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围城(四) - 忘前尘 - 某不知名写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忘前尘 >

第154章围城(四)

次日清晨,装扮一新的孟琼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长明军营前。这个衣冠楚楚的孟琼比那个如丧家之犬的孟琼更能打击徐风的士兵。童将军执意要让重伤的孟琼出来溜一圈,用意正在于此。孟琅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这次,连孟瑗都觉得孟琼真的叛国了。

“他一定是经受不住那种折磨了。”孟瑗垂泪道,“要是我,我也经受不住。”

“那他也不能投敌。”孟琅心如刀割地说,脸色灰败。

“投敌与否,又怎样呢?他总归是无法回来了。”徐灵郡主失魂落魄地望着窗外,眼睛早就红肿了,“就当他死了吧——遥碧的病情如何?”

“还烧着。”孟瑗黯然,“她是太伤心了,我真没想到她能为孟琼伤心成那样......”她偷偷瞄了一眼孟琅,对方依沉着脸。孟瑗心中苦涩,早知今日,她就该直接告诉二哥遥碧喜欢他,如此,遥碧也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耻辱了。

“病了也好,这样她就不会知道这些事了。”徐灵郡主叹息一声,闭上眼道,“这城究竟要围到什么时候?我弟弟那两个没用的叔叔,究竟何时才到啊?”

比起北方二王,岳安国先回来了。他在一个黑夜率领三百人马跳进城外的壕沟,在深深的沟底潜行了数百米,然后像兔子般跃出,飞也似的冲进了廣野的大门。当长明人察觉时,已经太迟了,城门早就关上了。

岳安国带来了孟琼早已知晓的和孟琅隐隐预料到的噩耗。

岳度时死了。

岳度时从留下议和起,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长明王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军队变少了,继而他就会推断出他们已经察觉到他的阴谋,然后,他就会仰仗比徐风多得多的兵力开始反攻。岳度时必须想方设法保住徐风珍贵的兵力,因此,他决不能让长明王看出任何异样。

他按之前约定的日子和儿子岳安国一同去议和。因他和余太尉总有一个要留在军营,长明王对他一人前来并未怀疑。岳安国展开帛画的地图,摆出竹简,照旧和长明王打太极。他仔细地和长明王议定着两国未来的地界,态度之严谨专注令人丝毫料想不到他正预备着一场刺杀。

这位老臣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盘算。因此,当他突然拔出书刀,抵住了长明王的脖子时,连岳安国也吓呆了。

长明王愣了一下,阴鸷地说:“岳丞相,想不到你一把年纪了,身手倒还十分敏捷。”

“让我的儿子带着士兵离开。”岳度时紧握着书刀,刀尖已经刺入长明王的皮肉,一道细细的血流了出来。

“杀了他们。”长明王向帐中惊慌失措的士兵们命令,岳度时立即将书刀往前送了一截,狠厉地说:“那我会先杀了你。”

长明王死死瞪着他,那眼神似乎想将他千刀万剐。那把书刀更深了,他脖子上孱弱的血丝霎时变大许多。长明王没能吓退岳度时,只能阴沉地命令将士放行。岳安国仓皇地带着士兵离去,他身后传来了父亲的大声呼喊。

“快回廣野!”岳度时一遍遍地、无比坚决地喊道,“快走,别回头,走,走!”

岳安国眼里蓄满泪水。他听了父亲的话,没有回头。这便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岳度时押着长明王在一扇屏风前坐下,把自己的全部身体隐藏在长明王背后,只露出一只紧紧握着书刀的老树般的手。

长明王十分窝火。他现在已经确定岳度时看破了他的计划,却没法赶去廣野和另外两支军队汇合。该死的老东西!他怎么能想到这家伙居然会用书刀攻击他?这玩意本是用来削去竹简上的错字的!他沉着脸,愠怒地剜视着环绕在他四周的长明士兵。

没用的东西!岳度时攻击他时,这些家伙没有一个反应过来。他现在陷入这种难堪的境地,全是这些废物的过错。岳度时就这样和长明王在军帐中僵持了三天三夜。整整三天他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粒米,没有喝过一滴水。长明王也是如此。

这两个人像熬鹰似的比着对方,都在等待着对方放松警惕或精疲力竭的那一刻。届时,松懈的一方就会被另一方杀死。

最后,长明的将军们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让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大喊道:“大王,我们追上岳安国了!我们杀了他!”

然后,在岳度时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一刹那,长明王一胳膊肘击倒了他,夺过书刀刺进了他的心脏。这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其实早已疲惫不堪,长明王夺走书刀时他完全无法与之抗衡,死亡的瞬间,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如果长明王真的暗中调动了军队,他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听到。

他被骗了,岳度时可惜地想,可他嘴角却流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的儿子在这三天必定已经带着军队走出了很远很远,他们将回到廣野,捍卫王城。

带着这丝凝固的微笑,岳度时死了。长明王抹了下脖子,愤恨地拔出书刀,扔在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上。

“追!”他凶狠地喊道,头也不回地向帐外走去。

岳安国没有被长明人追上,但他们碰到了一伙山匪。

先前说过,去年春天时徐风东边、南边冒出了大批乱民,他们几百、几千的聚成一股一伙,杀人抢劫无恶不作。三关失守后这些乱民向北方流窜,朝廷已无力镇压这些强盗,于是他们成了山中的大王。他们头目众多,势力庞杂,人们笼统地将他们称为“蹿子”,因为这些人总是到处流窜。

岳安国很不巧地经过了一伙“蹿子”的领地。这伙“蹿子”大约五千人,盘踞此地已有五个月之久。冬季食物稀缺,他们正谋求换个地方掠夺。就在这时,他们的探马发现了岳安国的军队。

诚然,岳安国率领的军队装备精良,人数众多,但他们经历了日夜不停的行军,已经十分疲惫。再者,这些“蹿子”都是亡命之徒,其中不乏从官府逃出的死刑犯。他们在这片山林盘踞已久,对周遭地势十分熟悉。这支军队肥美的军马、优良的武器和数目可观的干粮就像一块肥肉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不可能放弃。

这伙胆大包天的山匪决定吃下这支官军。深夜,他们突然出击,其组织之有序,行动之迅疾,战斗之凶狠可谓胜过官军,岳安国的军队顷刻间就被打散。这一夜恰好是个阴天,山里黑不见五指,官军根本不知敌人从何而来,他们误以为是长明人追来了。登时,军心大溃,一败涂地。

岳安国狼狈逃出,跟着他的只有几百亲兵。他们驰骋在漆黑的山野上,阴风呼啸,好似鬼哭。待岳安国终于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有余力清点人数时,他忍不住痛哭失声。这个汉子,这个铁打的汉子在此刻何等绝望,何等悲怆。几万士兵,而今只剩下几百,这是他爹用性命换来的兵啊!

天啊,天啊,不公的天,你为何要这样对待徐风,对待他岳安国,你为何要把可怜人逼上绝路啊!

伤心过后,岳安国仍要上路。他看见一群乌泱泱的陌生士兵围在廣野城外时,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不知幸运还是不幸,他们的人实在太少了,因此,他们得以悄悄躲藏起来,借那条壕沟靠近廣野,进了城。

廣野上下一片悲凉。岳度时活着时,许多人恨他,而今他为国牺牲,人们却又想起他的好来。岳丞相的确是做了不少好事啊。他年轻时除掉了一批贪官,后来又改革了官制,每逢灾年他都向徐风王请求蠲免,他还修订律法,废掉了许多歧视平民的条例......他对徐风确实有功啊。

岳安国死了,余太尉和御史大夫也觉得朝堂上好像少了什么。现在再没人跟他们对着干,也再没人敢阴阳怪气地骂他们把他们气得牙痒了。可是,三公少了一位,也就不叫三公了。

余太尉如岳度时生前所言,奏请徐风王令孟琅暂时代理丞相一职。他们都很有默契地使用了“代”字任命孟琅,毕竟,岳度时当了几十年的丞相,这个位置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他的烙印。

孟琅没有推辞,他本该推辞,因为他弟弟叛国了。可是,他觉得这样实在虚伪。徐风面临生死存亡,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却还要为了一点颜面名声故作清高,真真令人作呕。他直爽地接受了任命,再不顾背后的非议。

没过两天,长明王的军队出现在了城外的原野上。童将军带着孟琼前去迎接,向他介绍自己所获得的不同凡响的胜利。长明王仔细审视着孟琼,半晌,他露出了一个阴冷的微笑,雪白的牙齿闪着森森的光。

“孟将军能够弃暗投明,寡人不胜欣喜。”长明王皮笑肉不笑地说,“正好,我有一件事想请孟将军帮忙。这件事由你来做,最适合不过了。”

一辆马车在廣野城墙前停下,大病未愈的岳遥碧跳下马车,奔上城楼。士兵们将刀交叉着阻拦她,岳遥碧大喊:“滚!你们知道我是谁的女儿吗?让我上去!让我上去!”

她咬着牙,漂亮的眼睛射出一道道仇恨的火焰。她像一块锋利的冰晶,刺得人睁不开眼。她往刀刃上撞,士兵们出于畏惧后退了——他们不敢伤了前丞相的女儿。

城楼上,直挺挺地竖着几个沉重的背影。那是岳安国、余太尉、御史大夫和闻中尉,还有孟琅。岳遥碧用力拨开他们,挣出身去,看到了被悬挂在木桩上的父亲。他的面目一如生前,胸口却流淌着血红的瀑布。

木桩下,一个俊俏的男人骑着马走来走去。他们都认得他——几天前这家伙还被捆在木桩下,这是孟琼,叛国贼孟琼!这不知羞耻的东西高声地对廣野城墙上的众人叫卖口号:“投降吧!如果投降大王会保你们性命,如果不降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他拿剑指了指木桩上的尸体。孟瑗撑着城墙,目眦欲裂,尖声叫道:“孟琼!!!”

孟琼看见了她。他不由自主地把剑放下来,随即又举上去,举得高高的。他毫不退让地盯着岳遥碧,盯着那双燃烧着熊熊怒火和仇恨的双眼,大声地喊道:“投降吧!长明是不可战胜的!廣野马上就要破了,徐风马上就要灭亡,不要再做徒劳地挣扎——”

“咻!”

一支箭破空而来,孟琼急忙挡开。岳安国毫不犹豫射出第二支箭,闻中尉突然反应过来,对士兵喊道:“犹豫什么?射箭啊!”

箭林如雨,倾泻而下。孟琼被迫调转马头,躲入长明的军营。寒风中,唯有岳度时的尸体挂在空荡荡的原野上。岳遥碧抓着城墙,慢慢地滑坐到地上。岳安国看了她一眼,怒气冲冲地对士兵吼道:“你们为什么让她上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