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命吗?
李言醒过来了,但是很快又“继续昏迷”过去。
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那位阴狠毒辣的皇帝叔叔是不可能放过自己的。
他的目的是要彻底清除隆安皇帝这一脉的所有子嗣以及他们的后人,以确保没有任何人能觊觎他的皇位。
他自己就是靠着超强的心机隐忍示弱,扮猪吃虎,蒙骗过了所有人,最后才一举成功,顺利登上了那个位置。
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允许别人去效仿他的。
所以他必然要铲除所有他认为会有可能威胁到他的位子的宗室子弟。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如今该死的都死了,就剩下李言这一根独苗苗。
李言到现在还活着,很大程度上是这位明德皇帝还不够心狠,不够无耻,还想用李言这个仅存的亲侄子来给自己暂时维持一点温情的人设。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李言那位太后奶奶的作用。
明德皇帝再无耻再凶狠,在这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太后的话还是不能不听的,哪怕是表面也好。
但是让李言活着只是暂时的,他是必死无疑的。
只是明德皇帝必须向太后表示他的孝道,表明自己并非那种冷酷无情的人,所以才会有了封李言为宁王就藩辽东这件事。
给了太后一个交代,让天下人也暂时闭嘴。
但是李言一旦到达辽东,那就是他的死期了。
要么因病暴毙,要么意外身亡,总有一种死法适合他。
而负责送他上路的自然就是他的王府侍卫指挥使石涛了。
之前他昏迷不醒,而且日渐虚弱,石涛自然乐见其成,这样省了他动手。
就算日后太后怀疑,派人调查,也会证明宁王是自己病死的,跟其他无关。
皇帝有皇帝的安排,下面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但是一旦他清醒过来,那石涛肯定就会给他设计其他的死法,早日完成皇帝的交代,去让他和他的父王母妃在黄泉相会。
所以,继续装昏迷是目前最明智的做法。
李言对继续装昏迷很有心得,但是却有一点担心柳青竹会露馅。
可是看着柳青竹每日里日渐憔悴的俏脸,红肿的双眼,疲倦之中越来越哀伤的神情,他心中表示非常佩服。
女人真是天生的演员。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石涛每天都会派人过来查看李言的情况,每次过来看到的李言都是脸色越来越差,气息越来越微弱,随时看着一副要挂掉的样子。
甚至石涛自己也跑来看了一眼。
但是闻着李言身上那股刺鼻的味道,好似即将死亡的人身上散发出的那股腐朽的气味,石涛没有细看就捂着口鼻离开了。
后来,李言偷偷问柳青竹是怎么做到的。
少女脸上露出一丝小小的得意表情,轻声告诉李言,说脸色蜡黄是她用姜汁涂抹在他的脸上,又弄了一些其他植物的汁水掩盖姜汁本身的味道。
至于那股腐朽刺鼻的气味,则是一种叫做牛舌草的植物挤出来的汁水,涂抹在李言身上散发出来的。
这些植物都是她小时候跟着母亲上山采药的时候认识的,自从李言醒来后,她这几天下车方便的时候都会特意寻找,结果还真让她找到了几株。
正好排上了用场。
李言心中感慨,一饮一啄皆是命数。
以前的自己救她帮她的时候,何尝想过今日她会救了自己。
虽然靠着这些小伎俩能够暂时保住小命,但是时间一长,若是没有长远的解决办法,迟早都是要露馅的。
李言在装昏迷的时候,脑子里不停地在思索脱身逃命的办法。
他现在根本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什么王子隐忍多年一举复仇成功的桥段都太扯。
只要能活着逃走,带着柳青竹一起找个没人能找到的地方,隐姓埋名,先活下去再说其他的事情。
造反这种事情吹牛逼简单的很,但是看看史书,古往今来虽然造反成功的不少,但是造反失败丢了性命的人却是成功者的无数倍。
更别说那些成功者本来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和气运,没有人起点会差到李言如今这种地步。
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办事情的正确态度和基本逻辑。
只是李言想了无数种办法,但是很快又都被自己一一否定了。
不说别的,马车外面那一千名士兵就将他所有的计划都给堵死了。
若是没有什么意外变故,比如说突然天上下起陨石雨将士兵们全部砸死,或者说突然来了一队蒙古鞑子突袭车队。
亦或者是东边的朝鲜国王突然脑子抽筋,统兵犯边,搂草打兔子将自己这支队伍给灭了。
但是这些别说基本不可能,就算真的发生了,他这个宁王也会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到,甚至还会刚出狼口又进虎穴。
所以,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随着队伍越来越接近本次的目的地辽阳城,李言心中的希望一点一点的消失,绝望的情绪则是一点一点的增加。
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是聪明的柳青竹却已经感觉到了他的绝望,虽然不时的柔声细语的宽慰他两句,可是眼神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丝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