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慧觉禅师(二)
第282章慧觉禅师(二)我和丫头刚到大悲寺,还没做停留,就又要下山。
带着两个少女,丫头一口一个姐姐的喊着,不等来到她家,这两位少女来大悲寺的目的,就被她问的一清二楚。
原来,这两位少女,一个叫林静,一个叫林雅。是同学,同在省城一所医学院读书。
林雅大林静三岁,因姓相同,一静一雅,很是巧合,一入学,又同在一班,俩人一见面莫名的亲近,要了同一间宿舍住下。
同学们都说她俩长得太像了,简直是一对亲姐妹,俩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吃住都在一起,比亲姐妹还亲。
时间一长,通过交流,得知各自的身世后,林静和林雅更是相同的身世,让两人更加互相怜惜。
说起报考医学院,俩人的目的竟然出奇的相似,林雅想学医治父亲病,而林静学医是为了给妈妈治病。
林雅说自幼跟随父亲漂泊,至于为什么父亲从来不提母亲是谁?她如何问都问不出来。
父亲在她四岁的时候,到一家大户人家当私塾老师,父亲不提报酬,因为他体弱多病,唯一的要求是这户人家,能容留自己的女儿同吃共住,雇主同意了。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因却无从查起,原因是他在夜里常常听到一女子的哭泣声,日日夜夜从不间断,扰的父亲心神不宁,休息不好,吃药打针都不管用。
备受折磨的父亲却日渐消瘦,好在雇主对小林雅,视同自己的孩子对待,父亲才一心教授雇主的孩子。
父亲尽心尽力,皇天不负有心人,雇主的孩子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考取了外省的名牌大学。
父亲此时不能再坚持,找到雇主,恳请收留小林雅。
雇主问:“林先生,你要干什么去?”
父亲说他要出家修行,让自己沉静下来。
雇主劝阻,并愿意出资找更好的大夫替他医治。
父亲说他的病他自己清楚,执意出家修行。
林静听罢林雅的诉说,已是泣不成声。
她的身世也好不到哪里?
自小没见过父亲长什么样子,母亲精神也不好,常常一个人发呆,整日里在家吃斋信佛,但林静的母亲始终要她努力学习,严格要求,从不放松。
两个小姑娘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林雅对林静说:“妹妹,这样好吗?我们一放暑假,我想到你家里去,看看伯母,行吗?”
“好啊!”林静高兴的赞成。
考完试,不等成绩下来,俩人就踏上了去林静故乡的旅途。
林静的家是在一座小县城里,位于城中村,村庄名字叫兴隆庄。
林静领着林雅来到一处院落。
林雅走进院子,就被一架葡萄吸引了,正是盛夏,葡萄枝繁叶茂,爬满整个小院,不少叶子垂下来,像挂了道绿帘,一串串刚结仔的葡萄隐藏在茂密的枝叶间。
小院的干净利索,让林雅倍感温馨、亲切。
葡萄架下有口古井,井壁上生满了青苔,井口上盖着块大石板。
林雅颇为好奇,心想,这井为什么要用石板盖上?难道是不能用了?
林静过来拉她,她第一次来林家,林静急着带她去拜见自己的母亲,想要急切地告诉母亲,林雅是她在学校结识的最好的姐姐。
林静的家是前后两处院落,穿过前院的过道,林静带着林雅来到后院,正中间是三间正房,东侧有间独立的屋子,林静说这是林家的庵堂。
林雅听林静说过,母亲在她记事起,请人盖了这间庵堂,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在庵堂里为女儿诵经祈福。
林静还隐隐约约听人议论,说林家曾是当地有名的大户,在林静父亲手上开始败落。
至于原因,都闭口不谈。
林雅随林静进到庵堂,不知林母跪在神像前念的什么经?
见林静在她母亲身旁跪了下来,很虔诚的样子,林雅拼命忍住笑。
林静母亲念完了经,问女儿:“这半年来在外可好?”然后才抬眼看身旁站着的林雅。
她像是吃了一惊,手一抖,她手执的那串念珠,不知何故?绳子突然断了,念珠纷纷地跌下地来。
突然地变故,让林雅一时慌乱,她向林静求助,她不知林静的母亲为何如此古怪地注视着她?
林静却是一脸漠然,显然她极其畏惧母亲,再看林母手脚并用,神色慌张,到处找寻散落在地上的佛珠。
林静帮母亲将佛珠一一收集起来,放到母亲的怀里,林母怀抱佛珠,不敢抬头看人。
林静摇摇头对林雅说:“母亲的病又犯了,唉,这是经常的事。”
林雅说:“林静,你和伯母长得太像了。”
林静说:“是啊!见过的人都这么说。”
林静将林雅带到前院她的房间里安顿下,就去后院照顾母亲去了。
这个下午,林家的空气异常沉闷,林母自始至终没和林雅说一句话。
晚饭后,林雅在前院正房睡下了,可是怎么也睡不着,想着林母一副排斥的表情,她决定明天就回学校。
即便林静不走,她也要走。
迷糊中,听见有人在耳边唱戏,那声音就像流水一样,漫进她的耳朵,林雅被惊醒了,但房间里并没有人,声音是从墙外传进来的,她不由得站了起来,走到窗前,把窗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