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古玩大家——帮爷(十)
第323章古玩大家——帮爷(十)
我担心站在洞口,和刘奉天如此之近,爷爷难道不怕被刘奉天发现吗?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爷爷给我涂抹的紫砂起到一定的作用,至于能不能被刘奉天看出来,我始终担心。
刘奉天此时满脸悲伤,泪流满面,冲着一块墓碑“咚咚咚”的不住的磕头,放声大哭,一面哭,一面翻开墓碑。
看得清楚,墓碑下是一个洞穴,刘奉天将包袱打开,取出几件瓷器、玉器,还包括那个黑不溜秋的犀牛角笔筒。
认真放好之后,刘奉天左右整理一番,才将墓碑放回原处。
做好之后,再听刘奉天嘴里嘟囔:“我不孝啊,祖宗大人,天打五雷,把我轰死算了吧!”
爷爷看到这里,拉着我的手,折身往外走,走出十几步,爷爷擦亮一块火石,照出微弱的光亮,摸爬着出来洞口。
我问爷爷还等刘奉天出来吗?
爷爷摇摇头,说:“春生,你要是猎奇的心还不够,我们去祠堂看看如何?”
“是查查刘奉天祖上的族谱吗?”我问爷爷。
爷爷说:“正是。”
于是我和爷爷不再多话,顺着原路,踏着皎洁的月光,也没有聊天、说话,疾步走的满身大汗,十几里路,走了大约一个多时辰。
刘氏祠堂大门自刘奉天打开后,大门一直敞开着,爷爷带我由大门直接来到祠堂。
爷爷用火石点燃条案上的蜡烛,还没来得及观看祠堂的灵位牌匾,就见蜡烛一旁的一本崭新的刘氏族谱和一个空酒瓶子。
望着空酒瓶,看来在今夜行动之前,刘奉天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打开第一页,刘氏族谱的第一个名字是周姓。
爷爷一页一页的仔细翻看,翻到四五页,爷爷指给我看,出现一个名字:周延庭,宋朝吏部尚书。
接下来的名字都是姓刘。
爷爷直接把族谱合上,掀开最后一页,又翻看倒数第二页,用手指给我看,上面上写着刘奉天的名字。
爷爷吹灭蜡烛,把祠堂的大门带上,带着我往镇上返。
等第二天中午,鲍二提着酒菜来到店里时,气氛才活跃起来。
鲍二不仅带来了上好的酒菜,还带来了惊人地消息。
消息是,镇上在刘家寨子以东十几里的山坳里,发现了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规模不小,但却隐藏得很好,一般人很难发现,所以估计还没有被盗过,里面肯定有不少价值不菲的随葬品。
“谁发现的呀?鲍叔叔。”我问道。
“是刘奉天发现的。”就听见大街上一个人回答。
众人循声看去,就见宋爷爷和刘奉天一道走进古槐树下。
别人都不说话,说话的只有鲍二。
“是吗?宋爷,真是奉天发现的?”鲍二左右打量刘奉天。
刘奉天嘿嘿笑个不停。
宋爷爷说:
这还错了,昨天一早,我有事到刘家寨里走动,寻个朋友,正好遇见刘家寨的村长和他族里的人商议续族谱的事。
重新修订刘氏族谱这件事,是由几位德高望重的刘姓长辈发起的,俗话说,盛世修谱,这几十年来,刘氏族人中,又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重新修订族谱,不光是对祖宗的告慰,也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不过对这件事,他们很多刘姓子孙却并不怎么关心,因为他们虽然姓刘,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二没有造福子孙后代的远见,最多就是在族谱上有个自己的名字而已,对他的生活工作都没有什么影响,参与性都不够,也不高。
村长正愁着呢,看见我了,拉着我坐下,让我出主意,我说你们干使闲劲,有光祖耀宗的祖先不宣传,年轻人都不知道,让他们怎么参与进来?
村长问宣传那位祖先?
我让他取过族谱,指出宋朝尚书周延庭的名字给他们看,他们也知道有宋朝吏部尚书这位祖先,可是无根无据,从没人知道周尚书的家和祖坟在哪里?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故意往自己脸上贴金,造假糊弄人的。
我说这还不好办,找个人在四处找找周尚书的坟墓不就行吗?
村长问我找谁来找坟墓?
我提议刘奉天。
大家都不解,这时有位长者说,他是刘奉天的二叔公,那天,他是去街上买烧酒,在街上碰到刘奉天,二叔公是目前刘姓族人中辈分最高的人之一,也是这次修订族谱的主要人员之一。
他见到刘奉天,一把拉住奉天,他说族谱已经修好了,你快跟我去看看,每个梁家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可奉天本不愿去。
我让他们几个年纪大的想想,刘奉天祖上是干什么的?
有人想起刘奉天的父亲是造墓穴的高手。
村长问我,我们曾邀请他来续族谱他都不愿意,他怎么肯帮着找墓?
我说我去找刘奉天谈谈。
我就到奉天家里找到他,拿出修得很精致的刘氏族谱,我让刘奉天自己看,刘奉天先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是他父亲的,爷爷的,一代一代地看上去,看到最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祖先竟然是周延庭。
族谱上写有注解,说明周延庭因担心同朝幕僚互相残害,将子孙的姓氏改为刘姓,我一推算,刘奉天就是周延庭的第三十七代嫡系子孙。刘奉天一下就蒙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可是,昨天中午,他来店里找我.”帮爷看着刘奉天。
宋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