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入戏
第九十一章入戏
周珩也之前参加完那档综艺节目之后,便趁着那几天的空闲时间,将陆书亦叛逆拍完电影后的所有事情都调查了个清清楚楚。当然也包括那部电影。
当时的周珩也信誓旦旦以为他只是为了了解一个异类,但想在想来,也许一切早已经在那时便已经有了答案。
周珩也光是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多少有些好笑。
但他一转念又想起了陆书亦导演的那部作品,心又再一次揪了起来。
第一次看的时候,他的感受只有惊艳与好看,甚至还有些懵懂。
但第二次看,周珩也却隐隐约约有了些预感。
这个剧情大致讲的是主人公是一个花匠,他种出了世间无数各式各样美丽的话,令世界都为之动容,但依然还是会有批判他艳俗的不和谐声音。
而花匠对自己花朵的情感,也是到了一个常人完全无法想象的地步。
先前的他会用照片记录每一朵花生长的每一个周期,但在后来,他已经逐渐不满足于此,而选择用画来记录下一切,记录下自己眼中的每一朵花。
最终,这个作家的画很快跟着花一起出名,但他却和他种下的第一朵白花,一起枯萎在了他最盛放的那个春天。
结局最终落在了那朵枯萎的白花之上,岁月流转,它居然再次重新开放,直让人们啧啧称奇,最终,这朵白花成了这位花匠最后的作品。
而花匠第一幅画白花的画作,也卖出了无法想象的高价。
结局在高价成交的那一刻的锤子声戛然而止,韵味悠长。
这很明显就是一部意识流的文艺片,惹人遐思,有无数的点可以去琢磨,去思考。
这部影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成为了经典,如同文中的主角画家一般,似乎是命运的轮回。
《画》在后世的评价很高,对这部影片的解读更是数不胜数。
周珩也这次特地找了个最具代表性的言论,仔细看了又看。
【电影赏析:我四年前认为花匠代表的是陆书亦自己,今年的我也一依然这么认为。但还是多了一点变化,先前我以为的白花是初心,是最初的理想,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花也许意义更为纯粹一点,是爱,不仅仅是白花,而是他花园中的每一朵花,都是爱的象征,只是白花是最初的那一朵罢了】
这个评论很简短,但意义却最为深刻,几乎发出来的那一刻,便收获了无数的点赞和评论。
是爱。
周珩也开始沉思。
花匠无比爱惜他的花,想记录花的最美瞬间,却从不舍得折辱花朵,甚至强迫着自己去学习摄影技术,绘画技术,以这种方式记录下最美的花朵。
所以……
陆书亦对他也是这种情感吗?
这不是说是周珩也自己脸大,而是一切时机都太巧太巧了。
他刚被抓去做任务,陆书亦就立马拍了这部电影。
更何况,艺术作品本身便有一定的加工成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真的代表了作者的内心。
周珩也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对这种事情自然再了解不过。
而陆书亦现在邀请他拍摄的《世界》,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陆书亦的内心呢?
《世界》讲述的是一个拥有神的世界。
神无悲无喜,不曾为万物动容,但他却极度爱护自己世界中的生灵。
神,便是周珩也此次扮演的角色,极度矛盾,也极度极端。
这个剧本在周珩也看来,简直就是他所经历的一切的翻版,所以他才会在看到剧本的那一刻,感到无比的震惊。
然而这个剧本抛开这部分的因素在,也是十分优秀的。
无论是神的神性,亦或者他足下的人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乃至剧本后期,世界崩坏,神走下神坛,人互相帮助,这个反差都是十分让人震撼的。
这个剧本拿奖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周珩也也乐于挑战“神”这样的一个角色,更愿意跟陆书亦一起,缔造出这个神话。
而现在他多了一个疑问。
这个“神”,到底代表了现实中的谁?
先前的周珩也认为这个人是自己,但他现在想来,却觉得不是了。
关于这一点,周珩也已经隐约有了想法,并且付诸了行动。
他仔细看了看剧本,又看了看陆书亦给他发过来的排戏表,眼神很快锁定在一处。
之后的几天相安无事过去,周珩也过上了跟男朋友一起上班,再跟男朋友一起下班的理想生活。
按照道理来讲,他们这般近距离且长时间接触了,关系多少会有些突破性的进展。
但周珩也很敏锐的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仅限于拉拉手摸摸头,跟之前相比,居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面对这一切,周珩也没有着急,而是默默的潜伏着,一直直到了那一天,这个剧本里面最具冲击性的一场戏。
是神开始觉醒意识,体谅众生,走向神坛,终不复为神的桥段。
这一场要求的感情爆发太强了,陆书亦慎之又慎,将这场戏放在了中旬,深怕周珩也一时承受不了,带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