那个身为尚书的老人——刘奉天的祖宗的。
进到帮爷的店里,洗刷过后,躺下就睡了。
一夜无话。
天亮,帮爷一开门就有生意,帮爷古铜色的脸上始终笑意盈盈,不急不躁。
进门的生意是昨天一进帮爷店时,和帮爷聊天的那个人,我记得姓鲍来着,进门冲帮爷喊:“帮爷,我今天一早就看见这位朋友到咱古玩街出摊,都是鼻烟壶,太漂亮了,您看看,有相中的吗?要是有,您赶快收下。”
帮爷冲来人抱拳说:“鲍老弟受累,如此照顾我生意,感谢!”
然后冲姓鲍的带进门的中年人,同样抱以拳礼,称:“买卖不成仁义在,今天有缘和老哥交个朋友,也长长我的见识。”
来人也客气一番,然后,解开身后的包袱,放到柜台上,打开。
我围上前去观看,是一堆鼻烟壶,约有二十枚,这些鼻烟壶里面所画的,有的是绘画,有的是书法,材质各不相同,自显奇姿,一看就让人爱不释手。
帮爷看了半天,举头向坐在椅子上的爷爷望去。
爷爷明白帮爷的用意,起身过来拿起鼻烟壶,一个个端详。
看过之后,转身对鼻烟壶的主人说:“老板,说吧,这堆全包圆,多少钱?”
在场的人无不惊奇。
惊奇的人不光有帮爷,就连卖鼻烟壶的中年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他看着一堆鼻烟壶,内心做着盘算。
爷爷等着他的回话。
鼻烟壶主人抬起头说:“您要是全要,一个二十,一共二十个,您给我四百元。”
爷爷摇摇头,说:“说实话,古物的玩家和收藏家,打死也不敢碰这类题材,鼻烟壶不是诞生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传入中国后,还没盛行,你这些均是玻璃制品,一个十元,一共二百元,行就放下,要不就别耽误您的买卖。”
爷爷说话的功夫,帮爷从柜台里取出一打纸币,数出二百元来,撂倒那堆鼻烟壶上,然后看着中年人,让他自己做决定。
中年人稍稍迟疑,爷爷拿起鼻烟壶上的钞票,递给帮爷,说:“要不就算了”
话还没说完,中年人伸手从爷爷手里将钱拿去,说:“成交。”
帮爷看见中年人把钱揣起来,也把鼻烟壶收起来,放进柜台里。
卖主成交后便要告辞,帮爷送出门去,姓鲍的正向爷爷吹嘘道:“我一早就看见这位卖鼻烟壶的,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没犹豫,直接带他来介绍给帮爷。”
爷爷说:“老弟,你了解鼻烟壶吗?”
帮爷赶快过来插话,对姓鲍的说:“鲍二,谦虚点,这位是姚爷,古玩行当里的大家,你不是要学着开店吗?多向姚爷请教才是。”
“姚爷,多指教。”鲍二忙抱拳深鞠躬。
爷爷笑了笑,摆着手说:“帮爷,你也不怕把我闪着,那敢称大家。”
帮爷进到柜台里,取出刚才的那一包袱鼻烟壶,放到柜台上,说:“姚爷,您也不用拿鲍二当外人,他是我没出五服的亲戚,您就当面给我们上上课,这些鼻烟壶真值二百元吗?”
看来帮爷对这批鼻烟壶的价值不敢确定。
爷爷拨开堆在一起的鼻烟壶,从中取出一枚,放到帮爷手里,说:“小心收好。”
帮爷仔细端详手里的鼻烟壶,复又抬头看爷爷,一脸的迷惑不解。
“是不是只有这一枚是真品?”我在一旁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