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补玉山居——道济(二)
第294章补玉山居——道济(二)
道济入行做二指先生的故事没有吸引二子,他的兴趣可都是在打猎上,一路上,只顾着和刘爷爷聊打猎的经验,不明白我问道济的意图。刘爷爷似乎找到了知音,他更愿意说打猎的各种感受,对二子说:
打猎首先学会寻找猎物的踪迹。
看动物出没在什么地方?借助猎物的脚印、粪便、交叉地、饮水处等,猎物的踪迹常走向泉水、小溪、湖泊、觅食处和栖身地。
最重要的是要辩认出足迹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
冬季确定足印不难,因为有雪,新足印总是轮廓分明,足印壁上有小的锯齿状边缘;疏松的雪地,沿足印两旁有小块雪团。鸟和小动物的足印由于寒冷形成小窝,新鲜散碎,甚至呈二指手套状;而陈旧的足印上,低温时形成冰花。
在潮湿的泥土上,足印新鲜程度也是以轮廓是否分明来确定。
新鲜足印内常有小积水,在阳光下常闪亮,但经过一到两天以后即失去光泽而发暗,足印内的水也逐渐消失。
夏天的早晨,新鲜足印内常留下洒落的露滴,太阳一出即蒸发掉。
通常,熊会在开阔草地的较干净处,会留下明显的踪迹,如吃剩浆果的籽,含有小动物的粪便,还可在熊呆过的地方掘出松鼠或土拔鼠。
野生动物的嗅觉和听觉相当灵敏,伏击它们时必须十分小心,要求有一定的技艺和耐心。
在干燥树林里伏击猎物时,脚下的杂物会发出声响,给猎物或鸟发出报警。
声音在树林中能传得很远,打猎时,感觉会有猎物出现,最好是在附近的灌木丛林中做个隐蔽,既可吸引动物来,又节省精力。
应埋伏在猎物活动的下风处,逆着风伏击,以使猎物嗅不到你的气味,逆风还不利于声音传播。
埋伏时应保持绝对安静,以等待猎物靠近。
如果你要追击猎物,移动时一定要小心,慢慢地走,尽量保持平静。
如估计猎物不会走进射击圈内,可在其吃食或张望时,悄悄地向猎物移近,努力在猎物发现你之前接近它。
当接近山脊顶部时,最后几码的距离要匍匐爬到打猎点,用灌木丛和高草作隐蔽物,边爬行边观察周围地形。
如果没有灌木隐蔽,一定要贴近地面,并注意周围岩石。
接近动物要非常地慢,因为动物对动静比对色彩敏感。如猎物向你这边张望时,应停止移动,屏住呼吸直到动物转移视线或低头继续吃东西。
我神采飞扬地扛着土枪,跟在聊得正起劲刘爷爷和二子身后,不一会就进了竹林,来到小院。
房间内,洪爷一边给爷爷添茶倒水,一边对茶进行评头论足。
洪爷手持茶杯对爷爷侃侃而谈:“在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上,唐代大诗人李白发现了‘银河洒芳津,采服润筋骨’的妙处,茶圣陆羽有‘珍鲜馥烈’的说法,每个字都值得透彻地研究。”
爷爷点头说道:“茶文化就是细究茶的种类、茶的营养;茶的种法、茶的采法、茶的炒法、茶的沏法、茶的泡法;茶与水的关系、茶与杯的关系;茶的化食功能、茶的医疗功能;精美的茶点、精巧的茶具;名茶、杂茶;北方的大碗茶、南方的功夫茶;市民的茶生活、文人的茶情趣;关于茶的书、关于茶的诗、关于茶的表演……”
“道济,你受累,再换壶茶水。”
洪爷安排道济重新冲茶,随后又说:“中国人喜欢享受过程,不着急把事情办完。”
“‘文化就是费事’,一位朋友见我嘴急便如是说,喝水与品茶是两个层次的行为,‘喝’有一个‘口’,‘品’有三个,一个‘口’满足的是生理需求,三口之‘品’就高雅起来,不止于三倍的复杂,一口化三,变喝为品,越是高级的茶场面,茶杯越小,而且不可一饮而尽,这话很经典。”
“仅仅科学地对待人生,能够满足吃好、睡足等基本生活需求就行了,那样活,就没了色彩。”
“文化的‘文’古字为‘纹’,纹饰化就是文化,就如您姚爷刚才讲的就是一个‘细究’。”
我怀抱土枪不放,满屋子里观赏洪爷的石头,看似慢不经心,不注意两位爷爷的对话,实则是,我竖着耳朵用心聆听他俩的对话。
爷爷问:“洪爷,如何赏石呢?如何收藏?”
似乎爷爷是在替我问的问题。
洪爷道:
什么石头值得收藏?
首先看石品,目前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要数中国四大名石——太湖石、英石、灵璧石、昆山石,还有戈壁石、阳春孔雀石、潮州蜡石、广西大化石等。
其次看色泽,石头是否对光的反应强?是否有自然感、硬重感、本色感或奇异感?石头经过千万年的沉淀,通常呈现古朴稳定的色泽,很有质感。
再看石头的润度,是否滑润、手感是否好,如广东的黄蜡石,不是蜡却有蜡的光泽,滑润可爱。
然后才讲究石头之势,是秀美、还是峻立,是富贵、还是文雅。
当然,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石头,如名人收藏过的石头、来源特殊的石头,如陨石、恐龙蛋化石等,也常常被石头爱好者作为收藏对象。
许多收藏家都表示,大部分人刚开始收藏石头时,都重点关注石头到底像什么?
这是正常的,但到了一定的收藏层次,就不该把“像”当作收藏的最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追求石头的气韵。
如黄蜡石极少呈现特殊的物品形象,但只要石头立起来协调、平衡,“石气逼人”,就是好石。
因此,欣赏石头必须回落到朴实的基础。
我认为,玩石最高的境界是“人石相通”。
贵石头不一定就是好石头,有位曹先生,是个老中医,与我相交甚笃,他的藏石生涯是从十岁左右开始的。
在跟师傅采药时,他发现了许多漂亮的鹅卵石。师傅告诉他,石也可入药,与药同理,讲求天然、纯正、地道。
师傅的一番话影响了曹大夫的藏石观。
从此,他踏上了不断寻求石头之美的道路,开始是鹅卵石、麦饭石、雨花石,接着是英石、孔雀石、黄蜡石、灵璧石、太湖石、云南彩陶、响石,随后又开始收藏化石、钟乳石,现如今又收藏了陨石、晶石、戈壁石、木化石。
曹大夫说,求石也会“一见钟情”。
在他看来,最好的石头具备了三种气质:古朴而不呆板,有变化而不轻飘,有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