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男女各半 - 爆宠医妃:丑女逆袭猎天下 - 苏芸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9章男女各半

第199章男女各半

何玉良的理由也是现成的:“这些病患都是你治的,虽然是罗大人来做总结,但你也不能不在场啊,万一罗大人有理解错了的地方呢。”“再说,位置给你留着呢。”何玉良指了指前排。

前排确实还留着几个位置。

楚青玖无言。

这方子和病症,罗浩东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真不至于有什么错漏。

但既然有位置,楚青玖还是进去了,不然下次何玉良见了,还会唠叨她。

而且,楚青玖也想看看外地的名医是什么水平。

等她坐下,四周的人都笑着和她打招呼,楚青玖一一应了,又解答了几个问题,罗浩东才匆匆赶来。

他本来能早点来,结果皇四子沈云昕生病,耽搁了一些时间,倒成了最后一个来的。

眼看时间不早,罗浩东也不废话,直接让一个医生,把七份病历,都念了一遍,一边念,一边在前面的大黑板上,分别写出病患的脉象舌相症状之类,以及具体的诊治手段。

汤药基本都是用了补阳还五汤化裁——补阳还五汤当然不是能治所有中风的,不过罗浩东搜集的就是可以用的那一部分。

他先是列出了补阳还五汤的方子,然后结合了实际的病患情况,讲口眼歪斜者要加什么、语言謇涩者要加什么,偏瘫、上肢瘫痪或者下肢瘫患者,又分别要加什么。

可以加减的药物很多,但也要根据病患的情况来。

再就是其他的辅助治疗手段。

楚青玖用过的有针刺、艾灸,还有穴位敷贴。

罗浩东把楚青玖的取穴,都一一罗列,为什么这么取穴、如何取穴、是补是泻、留针还是不留、留多久,都有综合讲述。

他在上面说,下面有人便奋笔疾书,生怕有所遗漏,特别是外地来京的名医们,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补阳还五汤,就更是在意。

以前治中风,大多用名贵药物,这新方子,要说全是用的一点都不值钱的药物,那也不是,但比对以前的药方,价格总归要便宜不少。

而且有针刺艾灸这样的辅助手段帮助治疗、加强疗效,又能减少病患花在药物上的钱。

甚至有些病患后遗症比较轻微的,都不需要密集服药,光用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疗效。

例如楚青玖曾治过一例,病患是中风后语言不利。

楚青玖便取哑门、通里、廉泉及聂部四穴。

哑门、廉泉分别是任督二脉治疗语言要穴,通里同样也是治语要穴,至于聂部,按现代科学理论来说,针刺聂部,可降低大脑细胞损伤程度,改善大脑皮质功能。

其中哑门、廉泉毫针泻法、不留针,强刺;通里及聂部留针不超过一刻,中间行针强刺一次。

四穴合用,可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使病患语言自利。

经过一段时间医治,吐字含混不清的病患,如今已经恢复正常,几乎与常人无异。

等罗浩东在上面说完,下面的讨论便热烈了起来。

京城里的大夫,虽然比外地的名医,早一些知道补阳还五汤的存在和方剂组成,但因为罗浩东觉得一例两例的好转,不够有说服力,所以一直没让人直接抄誊,直到现在攒了七例,他觉得不那么单薄了,才拿出来。

下面众人便借着这七例病患的病历,思索、讨论、争辩……

还有些大夫,本身也是诊治过中风后的患者的,此时便也把自己用过的方子拿出来,供人讨论,看好在何处、又有何不足,是不是加上针刺艾灸,或者是加上穴位敷贴,效果会更好一些,等等。

京城里的大夫,对这样的分享讨论已经是见怪不怪,但外地的来的大夫们,虽然这些日子,几乎每天晚上,也会进行一些病历的讨论,但他们从各个地方而来,本就不熟识,不好畅所欲言,免得得罪了人,又有藏私的心理、怕自己的秘方被人得知他从此失去了优势,讨论的总不是那么尽兴。

好像是灌溉时候、水匆匆而过、仅有地皮被打湿,要说对干旱的庄稼没有一点用,那也不是,但要说很有用,那就扯淡了。

又像是隔靴搔痒。

总之差了很多。

但京城里的大夫早就习惯了这种讨论,一开始就放得很开,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藏,好的坏的,都会提到。

这天下,虽然有天生冷情不为外物所动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比较容易从众,也比较容易被外在的氛围影响。

京城里那些大夫,包括他们的徒弟,都是畅所欲言的,慢慢的,这热烈的气氛,就带动了外地来的大夫,也放开了。

然后他们就发现,说真的,他们手中,虽然确实是有一些方子还不错,但也真没必要藏那么深,因为总有虽然及不上他们的方子、但也相差不远的方子,就那么放着,供人随意抄誊参研。

藏私,真的没必要。

讨论越发的热烈了起来。

罗浩东没有参与进去,他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众人讨论,看别人家的徒弟,去问不是他们自己师父的人,也同样得到了详尽的解答……

“这很好,是不是?”他忍不住侧头去看楚青玖。

楚青玖也缓缓点头,确实是很好。

进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闭门造车怎能比得上共同进步。

他们讨论着,罗浩东又问起了楚青玖关于温病的事情,干脆和楚青玖去了另一间屋子,看起了楚青玖带来的温病学说。

这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好在楚青玖是从最简答的写起,循序渐进,因此虽然很多东西是罗浩东从未听说过的,但有些东西、如脏腑、如经络、如虚实标本之类,又都是他从幼年开始就学起,十分的熟悉,要把他们结合起来,艰难,却也没有那么难。

实际上还是观念问题,如果打定了主意要接受,下苦功去研究,对他们这些已经有一定名气、天赋本就出众的大夫来说,也不是很难。

只是他的学派,到底和这个不同,罗浩东研究,却没打算放弃自己的学派,去完全研究温病,但罗家还有子弟,可以从小便进行学习,专研这方面的理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