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齐策三(1)
第26章齐策三(1)
楚王死[原文]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1。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2。”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3。”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4。’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
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4;可以益割于楚5;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为楚王走太子6;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恶苏秦于薛公;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可以使人说薛公以善苏子;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
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7者事无功,计不决8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人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因遣之。
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9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故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
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人地。”故曰“可以益割于楚”。
[注释]
1楚王:楚怀王。太子:指楚怀王太子横。2市:交易。下东国:指楚固东部靠近齐国边境的地方。3因楚自立玉,留太子无益,故曰“抱空质”。4亟:急速。入:致送。5益割:多多割取。6走:赶跑。7泄:泄露。8决:坚决。9倍:成倍,加倍。
[译文]
楚怀王客死在秦国,楚国的太子在齐国做人质。苏秦对齐相薛公田文说:“您为何不扣留楚国太子,用他交换楚国东部的土地。”薛公田文说:“不行。我如果扣留楚国太子,郢都就会另立新君,这样一来,我岂不是扣留了一个无用的人质,而且诸侯还会非议我的这一不义之举。”苏秦说:“不对。如果郢都另立新君,您可趁机对楚国的新国君说:‘给我楚国东部的土地,我替大王杀掉太子。否则,我将联合韩、魏、秦三国共同立太子为楚国的大王。’这样一来,那么楚国东部的土地唾手可得。”
苏秦留楚国太子的计策,可以请求实行;可以让楚国新君马上割让楚国东部的土地;可以向楚国要求割让更多的土地;可以凭借忠于楚国太子的名义迫使楚国割让出更多的土地;可以为了楚国新君赶跑太子;可以凭借忠于太子的名义迫使楚太子急速离去;可以让苏秦跟薛公田文的关系恶化;可以替苏秦向楚国要求封地;可以派人说服薛公田文与苏秦交好;可以让苏秦自己向薛公田文辩解。
苏秦对薛公田文说:“我听说,如果谋略泄漏,办事将无法取得功效,谋略如果不能被坚持执行下去,威名就无法成就。现在,薛公您扣留了楚太子在齐国,是打算让楚国用东部的土地来交换。假使您不能立即得到土地,楚国可能计划有变,一旦这样您将只是守着一个没有用处的人质,并且还会诸侯看做行了不仁不义的事情。”薛公田文说:“是啊,那应该怎么办啊?”苏秦回答:“我愿意替您去楚国走一遭,让楚国立刻把东部的土地献给您。只要楚国答应了,您就胜利了。”薛公田文说:“好。”因此就派苏秦出使楚国。所以说“可以让楚国新君马上割让楚国东部的土地。”
苏秦来到楚国后对新楚王说:“齐国打算拥戴太子为楚国的国君。据我观察薛公田文扣留了太子,是打算让楚国拿东部的土地来进行交换,倘若大王您不马上把楚国东部的土地给齐国,太子就将会拿成倍的土地贿赂齐国,目的是让齐国拥立自己成为楚国的大王。”楚王说:“谨遵您的指教。”于是就把楚国东部的土地献给了齐国。因此说“可以向楚国要求割让更多的土地”。
苏秦就又薛公田文说:“楚国的形势是可以割让更多的土地。”薛公田文问:“我们可以怎么办?”苏秦说:“请将齐国要求多割让土地的事就可以拥立他为国君的事告诉太子,让太子正式的提出这件事,以便表明齐国对于太子的忠心。然后让楚王知道这件事。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割让之地。”因此说“可以凭借忠于楚国太子的名义迫使楚国割让出更多的土地”。
[原文]
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1恐事不成。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
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2。故臣能去太子3。太子去,齐无辞4,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必听王5。然则是王去仇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6。”故曰可以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谓太子曰:“夫剬7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故曰“可以使太子急去也”。
[注释]
1尚:尚且。2权:重,犹言威胁,胁迫。3臣能去太子:臣下能使太子离开齐国。4齐无辞:齐国没话可说,犹言齐国没有借口。5驰:亟往,急速前往。强:竭力,极力。6请以国因:请以国家的名义跟随您。因,跟随,顺从。7剬:同“制”,控制。
[译文]
苏秦对太子说:“齐国要拥立太子为楚国的君主,现任的楚王请求割让自己的土地,目的是贿赂齐国扣留太子,齐国认为割让的土地少。太子为什不加倍割让楚国的土地给齐国,齐国一定会拥立太子的。”太子说:“好。”于是答应加倍割让土地给齐国以延缓齐国扣留他。楚王听到此事后,内心很害怕。于是更加多的割让土地献给齐国,还担心扣留太子的事生变。所以说“可以使楚国多献土地给齐国”。
苏秦对楚王说:“齐国之所以敢向楚国要求多割让士地,是因为他用太子扣留在齐国相要挟。现在齐国已经得到土地,却贪得无厌,想要的更多,就是用太子揣度楚王的轻重。所以我能使太子离开齐国。一旦太子离开齐国,齐国就没有把柄了,就不会再拿太子的事情要求割地了。大王趁机急速前往竭力和齐国交好,齐国一定会答应大王的要求。这样一来,大王没了死对头,而且还与齐国建立的良好的邦交关系。楚王非常满意苏秦的建议,说:“这件关系国家的大事,就完全仰仗您了。”所以说“可以为了楚国新君赶跑太子”。
苏秦对太子说:“能操控楚国的人是楚王,太子您只能空口说空话把土地割给齐国,齐国不一定会相信您的话,而楚王献出土地的实效已经显现。一旦齐、楚两国建立良好的邦交关系,太子您的处境肯定危险了。太子您得好好想个计谋啊。”太子说:“谨遵您的指教。”于是就预备好马车,趁着夜色逃离了齐国。因此说“可以凭借忠于太子的名义迫使楚太子急速离去”。
[原文]
苏秦使人谓薛公曰1:“夫劝留太子者苏秦也。苏秦非诚以为君也,且以便楚也2。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3。今劝太子者又苏秦也,而君弗知,臣窃为君疑之。”薛公大怒于苏秦。故曰可使人恶苏秦于薛公也。
又使人谓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割地固4约者又苏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苏秦也。今人恶苏秦于薛公,以其为齐薄而为楚厚也。愿王之知之。”楚王曰:“谨受命。”因封苏秦为武贞君。故曰“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也。”
又使景鲤5请薛公曰:“君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能得天下之士而有齐权也。今苏秦天下之辩士也,世与少有。君因不善苏秦,则是围塞天下士,而不利说途也。夫不善君者,且苏秦,而于君之事殆矣。今苏秦善于楚王,而君不蚤6亲,则是身与楚为雔也。故君不如因而亲之,贵而重之,是君有楚也。”薛公因善苏秦。故曰“可以为苏秦说薛公以善苏秦”。
[注释]
1谓:姚本作“请”。2便:有利。3灭迹:犹言消灭有利楚国的痕迹。4固:巩固。5景鲤:楚国的相国。6蚤:通“早”。
[译文]
苏秦派人告诉薛公田文说:“劝说扣留楚国太子的人是苏秦。苏秦并不是诚心诚意替您打算的人,他完全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苏秦害怕您知道这些事,所以多割取楚国的土地来打消您的疑虑。现在劝说太子离开齐国的又是苏秦,可是您对此并不知道,我真为您疑惑不解。”薛公田文对苏秦的做法非常不满。所以说“可以让苏秦跟薛公田文的关系恶化”。
苏秦又派人告诉楚王说:“让薛公田文拘禁太子的人是苏秦,让齐国拥立大王为国君,代替太子的人也是苏秦,让楚国割让土地以巩固齐、楚两国关系的人也是苏秦,忠于大王而让太子逃离齐国的人还是苏秦。现在有人在薛公田文面前诋毁苏秦,认为他对齐国不忠心,而偏袒楚国。希望大王您了解这些情况。”楚王说:“谨遵教导。”于是册封苏秦为楚国的武贞君。因此说“可以替苏秦向楚国要求封地”。
苏秦又让楚相景鲤对薛公田文说:“您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诸侯的尊重,是因为您能得到天下的士人的帮助,并且掌控了齐国的实权。现在苏秦是天下能言善辩的人,举世少有。如果您与苏秦关系恶化,就会堵塞天下士人的口,会对游说等外交活动造成不利。那些与您关系不好的士人,就会与苏秦交好,而薛公您行事就会有危险了!现在苏秦与楚王关系密切,假若您不尽早和苏秦冰释前嫌,您就会成为楚王的死对头。所以,您不如与薛公友好,尊重他,如此一来您就会得到楚国的友好。”薛公于是就和苏秦冰释前嫌。所以说“可以派人说服薛公田文与苏秦交好”。
齐王夫人死
[原文]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1。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2,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注释]
1孺子:此指年轻美女。2珥:女子的珠玉耳饰,又叫“瑱”、”珰”。
[译文]
齐王的夫人去世了,他还有七位年轻貌美的的妾。薛公田文很想知道齐王想立谁为夫人,于是就献上七副女人的珠玉耳饰,其中一副做得很是精美。第二天薛公田文看那副精美的耳饰戴在谁的耳朵上,就去劝齐王立这位美妾为夫人。
孟尝君将入秦
[原文]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1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2。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为人3,至岁八月4,降雨下5,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6,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注释]
1独:仅仅,只不过。2土偶人:用泥土做成的人形。桃梗:用桃木刻成的人像。3埏(shān):用水调和泥土。4八月:此指周历八月,相当于夏历六月,正值雨季。5降雨:大雨。降,通“洚”。6四塞之国:四面都有高山、要塞的国家。
[译文]
孟尝君田文准备到秦国去,劝阻他的人成百上千,但是他一概不听。苏秦想劝说他,孟尝君说:“人世间的事我都已经懂了,我还没有听说过的,就只有鬼神的事了。”苏秦回答:“我今天来面见您,确实不敢谈论人间的事,实在是为了谈论鬼事才来见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