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知人知面
105.知人知面
沈昭和秦敬也凑到桌边看画。
沈渊后退一步:“看出什么来没有?”
沈昭“啧”了一声,“你都看不出来我们能看出什么来?我可没有赏花的品味。”
秦敬在边上笑:“牛嚼牡丹?”
沈昭一个眼刀杀过去,“你讽刺谁呢?有本事你品品这画什么意思?”
秦敬:“画师的技艺高超,就算没有画出人脸也依旧体现出了气质,只是这一行小字在这里确实不太搭配。”
沈昭点头:“这我赞同!虽然我读书不多但也知道什么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人的脸根本没画出来,又怎么能算”知人知面”呢?这行小字根本就不是形容画中人的吧?”
沈渊脑海中闪过一道光,抓住沈昭的衣袖:“你刚刚说什么?”
沈昭“啊”了一声:“怎么能算”知人知面”?”
沈渊摇头:“后面那句!”
沈昭还没反应过来,边上秦敬替他回答:“这行小字不是形容画中人。”
沈渊点头:“对,如果这行小字本来就不是形容画中人的呢?”
沈昭不明白:“不是形容画中人的那为何写在这里?”
秦敬摸着下巴思考:“一句看起来和画作不搭配的话,说不定是故意写给某个人看的。以前我办理的案件中就有遇到过有人通过画上的诗句来传递消息的,这也算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一般人看到诗句或者题字都只是随画欣赏,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看懂其中隐藏的信息。”
特定的人?
秦敬的话也给沈渊提了个醒,这行字是用隐形墨水写的,那么如果真是要给特定的人传递消息,那么接收消息的人就一定得知道这种能够在干后褪色消失的墨水。
那这幅画有没有可能就是农温玉,或者是农温玉背后的人故意留给他的?
裴靖安搜查农温玉的住处,别的什么都没找到,就只有这一幅画,足以说明农温玉早就料到自己的住处会被搜查,所以提前销毁了所有重要的东西,那他不至于没有时间销毁一幅画。
农温玉就是故意等着这幅画吸引裴靖安的注意力,被裴靖安带回金陵。
但就算真的是给他看,但农温玉又怎么肯定他一定知道隐形颜料?这件事他甚至都没跟裴靖安提起过,难道农温玉曾经派人去过长门行宫调查他?长门行宫那边倒是有几个曾经伺候过的宫人知道。
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到底是在说谁?农温玉为何要留下这句话?
沈渊百思不得其解。
看沈渊陷入深思,沈昭和秦敬也没打扰,就在边上吃吃喝喝,把是沈渊桌子上的茶点扫荡个干干净净。
沈渊摇头,想不出来就只能暂时搁置。
沈昭看沈渊的眉心锁着,问:“什么事想不通?”
沈渊:“不说了,说也没用。”
沈昭:“你跟秦敬一样损我呢?”
沈渊脸不红气不喘地转移话题:“你们收到宣平侯生辰宴会请柬了吧?”
秦敬:“我没收到。”
“你没收到正常,收到了才叫怪事,”沈昭总算逮住机会损秦敬两句找回点场子毫不客气地开讽,“你们廷尉司就是听命于父皇的刽子手,满朝文武谁脑袋抽了也不会过生辰请你过去!知道老百姓们怎么哄孩子睡觉吗——再不睡觉让廷尉司把你抓了去!”
秦敬哈哈一笑,半点不气地说道:“可以啊!真没想到我的名字竟然还有能止小儿夜啼的功效,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厉害!”
沈昭目瞪口呆:“你这人听不懂好赖话是不是?”
沈渊面无表情地夹在两人中间,“你们俩没完了?再吵都给我出去!”
沈昭老实了,哼了一声不再搭理秦敬。
秦敬笑了笑,转头对沈渊说:“据我所知,最近二皇子一直在计划着怎么得到宣平侯府三小姐的芳心。”
沈渊:“你如何得知?”
“我自然有我的渠道,二皇子现在可算是跌倒了谷底,面子里子都丢光了不说,也失去了圣心,他觉得自己唯一还能逆风翻盘的机会就是能得到宣平侯的支持。”秦敬似笑非笑地看着沈渊,“这是想效仿当初的陛下呢!”
沈渊冷哼:“自寻死路。”
不说所有的皇帝都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儿子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燕王最忌讳、最不想面对的就是当初依靠妻子外家才在朝廷站稳脚跟,一步步得到先皇的重用。沈青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只会自寻死路,让燕王彻底厌恶他。
“谁说不是呢!”秦敬冷笑,“从前的二皇子也算有些城府,现如今是真被逼急了!病急乱投医,只想着找支持自己的势力,完全没想会不会招忌讳。”
沈昭:“宣平侯府的三小姐我倒见过一次,是个知书达理的姑娘,还颇有文采,这样的姑娘想必看不上沈青,沈青就是白日做梦。”
秦敬:“萧三小姐看不上沈青,但沈青可以使些手段。萧三小姐深居简出,哪里玩得过沈青?”
沈昭皱眉:“他还想使什么手段?”
秦敬:“前两日萧三小姐乘马车去郊外踏青,碰到一伙拦路抢劫的贼人,”幸得”被沈青路过,正好相救,听闻萧三小姐很是感激。”
沈渊讽刺:“老套。”
秦敬轻笑:“招式甭管是新是旧,反正只要有效果那就是好招。”
沈昭问秦敬:“有证据是沈青布的局吗?有的话拆穿他啊!还真让萧三小姐被他骗啊!”
沈渊:“萧三小姐就算单纯,可宣平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就算萧三小姐一时识人不清,有宣平侯,沈青也没那么容易得逞。”
秦敬勾起嘴角:“要说证据,王爷不妨等裴将军回来之后跟他提一嘴。城防营昨日抓了几个在赌场门口聚众闹事的,其中就有之前拦路打劫萧三小姐的一个小混混,绝对算得上人证。城防营的田指挥以前是裴将军的旧部,裴将军去要人绝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