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翎羽(上)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21章翎羽(上)

第21章翎羽(上)

镇上有人请爷爷操办喜事,爷爷知我好热闹,也省得给我做饭,带我同去,还带着我的伙伴,是个女孩,我喊她丫头,和我形影不离。去的路上,我问爷爷,死人也有婚丧嫁娶吗?

爷爷讲在阳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再平常不过。但在阴间,也有“阴亲”之说。

爷爷说:“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说的是,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

“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的时候,上元、中元、下元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丫头问爷爷,在阳青镇有谁家结过阴亲?

“一个叫翎羽的女孩子,她结过。”爷爷对我说:“一个奇女子,有学识,无比聪明,后来她找我帮她渡过难关,与其说是我帮她,不如说是她自己帮自己。”

这段故事的离奇、曲折,我幻想着翎羽她在向我幽幽的道来。

夜,静如止水。

我坐在床沿上,身穿成亲那天的大红嫁衣,静静地看着紧闭的房门。门无声地开了,我的心紧了紧,放眼望去,屋外没有月光,依然漆黑一片,但我感觉到,有人进来了。

七月十五,雨。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在黄历中它特别。七月十五是鬼节。

今天也是我的特别日子。

今天是我嫁到李家的第三天,我独守空房三天,我寂寞的站在屋檐下,听雨点打在瓦片上所发出的“叮叮”声,那些雨水顺着瓦当之间的空隙,细流一般落下来,砸在泥地上,溅起一串水花。

我叫翎羽,三个月前还在省城里念大学,那时,身穿青蓝色校服的我是多么光彩照人,无忧无虑,可就在我尽情享受青春美好之时,忽然一道晴天霹雳,父亲生意失败,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为了偿还他生前所欠的债务,我成了还债的筹码,我不得不休学回到家乡,嫁到这荒凉偏僻之地。

李家的祖屋是一栋古式庭院,有长长的走廊和雕梁画栋的阁楼,花园又大又深,假山石桥林立,长满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

听说一直到光绪年间李家都还是京城里的显贵,但后来不知怎么得罪了宫里的主子,被人陷害,枝叶凋零,家业衰落,最后不得不搬来这乡下阳青镇,到现在已是三代单传。

我所嫁的,就是李家大少爷李子君。

虽说是明媒正娶嫁过来的,但对我来说这和卖身没什么两样,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见到我那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夫君。还记得新婚之夜,我盖着红头巾坐了整整一个晚上,泪水湿透了衣襟,但他还是没有来。

天亮时,我松了一口气,也不知是喜是悲。

“少奶奶。”一声低沉的呼唤,我转过头,见到一袭青衣。

他是李家的大管家,在这个几乎没有什么人气的大院子里,他工作了三十年,到现在已是长须胜雪,两鬓白霜。“张老爹,有什么事吗?”我问。

“夫人让您过去,说有很重要的事要嘱咐您。”

“嗯。”我整了整大红色的旗袍,随着他绕过三个长廊,来到正厅。

正厅摆设古朴奢华,宽敞明亮,采光非常好,但不知为什么,向婆婆请安时我总感到异样的压抑。

此时,我那身穿绸缎绿衣的婆婆正端坐于正堂之上,她看着我,眼中露出灿烂又诡异的笑容。

我上前拜了一拜,道:“婆婆万安。”

“起来吧。坐。”

“是。”我听话地坐到一旁,恪守做媳妇的孝道。

“羽儿,这几天难为你了。”婆婆的声音和蔼温柔,却让我生生打了个冷战。

她这是怎么了?前几日她是那么的威严,我甚至可以从她眼中看到对我的厌恶,如今为何对我如此和善?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羽儿不苦。”我怯怯地答。

“哎,你也别倔了。”她低低地叹了口气,“成亲三天了,都还没见到丈夫的面,哪有不苦的。不过你也不必太伤心,今晚我就让子君来陪你。”

我全身一震,定定地看着她,心中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言不由衷地答:“谢婆婆,羽儿一定好好服侍夫君。”“嗯。”她满意地点了点头,脸色又转为阴沉,“不过,羽儿,你要记住,子君有畏光症,见不得一丁点的光,你一定要将烛火都灭了,知道吗?”

畏光症?我悚然一惊,冷子君有畏光症?为什么我先前不知道?他不是自小身子弱,一直住在院子最深处的聚月斋吗?难道他足不出户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可怕的病?

“婆婆放心,羽儿记住了。”

“好!”老太太大喜,对身旁的张老爹说,“去把‘摇红’端来。”

“是。”那神情有些木讷的张老爹答应一声,转身走进内堂,不一会儿就捧出一杯茶来,恭恭敬敬地奉到我面前,道:“少奶奶请喝茶。”

“这……”

“羽儿。”老太太颇为自豪地说,“这茶名叫‘摇红’,是我用三十六种奇花泡制而成,对美容养颜有奇效,你尝尝看。”

“是。”我将茶接过来,细细地看着那琥珀色的液体,沁人心脾的异香扑鼻而来,钻进我的肺里萦绕不去。我的手顿了顿,然后一饮而尽。

“味道如何?”婆婆急切地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